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票友与沙龙

来源: yuanquan 2009-8-27 22:04:1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票友与沙龙
载录一段有关票友的文章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专业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即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等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据说昔日中国戏坛有许多名票友,其演技、唱腔、扮相,都胜过台上正角,京华、沪宁都有名噪一时的票友。票友从来不为钱去演戏,倘若兴致浓处,水袖长衫、长靠短靴、粉墨登台,也只是为了一个“玩”字,却决不会收那份“包银”。
  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如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夏山楼主、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不少人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花脸黄润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近年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名伶”和“名票”这两个不对应的名词,是在全国解放后同时消失的。在报刊上出现的新名词,对于专业演员称“京剧演员”或“京剧名演员×××”、“豫剧名演员×××”等,总之从1949年到现在,再也未出现过“名伶×××”的字样。自全国解放后,北京及外地许多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纷纷成立业余京剧团,这些剧团,正式的称为“××业余京剧团”,并没有票房之称。在"文革"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举办过正式名称为“业余京剧演员大赛”的比赛,分老生组、青衣组、老旦组、花脸组。我的同事纪中锐先生曾经以《击鼓骂曹》一出戏获奖,获奖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正式组织公演,发给他奖状。此间绝无票友二字出现,这都是有案可查的。奇怪的是,这个绝迹已久的“票友”一词,竟在近十年内出口转内销了。我想,人家专业演员都把“名伶”的帽子扔掉,不再拾起来,为什么业余演员偏把这个和“名伶”对应的“名票”一词捡起来?当然,谁愿自称“名票”是个人自由,但我希望文化部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仍用“业余演员”这个名词,不要再提倡“票友”这一词了。

以上是有关票友的载录的文章,我也有同感,该不再提票友的词了。而且,票友的词,本意就不是针对沪剧的。

沙龙:我的一位好朋友查找过。
“沙龙”是法语Salon一词的译音,中文意即客厅,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客厅。
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的特点1:定期举行2:时间在晚上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 4:三三两两,自由谈论,沙龙的话题一般的很广泛而雅致。
现在上海的小范围的沪剧爱好者的聚会,冠以某某沪剧沙龙,我看最确切不过了。此间频繁定期举行的上海的一些沪剧演唱聚会,有乐队伴奏的,或者没有乐队伴奏的(用卡拉ok碟片的),抑或有演唱水品很高的,或者初学者自娱自乐型的,不冠以某某沙龙,不知还有啥更为确切的名字。

大神点评5

blogfeiyunpu 2009-8-28 00:44:39 显示全部楼层
沙龙的含义很广,连得理发店都可以叫做沙龙。

不叫沙龙这样的直译名词,可以叫成通俗的俱乐部。俱乐部这三个字并非有多高档。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09-8-28 00:50:01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票友名词的消失并不正常。这和名伶不一样。

把票友和业余演员等同转换,也并不确切。
博客飞云浦
娄江沙子 2009-8-28 20:11:05 显示全部楼层
票友只是指戏曲方面的,沙龙则含义广泛,各行各业的社团都可冠以“沙龙”。
blogfeiyunpu 2009-9-1 08:48:35 显示全部楼层
票友这名词不会取消,京剧界已经开始给票友分段位,好比围棋。
博客飞云浦
shenqin 2012-9-1 09:22:09 显示全部楼层
祝网上的兄弟姐妹圣诞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yuanquan

15
粉丝数
27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