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仙人球 于 2015-7-20 01:10 编辑
7月17日晚7时正,民乐沪剧团(前身为新虹街道爱博百乐沪剧队,现正式注册为民乐沪剧团)在新虹街道文化中心影剧场上演大型原创沪剧《板桥霜》。500多名社区居民饱含着热泪观看了整场演出,主人翁梅嫂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板桥霜》讲述的是发生在抗战后期沪郊农村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梅嫂背着大女儿挺着个大肚子,站在板桥上举目盼望着当郎中的丈夫回家,不料盼来的却是在邻居王木匠搀扶下,遭受日寇枪击浑身是伤的丈夫。梅嫂未能问清情由,却在丈夫的药箱里发现了一个男婴。丈夫在临终前说出了男婴是“大阿姐”的并托孤给梅嫂。梅嫂收下了这个来路不明的男婴收为义子,取名“大年”。从此后梅嫂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三个小孩,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王木匠母子给予无私的接济,两家人风雨同舟。为了生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梅嫂决定将小女儿送人。在母女分别的悲惨时刻,梅嫂肝肠寸断,欲哭无泪。
解放后,梅嫂与王木匠结为夫妻。元宵之夜,正当全家人沉浸在欢度佳节的喜悦中,村长陪着张大姐前来认儿,并说出了当年“大阿姐”之谜。当梅嫂得知义子大年是革命的后代又是张大姐的亲身骨肉时,心中矛盾万分,最终深明大义将大年归还给生母。
病重的梅嫂欲见小女儿一面。在大女儿再三劝说下,小女儿终于回家探母。母亲的真情使小女儿从恨母、怨母到爱母。正当一家人高高兴兴欢聚一堂时,梅嫂突然与世长辞,一家人霎时陷入了无比的悲伤中。
义子大年还乡探亲,小妹将大年挡在门外,怨恨大年忘恩负义。大姐把义弟拉进屋里,大年未见义母却看到是义母的遗像,大年长跪在义母的遗像前,倾述思念之情、养育之恩。最终取得了亲人们的理解和谅解。在鞭炮声中庆团圆,在欢笑声里倾述亲情。
主要演员:梅嫂扮演者:张金英,王木匠扮演者:江文彩。
本剧编剧:朱墨钧。导演:于建福。作曲:曹勤升。舞台监督:凌永清。舞美设计:王鲁平。灯光设计:陈雄。音效:唐嘉伟、潘耀。主胡:唐仁忠。鼓板:王宝华。
梅嫂:张金英
王木匠:江文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