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怀念沪剧一代宗师丁是娥老师逝世二十八周年

来源: 骏良 2016-6-27 02:30:2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日下午我翻阅了我的一些旧作,看到一篇《记丁是娥二三事》(刊登在《中国沪剧网》的“沪剧文化”栏目内),想起了6月28日是沪剧领军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是娥逝世二十八周年的纪念日(她是1988年6月28日逝世的)。
    丁老师啊,您在世时领跑了沪剧界。那时沪剧界一派春光明媚,新作迪增,新人辈出。各个剧团相互竞争,以致形成百花烂漫的局面。以你所在的人民沪剧团和上海沪剧院来说最能体现这种特点。那时演员有戏演,观众有剧看,流派纷呈,好戏多得来不及看。
可惜,丁老师啊,您走得太早了!现在沪剧界的局面与过去是不能相提并论了。本土的沪剧总体来看,无论是剧目的创作、人才的培养、流派的继承,诸多方面都落后于越剧、京剧。
    就以越剧来看,越剧基本复演了各个流派的经典剧目,即使为适应现代人的爱好要求和生活节奏,对这些剧目不过作些适当的裁剪和修改,不全盘否定,不推倒重来,不改得面目全非;也创作了一些新的剧目;至于流派传承人,就是对号入座,有的不止传承了一代人。而沪剧呢?有的经典剧目被改得面貌走样,别出心裁;有的全盘否定,另起炉灶;有的新创作的剧目离申曲经,叛沪剧道,老观众说看不懂了,是话剧加唱;流派问题基本被否定了。原本很有流派特色的剧团,传承人一个也没有了;有的仅个别人勉强在支撑某一个流派;有的明确是某流派的传承人,但唱过这个流派的什么戏?哪里用流派的腔。反正一张作好的现成谱子人人通用,不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不需要适合演员本身的条件;有的名为某流派的演唱会,只要性别对号,大家都能唱。我看不要叫某流派的演唱会了,我看还是改成某流派演员演过的剧目展示为妥吧。
    当然造成问题的大环境、小因素有多种。这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但我们的有关领导、院团的负责人是否把心思和重心都放在工作上了呢?是否真正在做实际工作了?
    这里我不想把问题展开。因为那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而我只是看到某一个片面现象,不众览全局,一孔之见。还是留给大家去反思,群言堂吧。相信网友们说的比我全面、客观,更有说服力。况且目前沪剧网报道群众演出活动的篇幅多,反映群众评论沪剧的文章少。就抛砖引玉吧,让网上热烈些。
    有人会说,领导不急,专业的不急,要你急有什么用?你要看就去看,不要看就欣赏你录下的音像资料吧。你不去看,天不会落下来,国有剧团不会没饭吃。况且最近沪剧的好多剧目为媒体所点赞呢。
    我们这些老观众是老脑子、旧意识,缺乏与时俱进,不能接受新事物。但我们是热爱沪剧的。沪剧有辉煌的昨天,希望有明朗的今天,更希望有灿烂的后天。
    在丁老师的忌日时怀念她,比照沪剧的现状,希望丁老师时期的沪剧春光明媚的艳阳天会再现。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香山雅仕 + 5
龚山荣 + 5 赞!
文派传人 + 5 流派是剧种的灵魂,丢不得。
lujunwen + 5 顶一个!
huangjianhua + 5 目前沪剧网报道群众演出活动的篇幅多,反映.
沪梦缘 + 5 说得及时说得好!
白水 + 5 戏曲的流派是戏曲的命脉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5

大神点评22

滩簧西乡调 2016-6-27 08:16:22 显示全部楼层
骏良老师一片肺腑之言,感人!所言极是!!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lujunwen 2016-6-27 10:02:15 显示全部楼层
骏良老师吐出了我们的心声!
摩登先生 2016-6-27 10:26:07 显示全部楼层
新编的沪剧戏多多修改或许会更好,再创造几种(别梅)版本也蛮好!就是老的经典沪剧戏绝对不能随意修改的,老的沪剧戏段经过时代历史的检验已经很有光泽,很圆润了已经有包浆了,随意修改经典老沪剧就是一种糟蹋行为!深刻怀念---丁是娥老师!
文派传人 2016-6-27 10:39:17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切怀念丁是娥老师,但愿丁老师在天之灵看到沪剧现在是什么样子,谢谢骏良老师上传精品好文章。
龚山荣 2016-6-27 11:07:2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骏良老师上传精品好文章!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娄江沙子 2016-6-27 12:01: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娄江沙子 于 2016-6-27 13:36 编辑


陈老师所言极是!戏曲不能太离经叛道,弄得四不像,到头来既吸引不了年轻人,又让老观众失望。还有,要多出一些接地气,老百姓喜爱的作品,如《挑山女人》等。
ydm1 2016-6-27 17:24:05 显示全部楼层
骏良老师一言道出真谛,但现实环境确实对传统戏曲处于限制状态。年轻人买票进戏院成为空谈,传系发展真的难。
沪梦缘 2016-6-27 18:28:4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陈老师描述了当前沪剧的现状,现在沪剧看起来是非常热闹上海本地区和上海周边地区的各个街道乡镇到处都有沪剧沙龙与沪剧班。但是沪剧的确不如越剧更不用说京剧,而且始终不能吸引青年人。当年的辉煌今何在,我们千万不要只看到现在到处沪剧很热闹,要透过现像看实质。陈老师对沪剧现状的评论非常衷恳,我支持陈老师的观点看法!
今天是父亲节愿天下的父亲永远健康幸福、吉祥快乐!
沪剧吧老迷 2016-6-27 19:12:20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击中时弊!写出了当前沪剧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背后却不尽人意的现状。陈老师感讲真言且言之有理!敬佩!
std5239 2016-6-28 09:08:30 显示全部楼层
戏越演越短,偷工减料,声腔基本雷同,流派难显,却善于营造舆论声势!
szzx777 2016-6-28 11:27:58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沪剧的希望还是继望于民间发展。
qhj421 2016-6-28 12:27:43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人啊,文革后每次有丁是娥演的戏每次都看,有时要连着看几遍,之从她去世后,看了些马莉莉陈瑜等老的演员演出的戏外,基本不看沪剧了,总觉得跟老的沪剧缺少点味道。专业的比较冷静,还是业余的沪剧网上比较的热闹。
qhj421 2016-6-28 12:52:09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上海沪剧院对丁老师逝世28年有什么纪念活动?
朱妙其 2016-6-28 19:02:2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6-6-29 07:42 编辑

戏上演后举办专家座谈,掌声一片。也需要。"挑山女人"带了头,"邓世昌"跟上,"赵一曼"自然也跟上。
戏主要是给观众看的。举行观众座谈,好像也不能不当一回事。尽管观众已不是衣食父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骏良

45
粉丝数
4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