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请教一字多音的读法有规律吗?

来源: 叶子 2009-9-5 22:57: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沪剧的对白唱词中,来去的“去”,有时念qu(去),又是念qi(起),又如拿东西的“拿”,有时念nuo(挪),有时又念nai(奈),其实不仅是沪剧,在越剧
京剧里,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半夜三更的“更”,有念geng(更)的,也有念jin(斤)的,所有我要请教:一字不同的读音是有规律的还是演员随心所欲的?如何来把握?

大神点评13

子归 2009-9-6 13:45:23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字有多音,是由造成各种音的地域造成,东南西北各种发音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时有时也为押韵拓宽了范围,坏处是如何对待一些人的指责,因为不知情的人会指责别人读别字,而何时念这个音,何时念那个音要依文本的上下文来分析,也要根据上下文来作意识处理,如有一段赋子板中有一系列排比句用“起”字,或许可把这个字念两种音而不显单调,有的地方依据人物身份处理不同发音,如文白用“小姐”的“姐”字,和俗白用“小姐”的“姐”字是不同的,这也是一种处理。
白水 2009-9-6 19:28:03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老师以独到的见解,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沪剧音韵中的一个难题。
感谢子归老师赐教!
相伴申晟 2009-9-7 00:21:38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子归的说法。
华雨文 2009-9-8 11:01:45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开始也搞不清楚 这个状况,后来我的理解就是换一种读音不押韵,唱起来不太好听,个人浅见。
我还是赞成子归先生的这个说法。
申灏 2009-9-8 11:45:13 显示全部楼层
筱文滨先生在谈三国开篇的唱腔设计时,介绍了其对唱词读音选择的一些看法。
“音频板块”中有雁声上传的资料: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793-1-10.html
zxcvbnm 2009-9-8 11:57:52 显示全部楼层
5# 华雨文


同意讲法
maylingsoong 2009-11-10 21:15:08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
blogfeiyunpu 2009-11-11 01:11: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只要张口一唱或者在鼻子里哼哼就能明白。

比如“更”,三更(读作更改的更)和三更(读作和经同音)在词义上当然完全一样。但是韵脚就完全不同。

所以,按照唱词押韵(这也是尽可能的事情,正如林妹妹所说有了好句子则完全可以不管戒律)来说就可以适应不同需要。

另外在念白里就是楼上几位所说有个声腔高低的问题。

再是,不同的处理所以在京白韵白里有不同。
博客飞云浦
山木公 2013-11-2 21:04:53 显示全部楼层
看唱词、唱腔、念白、押韵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不会自作主张的,先入为主嘛。
朱妙其 2013-11-14 12:44:17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提的探讨很好,值得讨论.
还有像花,马,华等,都有不同读音,使用得好,听来很悦耳;使用得不好,听来就刺耳.
沪剧中,只要阿奶,奶奶被唱念成`"乃乃",我立马关视频.
gonghs 2013-11-14 21:18:19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沪剧一字多音还没有死规定或可到处适用的规律。人、水、马、花、华、话、画、下----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发不同的音。主要考虑押韵和上下文联读及行腔时是否顺畅好听。比如《无锡洞房》唱段中开头的“泪啊泪,点点热泪为梅落”,泪唱lei。后面的“流泪眼相对流泪眼”再唱lei就不顺,而要唱沪语的“连”。另外要照顾方言习惯,比如称呼奶奶nainai不叫nana.
gonghs 2013-11-14 21:29:27 显示全部楼层
gonghs 发表于 2013-11-14 21:18
我以为沪剧一字多音还没有死规定或可到处适用的规律。人、水、马、花、华、话、画、下----经常在不同的地方 ...

奶奶(nainai)是北方叫法,沪语称阿奶(ana),不能叫“乃乃”。刚才我打错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