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回望》:《生死对话》的浓缩提炼版

来源: huangjianhua 2016-9-27 13:52:2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月27日晚,我在逸夫舞台观看了由上海沪剧院青年团演出的原创大型沪剧《回望》。
      说是原创沪剧,其实是沪剧《生死对话》的改编本。编剧依然由赵化南老先生操刀。《生死对话》是十年前他根据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党费》改编、并经过再创作而写成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沪剧。剧情大意为:烈士后人美娅受母亲嘱托,到江西庐竹村为太外公和太外婆扫墓。在火车上,她反复阅读了外婆(即剧中的妞儿)的一本笔记本,舞台上由此再现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戏末,面对着密林中的墓碑群,美娅深切地感受到:“今天和昨天有着血肉的传承”。为了表现当代人对先辈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理解与认同的心路历程,剧本还别具新意地让美娅“穿越时光”,多次走近故事中的太外公和太外婆,与之进行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关于这部戏,导演雷国华有过如下的表述:“现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成了城市文化中特别强大的力量,而精神的东西却被逐渐遗忘,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而作为一种表达工具,戏剧无疑具有涤荡心灵的作用。”所以这部戏与其他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有所不同:它不仅再现历史,而且着重探讨了当代人如何认同历史和传承历史的问题。
      老编剧在艺术方面的深厚功力,并非体现在其作品一问世就必定很完美;但在对作品进行浓缩、提炼、加工和提高方面,他们经验丰富,视角独特,“姜还是老的辣”。我认为《回望》就是一个例子。以下,拟将《回望》与《生死对话》(青年版)作一些比较,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理解。
      首先,剧名改成了《回望》。我觉得,这两个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同样能够很好地概括剧情,契合主题。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管历史距今有多久远,先辈们的献身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确实需要经常“回望”历史,镜鉴今天,筑梦中国!
      其次,全剧架构方面,这次变动很大。
      《生死对话》在美娅的自述中开场。而后,舞台场景在“现在”(美娅读笔记本和扫墓)和“过去”(71年前)这两条主线之间多次来回切换。在火车车厢里,还穿插了列车员的叫卖、一对青年旅客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讨,和一个乡干部专程为“乡长的老太爷做寿”采购礼品等情景。将此类话剧和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应用于沪剧,在当时固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我以为,切换一多、枝蔓一多,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话剧味道较浓,故事难以连贯。
      《回望》里,火车上的场景已被完全舍去。在简单地交代了美娅是受外婆和母亲的嘱托而赴江西扫墓之后,只见舞台灯光一转换,转瞬之间她已经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庐竹村。上方有火红的映山红,身旁有“烈士事迹 流芳万代 烈士精神 永垂不朽”的碑刻,眼前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当老人得知美娅就是烈士后人以后,激动万分。接下来,随着老人的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在美娅眼前一幕幕重现……。改得干脆利落,全无枝蔓。
      除了剧名和架构的变动,《回望》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也作了多处改动。
      在故事的开头,白色恐怖横行,一批同志和乡亲被敌人枪杀,尸横山岗。《生死对话》只写到黄英和同一党小组的张翠兰和梁婶双膝跪地、悲恸送别为止。《回望》中,她们身边还出现了一位老人,虽然敌人不准大家掩埋遗体,但他握紧拳头说:“我不怕,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把同志们埋了!”
      黄英的丈夫、红军战士卢金勇背粮回山途中被敌人抓住,并被绑在打谷场上示众(敌人试图引出我们更多的同志)。《生死对话》中,他为了不让更多同志因为自己而陷入危险,最终选择了自尽,并遭白匪焚尸。这一次则改成了敌人图谋落空、恼羞成怒而残忍地放火将他烧死。只见熊熊烈火腾起,瞬间吞噬了英雄的身躯。然而火焰过后,背景依旧是被绑的金勇,他的灵魂却迈步向前,与美娅展开了一段心灵之间的对话。同样是英雄在烈火中永生,编导这样的处理显然比原版本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翠兰的丈夫、红军粮站站长桑林武经不住严酷环境的考验,暗中叛变投敌,致使金勇和其他红军战士接连牺牲。当红军战士鹃子把这一切告诉翠兰时,翠兰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但真相大白之后,她悲愤填胸,恨不得亲手杀了他。《生死对话》中,桑林武最终死于鹃子和黄英的枪下,翠兰自己却误中了桑林武的子弹。《回望》则改为,翠兰把枪口对准已经沦为革命的敌人的丈夫,眼一闭、心一横,扣动了扳机……。接着,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这样的处理,更加凸显出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里,党性、人性与夫妻之情之间的激烈冲撞,和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的抉择。
      黄英和众人背粮上山,遭到敌人围困,情势危急万分。她毅然决定孤身一人用山歌来引开敌人。《生死对话》中,她一共只唱了两句山歌。既然是引开敌人,当然不够,这一次改成了四句。当洪豆豆唱起了第一句“啊呀唻哎——”,我相信所有观众跟我一样,心头完全被震惊到了——逸夫舞台的剧场音响效果真好,洪豆豆的嗓子真亮!然而接下来这几句,一句比一句更高亢,一句比一句更响亮,似有穿云裂石之感。我不由得暗自赞叹:改得好!唱得好!
      确信已经引开了敌人以后,黄英在山间急速寻找脱险之路。《生死对话》中,忽然间美娅出现了:“太外婆,前面是万丈深渊!……太外婆,后面有追兵!”显然切入得过早了一点。这一次改成黄英身临悬崖,看到前有深渊、后有追兵,已经不可能脱身,准备“我拿生命作为党费交”的时候,美娅方才出现。
      接下来的经典唱段“站在生死的临界点”,按照原版本全部保留。唱罢,敌人已经围上来了。黄英登上山岗的最高点,从脚下的花丛中拾起一朵小花插在秀发上。然后,在回放的“啊呀唻哎”歌声中,她睁大眼睛、身子后仰着(这是一种笑对曙光、白云和彩虹的告别方式)离开了山崖……
      在听完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之后,美娅方才得知,原来对面那位老人就是桑林武和张翠兰的儿子张定,为了替父赎罪,在此守墓已经整整六十年了!仔细想想也对,其实他和妞儿一样,都是“故事里的人”,虽然当时尚在襁褓之中,但过不了几年就会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并且像母亲一样投身于革命。第二,基于他非常特殊的家庭出身,他的替父赎罪、守墓六十年,又让这个故事有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后来”。或者说,故事又因此而得到了后续和延伸。第三,听口述不比读笔记,故事可以更加连贯。所以,由“守墓人”来告诉美娅这个故事,感染力并不亚于美娅读笔记本。在深挖题材、升华主题方面,我们不能不佩服老编剧的匠心独运!
      《回望》不仅添加了“守墓人”这样一个重要角色,还专门为他编写了一个唱段:“赎罪守护六十春,守着他们从清晨到黄昏。扫洒祭拜植山林,要让英灵魂归有个好环境。我是为父亲来赎罪,六十年的付出使我内心得安宁。人活着常常能感恩,更有对烈士的一片崇敬心。”这就使得韩朝群也有机会亮亮嗓子,来上一段解派。
      洒下一杯清酒,祭奠先烈英魂;带回一包泥土,牢记我辈责任。这是此次新增的两个细节。前者加强扫墓的氛围,后者属于扫墓的延伸。
      说过了编剧和导演,下面对演员的表演也谈点自己的感受。
      剧中的女主角黄英,茅善玉演过,赵隽晴也演过,这一次,终于轮到了我们的九○后洪豆豆了。洪豆豆一直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位青年演员。我看过她演的若兰,看过她演的玛拉,也曾近距离地听过她唱石派,表演真挚自然,唱腔字正腔圆,用气、咬字、归韵、润腔都比较到位。听她演唱,耳朵总是听得很舒服,这次观众也是报以热烈的掌声。但不久前我看到过一篇采访文章,说她学艺之初,沪语并不标准,嗓子也不响亮,自信心也不够强。我想一位演员的成功,除了天赋、悟性、老师的传帮带之外,最主要还要靠自身的韧劲,锲而不舍,勤学苦练。也许是机缘巧合,据说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演出就是在《生死对话》中演过一个小姑娘,演得懵懵懂懂的;但十年后再演新版,已然能够担纲挑梁!
      金世杰在戏中扮演卢金勇,有多段唱腔。以前听过他演唱的《苗家儿女》,嗓子压着,声音发紧,并没有唱出袁派俊朗和飘逸的韵味。但这一次,我觉得他的唱有进步,音量放开不少,声音也没有那么紧,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愿我们的青年演员们,在唱腔方面多多地下功夫!
      扮演妞儿的毛珺宜小朋友小小年纪,却是沪语标准,吐字清楚,表演自然,演唱感人至深,是一块沪剧的可造之材!
      在这里,我还想提一提此剧的舞美设计。虽然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一个山村里,但我看《生死对话》的置景,总感觉到与平地相差无几,缺少应有的气势。这一次则在舞台中央搭起了几层“山岩”,并把茅屋位置设计在“山脚”。演员表演时,在“山坡”上多次上上下下,整个场景有那么一点山峦叠嶂的空间感。卢金勇和黄英最后的表演,都是在舞台布景最高处进行的,形象有顶天立地之感。金勇牺牲时的大火和黄英牺牲时的花雨、追光也都设计得不错。再联想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戏,如《邓世昌》、《敦煌女儿》、《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舞美设计也都赏心悦目,极具现代舞台艺术的美感。有些场景之美,如非身临现场,便难以充分领略。当然,有时也对演员的体力带来了新的考验。
      谈到《回望》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是开场部分处理得比较唐突。大幕拉开,只见美娅和一群年轻人站在高楼林立的背景前,在一片快速闪动的光柱下作出各种打手机的造型(后附剑鸣老师拍摄的剧照),继而美娅又与他们逐一进行击手交流。如此强烈视觉效果的舞台画面,究竟要表现什么?本人愚钝,好多天以后才悟出一个大概来:手机本身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满台打手机”既可以寓意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也可以寓意美娅这代人工作的繁忙(美娅好像还是担任领导工作的),籍此为后面铺开“精神的东西”预作铺垫。这应该是导演王海鹰的创意吧。创意也许很好,但问题是大幕刚刚拉开,观众全无心理准备,一下子只见满台光闪,还不一定都看清了呢,更无暇思考和领会啊(因为紧接着就是美娅扫墓情节)。

开场画面.jpg
       当然,本文所述都是个人管见,期待各位看过戏的朋友们发表看法!
      谢幕照:

谢幕-1.jpg
谢幕-2.jpg
     

参与人数 15 威望 +75 收起 理由
阿蔡 + 5 好文章!
龚山荣 + 5 赞!
小辫子f + 5
周四娟 + 5 赞!
中原老娘舅 + 5 赞!
zxhanmimi + 5 赞!
hjdxm + 5 赞赏!
lujunwen + 5 赞!
hj02502 + 5 赞!
叮铛铃 + 5 赞!
滩簧西乡调 + 5 写得认真,尽管观点我不一定全赞成。.
沪剧吧老迷 + 5 好文章,过瘾!
芸倩 + 5 赞!
留玉米 + 5
白水 + 5 赞!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75

大神点评10

lee1126 2016-9-27 14:11:04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chinahuju.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xMjg3fDZmMDM0ODkyNDUzMTdmMmVhNjc4NTljZTY1ODdlZTJlfDE3MTE3MTE5MjY%3D&request=yes&_f=.gif
WSDO$[VFVL)ZZH@BV8$}}7V.gif
娄江沙子 2016-9-27 16:13:43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归人性!
沪剧吧老迷 2016-9-27 20:53:52 显示全部楼层
对剧情、舞美、角色、表演、唱腔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观点鲜明、评论到位,这样的评论文章让人读后很过瘾,受益匪浅!也激起了我欣赏《回望》和《生死对话》二个版本戏的欲望。
感谢你用心撰写的好文章!
叮铛铃 2016-9-28 07:57:01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好文章。献上鲜花和掌声!
hj02502 2016-9-28 08:08:5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好文章!
lujunwen 2016-9-28 13:24:1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写的好文章拜读了!
周四娟 2016-9-29 08:48:2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精彩好文章!
中艺1948 2016-9-29 10:25:36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发表一篇观剧的感受和评论的好文。愿沪剧网多一些这样的好文章。
龚山荣 2016-9-30 13:08:45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好文章!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阿蔡 2016-10-26 13:16:38 显示全部楼层
细心观剧、用心评剧、有理有据、评析到位的好文章!拜读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huangjianhua

50
粉丝数
2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