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想当年阿拉呵沪剧名家勿要太潇洒呵~~~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09-9-7 10:54: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五十年前,我十三岁,考入了上海商业学校烹饪班,成为了新中国有史以来招收的第一批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后,作为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当年还不满十七岁的我,来到了淮海路上有点历史的“鸿兴馆”菜馆,“学生意”(实习),一年后,“满师”。鸿兴馆位于淮海路、普安路交界处,就是如今高档写字楼林立的中环广场那一带,是一家兼营苏锡帮炒菜和点心的“混搭”饭店,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开张,一直要营业到接近凌晨时分,既做早点心、下午点心、夜宵,也做正餐时间段的午市和晚市,总共要做五个档口,换句话说,在里面工作也是相当忙碌和辛苦的。
   ……除了美味的生煎,鸿兴馆的炒面也是相当出名的,在以前的老鸿兴馆时期,就普遍受到了吃客们的青睐。解放之初、文革以前,上海人的文娱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淮海路附近的娱乐场所如:“大世界”、大众剧场、共舞台,生意都相当不错。每到晚上九、十点钟,附近剧院夜戏散场了,鸿兴馆也迎来了当天的又一个就餐高峰。对于我这个沪剧迷来说,在众多吃客当中,也会特别留心到一些看似平常却又不一般的面孔:每晚准十点,风度儒雅的沪剧演员解洪元先生便走进鸿兴馆,他总是一个人买好筹子坐下来等,不多久,他的夫人——当时上海沪剧院的院长丁是娥女士也来了,两个人多数是点炒面加肉丝浇头。常常是,解洪元还没有吃完,丁是娥便已经吃好先离开了。我就在想,丁作为沪剧院院长,又要演出,又要负责剧院的日常事务,还要参与剧目的创作编排,当年肯定是很忙碌的吧。记得那时候,还有几位经常来鸿兴馆吃面的沪剧演员,其中便有因《红灯记》而名震一时的韩玉敏袁滨忠。这对搭档当时正是三十出头的光景,在戏里分别扮演李玉梅、李玉和,他们和戏中扮演奶奶的老演员凌爱珍,关系相当熟络,常常是三人结伴到鸿兴馆,一同来吃炒面。我不止一次听到,韩玉敏、袁滨忠称凌爱珍为“姆妈”,可见她们之间的交情是相当深的。
         (摘自《档案春秋》“一个淮海路大厨记忆中的名流吃客”讲述者 张寅根)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大神点评12

剑鸣视点 2009-9-7 13:16:57 显示全部楼层
讲述者的讲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当时上海沪剧院的院长丁是娥女士也来了……常常是,解洪元还没有吃完,丁是娥便已经吃好先离开了。我就在想,丁作为沪剧院院长,又要演出,又要负责剧院的日常事务,还要……”
    据上海沪剧院网站记载:丁是娥“1978年出任上海沪剧团团长,1982年出任上海沪剧院院长,1985年任上海沪剧院名誉院长”,“文革”前何来上海沪剧院的院长?显然《档案春秋》“一个淮海路大厨记忆中的名流吃客”讲述者 张寅根的讲述是不可靠的。
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
君子动口 2009-9-7 13:34:37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媒体胡编乱造的事情时有发生。“档案”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的事实,这种一看就是虚假的东西竟然可以在《档案春秋》这样的从事档案研究的媒体得以出版,真是误人不浅!
叶子 2009-9-8 18:37:21 显示全部楼层
以讹传讹的事不止一起,某“教授”级版主孤陋寡闻,没有看过张剑青在文革后的演出,就信口开河发表文章,断言张在“六六年后从此绝迹舞台”,后来某网友又转帖到本论坛的“沪剧名角”栏目-----张剑青,这不仅是对张的不尊重,更是对广大戏迷观众的极大误导,实不应该。
    所以有些人连基本事实都没有核实清楚就瞎写乱写,这是什么文风?真是误人之深。
娄江沙子 2009-9-8 20:55:49 显示全部楼层
野史也有存在的需要
三国开篇 2009-9-9 03:49:00 显示全部楼层
讲述者的讲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当时上海沪剧院的院长丁是娥女士也来了……常常是,解洪元还没有吃完,丁是娥便已经吃好先离开了。我就在想,丁作为沪剧院院长,又要演出,又要负责剧院的日常事务,还要……”
     ...
剑鸣视点 发表于 2009-9-7 13:16


——只要向有关人士了解一下,解、丁是否吃过炒面?丁,是否是沪剧院院长?如果是,就不必苛求什么“可靠”性,毕竟是:“大厨的记忆”,既是记忆,难免错位!
——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不少文人“文从屁出,照随尿流”,什么记实、写真、揭密,又有多少可靠性可言?
——壹部二十四史,穷究一下,其真实性又有多少!
——“吹毛求疵”,是当今不少酸文人的通病,也是他们生存的手段之一!
叶子 2009-9-11 18:27:01 显示全部楼层
哪位高手愿意来编一部《沪剧野史》,这可是一桩功德无量遗臭万年的绝世杰作哦!
到签售之日,上海书城将挤塌,福州路将堵塞,因为"需要“嘛。
石库门 2009-9-16 19:07:38 显示全部楼层
野史也有存在的需要
娄江沙子 发表于 2009-9-8 20:55


野史当然有存在的需要,但是野史不是胡编乱造。
石库门 2009-9-16 19:14:3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9-16 20:46 编辑
——只要向有关人士了解一下,解、丁是否吃过炒面?丁,是否是沪剧院院长?如果是,就不必苛求什么“可靠”性,毕竟是:“大厨的记忆”,既是记忆,难免错位!
——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不少文人“文从屁出,照随 ...
三国开篇 发表于 2009-9-9 03:49


        解、丁一生中是肯定吃过炒面的。在上海,有谁一生中没有吃过炒面?

    “丁是否是沪剧院院长?”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丁是1982年才出任上海沪剧院院长。“文革”前,丁不仅不是上海沪剧院院长,当时连上海沪剧院也不存在。

     讲述者不是胡编乱造?!
maylingsoong 2009-9-18 09:34:05 显示全部楼层
晕煞,戏迷交流里也有一篇,看来这些资料是要有待考证的。
沪剧新迷 2013-5-24 10:16:07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并水不满,看见一只啥鸟,配上凤凰羽毛就好看了
腊梅xu 2013-5-25 16:40:32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滩簧西乡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