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七十年前对戏曲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返回列表
七十年前对戏曲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复制链接]
来源:
子归
2016-7-22 14:11:03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七十年前对戏曲发展的研究和思考
1947年1月6日《申報》第24746號第6頁上出了一整版的主题叫“漫谈地方剧”的本报特稿,对“衰落的苏滩”、“从东乡调到沪剧”、“风靡一时的越剧”、“蹦蹦戏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扬州戏” 这五个地方戏作了评述。先抄上两段,看看当时人对地方戏的研究和思考。
漫谈地方剧
本报特稿
中国的戏剧,也像语言一般,各地不同,所谓南词北曲,越调秦腔,多是以地名剧,即过去风靡一时的昆腔,今日流行的皮簧,都是从地方剧演变而来的。地方剧的剧本,是一种通俗文学,脱胎于农民所唱的山歌俚曲。所以最初的地方戏,是俗粗简陋,只能在草台班上演出,不登大雅之堂。迨后一经文人润色,宛如村姑走进了都市,涂脂抹粉地装饰起来,剧本的辞句,伴奏的音乐,道具服饰等等,都十分讲究了,于是由小戏一变而为大戏。再从局促一隅的小城市,推广而及附近各县,以至省城京师,地盘慢慢地扩大了,观众逐渐普遍,从此再不目为地方戏。这种进化过程,平剧是最好的例子。
上海自开埠后,成为五方杂处的大都市,各地的人,都来观它,因此供各地人消闲的地方剧,也在上海普遍地流行着。早年的昆曲,晚近的皮簧,早已失去了地方剧的性质,姑且不论,至于纯粹的地方剧,过去都集中在游戏场里,间或在茶楼上演出,说不到有什么地位,观众主体为小市民,即使偶有堂会,也不会多的。
经过八年抗战,娛乐界也改变了,号称负有文化使命的话剧,总是不能叫座,百年来□□的平剧,也趋于没落,而地方剧却很幸运地发展起来。最初是申曲夺取了苏滩的地位,越剧也不甘示弱,发了起来。北方的蹦蹦戏,不知曾风靡了多少人,到现在,蹦蹦戏已掩旗息鼓了。申曲和越剧,却从茶楼走入了戏院,四五年来,使无数太太奶奶们看了着迷,迄今还算是地方戏中的两大劲旅。
其他□在江苏流行的弹词和评话,北方的大鼓书等,虽未粉墨登场,但都可算是地方剧一类,在上海都□□演□。不过纯粹北方风味的大鼓书、相声、梆子等,只能偶尔□□,不能持久。即是弹词和评话,抓着大量的观众,尤其在无线电风行之后,逐渐扩展其势力,在地方剧中,亦算是重要的一环。
从东乡调到沪剧
“坐罢一番落起身,张家小女叹终身。忽然想起心头事,想起家务一段情,我爷娘勿养三男并四女,单养伲兄妹一双人。……”
爱听申曲的太太小姐们,差不多会哼上这么一段。
申曲现称沪剧,大约因为沪剧两字比较雅训的缘故,在乡村里,却声称之为“滩簧”,又称“本地滩簧”,表示和“苏州滩簧”、“宁波滩簧” 有些区别。
申曲原是“东乡调”,发祥地在浦东,所以直到现在,申曲中的语言还完全是浦东口气。再前,就是“花鼓戏”了。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出版的《上海繁华小志》中,有花鼓戏一诗云:“畅月楼中集女仙,娇音唱出小珠天,听来最是消魂处,笑喚冤家合枕眠。”
诗中所称“小珠天”,即系申曲剧本之一,所以申曲之起源,实在并不算晚,在当时申曲与花鼓戏几乎混为一谈,但是花鼓戏有戏文表演,而申曲的“东乡调”却只有腔调而没有戏文。
花鼓
花鼓戏是一向被视为诲淫的东西,以其表演时的情景,唱词,对白有不少□秽色情的地方,一般人对这班唱花鼓戏的“戏子”多数瞧不起,演唱者亦因此名称太不名誉,因此屡改名称。乾嘉时代青浦人诸联著有《明斋小识》一书,其中有一条记花鼓戏,开头便说:“花鼓戏传未三十年,而变者屡矣!”
关于花鼓戏的出世年月,现颇难查考,但据上引《明斋小识》句,当了推断在乾隆四十年前后。最初在白天扮演,后来改在夜间做。所用乐器,据《淞南乐府》中载:男敲锣,妇打两头鼓,和以胡琴笛板。演员起先都是男子,后束女子也有参加了,不过花鼓戏的女演员中,有不少是无行之女,这也成为花鼓戏本身遭受不名誉的重要原因。毛对山《墨余录》记:“上海初辟租界时,卖淫□中,有花鼓婆。” 足见当时情形一斑。
禁者自禁 唱者自唱
花鼓戏以淫秽而常被禁止,但因其通俗易懂,极受民众欢迎,所以禁者自禁,而唱者自唱。民国二年,吳馨做上海县知事时,曾委李绮为通俗教育事务所主任,组织通俗宣讲团,其中就有“改良花鼓”一项。翌年,施兰亭,邵文滨,胡雪昌等發起振新集,改名申曲,但內容呢,却是“一仍其旧”。
申曲的剧本有“大戏”“小戏”之分,像捉牙虫,卖红菱之类是小戏,陆雅臣卖娘子之类便是大戏了。小戏的情节很简单,大都一男一女,打情骂俏,胡扯一阵。即以“捉牙虫”一出为例:
人物:小贼—男饰
捉牙虫娘子—女饰
情节:路上相遇,小贼请捉牙虫,关亡,算命,看风水,胡闹了一番。
所谓“大戏”也者,当然指其情节比较复杂,人物也多些,还有些布景道具之类。说穿了,其故事也是千篇一律,总是些“落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到后来“奸臣都杀完,奉旨大团圆” ,于是观众们揩干了眼泪,笑嘻嘻的立起身来,走出戏场……
申曲的唱词,也和故事的情节一样地呆板,譬如说开场不是“坐罢一番落起身”便是“东方日出照窗纱” 之类,形容走得快便是“三步改作二步行,行一里来过一村”,唱到某人将死,便是“阎王注定三更死,断不留人到五更”,形容小姑娘年纪轻,一定是“二九挽郎十八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腔调简单,每句常是七字,完全用土白凑成,像“豪豪燥燥转门庭”“勿曾出帖配官人”,“肚里忖老心里论”,“□龙一番身朝里”等,像我们不大爱听申曲的人,总觉得有点不耐烦。
偶而在唱词中也有“挖空心思”的,像许多大戏或小戏内,爱用偏旁相同的字,如“江湖河海清波浪,远过逍遙达道通”,用到对联的,如“虞夏商周汉,五百翰林千进士;唐宋元明清,十三阁老九公卿” 之类。还有像“小孤孀糶米”的开场:“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形是用回文撰成的,虽然和正文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些“小噱头”还能抓住许多观众。又如“陆雅臣求岳母”的一段,每句嵌茶叶名,“小分离”开场旦唱的一段,每句嵌药名,再如尽量的利用数字游戏,也是申曲中特有的噱头。
申曲
申曲自农村侵入都市后,最初局处茶楼之中,因官厅取缔,流氓滋扰,时演时辍。直至游戏场开设时,才得发展机会。但最初的游艺场,像“楼外楼”,还没有申曲的场子。迨后黄楚玖在泥城桥畔,倡办新世界俱乐场,知道有一部分游客,喜欢听听本地戏,于是把申曲也罗致了去,其时叫做“本滩”,因为观众不多,献听所在,都在小场子里,其后值又开办大世界,本滩始努力与苏滩竞争,女主角始用女性演出,不再“男扮女妆”,并且利用化装技术,申曲渐渐地走红了。王筱新,
施春轩
,
筱文滨
,马金生,朱泉根等,都是十几年前申曲的红角儿,到现在,筱文滨,施春轩二人,还在领导沪剧,无线电流行后,申曲利用播音广告,扩展其势力,奠定了基础。抗战军兴,各种地方剧在孤岛上勃兴起来,申曲也不肯让人,于是又从游艺场走进了戏院。上海五百万人,大都讲本地话,纯粹以土白演出的申曲,当然大受欢迎。加以商业的进展,市况的繁荣,其势力自应有增无减。
但申曲基础的脆弱,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因此在上演时,剧本不好,唱腔,说白,台步等等平淡凌乱,太不讲究,角色又杂,服装不能配合,导演手法,毫无秩序,□处颇多。在现代戏剧正向新的去处迈进时,申曲的本身实在有加紧改良的必要,庶几免于淘汰。这一点,申曲的演员与研究者应予努力,切不可抱残守缺,摧残了申曲的寿命。至于改良的办法,不少先进的剧人,早有研究,不必笔者来噜囌了,就此打住。
这个特稿应不是一人所写,但应是几位涉及戏曲界的圈中人所作,不然说不出一些内行话,而其戏曲观又很新,尤其是写沪剧的那篇两千字长文,足见作者对沪剧史所知甚多,超越当时的演员老前辈。限于见不到更清晣的《申報》,所以文中有□者是一些不易辨认的字,而对文中提到的一些出处,也作了核对。
看完对沪剧研究和思考的那篇长文,感到绝处逢生让花鼓戏加东乡调演变成沪剧,想起早期丁少兰等在钦公塘唱戏的原生态,那真是走投无路才唱戏。而戏曲的由盛而衰,则更是让人感到命该如此,因为现代人对戏曲消费得太奢侈了,不灭也无天理!
沪剧兴衰一百多年,越剧、绍剧也差不多,其他戏曲或多或少,多到昆曲五六百年,京剧二百多年,走向现代化是转型,少到龙江剧才几十年,而其原型二人转现在影响大过龙江剧,那就再回原型。但现在是一些人不甘于附首被灭,也不甘于转型成新戏种,于是衰也有不同的衰法,为衰而争还在进行。
诚如刘厚生所言,“今后的文化发展是要走融合的路子。地方戏,几十年之后也是要合流的了。为什么沪剧、锡剧、甬剧不能合起来发展成个新的滩簧戏?当地人听得出是上海话、宁波话,让北京人听就听不出来了。语言相近、音乐风格相近的剧种应该合流,”但这个融合我估计最快也要在三十年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2
子归
2016-7-22 14:18: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滩簧西乡调
2016-7-24 11:12:12
显示全部楼层
敬礼,子归老师!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戏迷交流
手稿文献
沪剧动态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原创达人
原创达人
子归
好友
发布
30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