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提到徐俊,沪剧老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位当年风靡上海滩的沪剧王子,犹如越剧观众不会忘记越剧王子赵志刚。
如今的徐俊,已是上海文艺界一位投身于弘扬海派文化的著名导演。当前,他得以施展才华的巨大空间已远远超出了当年的沪剧舞台。
因为几十年皆在外地工作,我从未有机会看到他的舞台演出,只能在书店、网上搜集他往年演出的诸多沪剧影像作品,例如;《野马》、《庵堂相会》、《月朦胧、鸟朦胧》、《弹吉他的姑娘》、《姐妹俩》、《魂断蓝桥》等等。
但是,近几年我有幸在宁波看过两场徐俊导演的现代越剧,赵志刚主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方亚芬主演的《玉卿嫂》,演出水平甚高,演员和导演的功力非同一般,后者还拍成了电影。我还收集了徐俊导演的越剧吕派专场《可爱深红映浅红》,知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的人品及其吕派演唱艺术都是我很敬仰、喜爱的。
从网络的信息看到徐俊与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合作推出了《沪语童谣专场演出》,徐俊与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合作推出了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最近还导演了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等等,真可谓五彩纷呈。我一直盼望着哪一天能看到徐俊导演一场他最最熟悉的沪剧。
记得曾经在网上观看《风雨送春——纪念沪剧表演艺术家袁滨忠先生逝世三十八周年演唱会》的视频,有一场“父子恨”中的片段“哭灵、饮鸠”。在CD《袁(滨忠)派唱腔艺术——徐俊专辑》中,徐俊将这一段如泣似诉的哀怨、悲愤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以为必然是徐俊出演这一场纪念演出,然而,大大出乎意料的是却由上海越剧院赵志刚跨界反串沪剧登场。当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一种想法——是不是徐俊委托赵志刚代替他出场来了却自己的心愿,因为徐、赵两位自青年时代开始就是好友。徐俊不亲自参加这场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演唱会,我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徐俊导演在弘扬海派文化上表现出色、成绩可喜,有品位有格调,这是值得尊敬之处。
沪剧也属于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又是迫切需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上海沪剧“阴盛阳衰”的局面长期存在,戏剧梅花奖得主全是金花,沪剧院团一把手全是女性。广大沪剧爱好者多么希望徐俊导演能为沪剧再出一把力,即使内心有什么伤有什么痛,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跨不过去的坎,也不必与整个沪剧界绝缘,更没必要与沪剧这个剧种彻底切割。
即使你离开沪剧舞台约二十来年,广大沪剧爱好者都是翘首以待,哪一天你能为上海沪剧舞台导一台浓郁香醇真正沪剧味道的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