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未想到,人过不惑,居然再次审视沪剧,再次端详沪剧。
十个月前,看完《挑山女人》,并未起大波澜。被感动,但感觉并未有大突破,没有想象的惊喜。去地铁站路上,听到后面有人在说:不过是一个女人挑起家庭的事情。华雯唱功不错,剧团不容易。
信以为然。
华雯——二十多年前,在郊区的一个剧场,看过她和吕贤丽、李建华等人演绎的《筱丹桂之死》。留下深刻印象。她好像演绎的是一个叫做小兰的敢爱敢恨的角色。华雯投入的生命状态,令人赞叹!尤其是其演出小兰被骗逼疯一场,扣人心弦,丝丝入扣、击节赞叹。
但是,我依然没有刻意关注。
看到过她演绎的《东方女性》,唱腔婉转、演绎的力度都不愧为“梅花奖”得主。
华雯也是一个“挑山女人”——对她坚守守护沪剧、于寂寞中耕耘艺术的的敬重。
近期有暇,下载视频,反复观之,不由感觉:这的确是一部不愧于那么多荣誉的精品。而华雯与她的团队是以水一般的柔和与低首成就了一座沪剧史上的山峰。
一、对剧种本源的呵护。戏曲改革层出不穷,一个个改革人物熠熠生辉。以茅威涛而言,其改革勇气令人赞赏。然而,跳脱个人的元素,戏曲演员更大的使命与责任是呵护剧种的本源。沪剧的视角应该由家庭出发,诠释江南气质。同时,在越来越丰富也越老越同化的今天,如何呵护沪剧本身的音乐、地域的语汇十分重要。这一点,挑山女人 做得相当不错。语汇的传承、音乐的回归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沪剧,而非沪语+话剧=沪语音乐剧。
二、朴素之中的精致。唱词的结构起承、语汇的自然严谨、内涵节奏的层层递进,经得起一次次咀嚼。
三、传统伦理的凝练升华。赞美女性的坚守与牺牲,让世人思考在个性追溯的当下,感受另一种永恒的光华。
一个女人、一个剧团于低首垂眉的耕耘中成就了一个奇迹。
这是沪剧之荣,也是戏曲之本。
给华雯,也给所有的沪剧人。
这样的戏曲,是有希望的。
愿沪剧人看看前方先人的背影,踏实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