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世上曾有袁滨忠[转载]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世上曾有袁滨忠[转载]
[复制链接]
来源:
小百灵
2009-3-6 05:12:39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四十年前,1967年12月28日,一个年仅36岁的男人匆匆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那沪剧界少有的天籁之音从此与我们诀别。他是上海沪剧表演艺术家
袁滨忠
先生。
袁滨忠与
韩玉敏
合演据王尔德剧本改编的沪剧《少奶奶的扇子》
提起袁老师,恐怕上海滩上的老年戏迷都会津津乐道。而具体到我,一个搞外国电影配音的,跟沪剧完全是两码事,何以也会有这份雅兴?其实,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个上海人被家乡剧种吸引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就在读高中迷恋起配音艺术之前,我很喜欢评弹和沪剧,我们市西中学的沪剧兴趣小组,我也参加了。
在所有沪剧演员中,最让我倾心的是两个人:
王盘声
和袁滨忠。我对音色敏感,而这两位老师的嗓音是如此潇洒、优美,用嗓又那般松弛,常令我听来如痴如醉。王盘声是老前辈了,解放前便已红遍上海滩,代表作是市民剧《碧落黄泉》。袁滨忠则是生气勃勃的后起之秀。在当时的沪剧界,他是很特别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试看解放后的大环境,他能迅速走红,而且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用出类拔萃、绝无仅有来形容并不为过。那时,每逢散戏出来,剧场进出口往往会蜂拥着狂热的中学生戏迷,企盼零距离地一睹袁老师的风采。他若到剧场去观摩其他戏曲演出,一旦被观众认出,场内便大乱,致使台上的戏演不下去。直到今天,我周围同龄的许多朋友一提及袁老师,仍记忆犹新,赞赏有加,可见其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但我都是从电台广播中收听他的演唱的,从未去现场观赏过。我一直对他的方方面面充满好奇,极想获知他的成长历程、艺术创作、情感轨迹和生活磨难,于是,我很冒昧地接触了几位人士,今天来试着写下一些不免幼稚的文字。
先说袁派。以我的工作体会,深知一个演员一生中能有几个代表作已属不易,要形成自己独特流派更是万难。袁老师却能自成一派,那么,何谓袁派?袁派到底有何特点?
袁滨忠和王盘声、
邵滨孙
同拜
筱文滨
为师。筱文滨是艺术造诣极深的元老级前辈,袁滨忠则是他的关门弟子。大家知道,沪剧调总体偏多柔美、糯、悠扬、抒情。其音乐带有江南水乡情调,柔和而悦耳,其语音具有鼻音浓重的特点,韵味很独特。袁老师的唱腔,在熟练运用沪剧老腔的基础上,以其师傅筱文滨稳健、讲究韵味、乡土气息浓的唱腔为底蕴,又吸收其师兄王盘声潇洒飘逸的唱法,学习师兄邵滨孙刚直、铿镪的长处,还善于从其他艺术剧种中汲取有用的营养,从而形成自己阳刚柔美相济的、清亮华丽的风格。其嗓音音域宽广,尤其高音辉煌,他就引导唱腔“朝高里走”。演唱时高亢激越,充满青春活力和穿透力。他善于打破沪剧行腔的局限,追求演唱的旋律美,使之带有某种歌曲意味。在根子上保持朴实的泥土气息的同时,又自觉与当时的城市文化相融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尚风味,使得他的唱腔像一阵风般势不可当地俘获了众多戏迷的心。
袁老师童年的遭遇相当不幸。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因家境贫困而被宁波的生身父母送给了上海一对夫妇作养子。他从小就须面对被父母遗弃的伤痛。这种凄苦、孤寂的经历,促成了他人生中的不寻常体验。
袁老师就读上海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很高、要求严格的寄宿制学校。在一次便宴上,曾听袁夫人不经意地提到“袁滨忠上中学的时候,写得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这番话令我大受启发。是啊,对于沪剧界从艺人员,文化底蕴恐怕都是要认真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像袁老师这样在中学阶段打下扎实知识基础的不多见。而文化程度之深浅,对演员理解剧本、剖析角色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他本应读完中学读大学,将来成为一个学者或者工程师。养父的一个辍学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养父把他送到老友筱文滨处学唱沪剧,对于这样一个书生气十足的男生,这个决定无疑是做梦也想不到的。而他后来居然红遍上海滩,恐怕正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
应当说,五六十年代从事沪剧的演员们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一个观众对沪剧有旺盛需求的大环境。这种需求的直接结果,就是演员面临大量的工作实践。唱腔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能成功,首先离不开个人的设计、酝酿、揣摩,同时也离不开排练场上与同事、乐队的反复推敲和磨合。但唱腔之完善和成熟,主要还是在舞台上实现的,而且要经受住台下观众的检验。在内行眼里,舞台上正式面对观众演一场,要胜过一百次排练。现在回忆起来,袁老师因为在剧团是台柱,挂头牌,工作量是惊人的,除了演出,还需要不断开排新戏,大量积累剧目,积累角色。那时,一天演两场是家常便饭,碰到节假日,很可能还要加场。更有时,白天、晚上演戏,半夜里要通宵突击赶排新戏。很显然,唱腔若不能迅速丰富和发展,就难以适应变化着的严酷的工作量。而正是新戏的不断推出,使袁老师得到了最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工作实践为流派的形成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舍此,确实没有捷径可走。
袁老师性格比较内向。但他谦和、节俭,哪怕大红大紫也决无大少爷作派,这为他赢得了极好的人缘。你可以想象吗?在后台你会经常看到某人拎着热水壶为同事倒水、续茶,他不是杂务工,却是受万千观众热捧的大腕——袁滨忠。他又很有孝心。那个年代,收入有限,为了节省几分钱,他一定是选择用步行替代坐公交车;一荤一素,他必定挑便宜的吃。总之,他自己能省则省,千方百计挤出一些钱来接济养母和外省的生母。至于他的敬业心,更是令人感佩。比方有一次,为了不辜负期盼他出场的观众,已经连续几天腹泻、全身无力的他,硬撑着走上了舞台。所有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同事们都愿尽力与之合作,推心置腹地在唱腔设计上给他进言,与他一起推敲。在这种大家庭般的气氛中,袁滨忠老师的唱腔一天一天快速地趋于成熟。
1960年12月31日,是袁老师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携手他的心上人郑小姐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才子佳人,这本是一个美满、浪漫的结合。但因“门不当户不对”,这场恋爱从起步之时起就蒙上了传奇色彩。新娘娘家相当富有,在国内外拥有企业,在威海路上有整栋洋房。此事遭女方家长激烈反对,甚至扬言,女儿若一意孤行,就断绝和她的关系。不料这个女儿对爱情忠贞不渝,终于下决心私奔,拎着一个小皮箱上了袁老师所居住的陈旧、狭窄的小阁楼。当然,以后随着三个女儿的陆续降生,女方的父母也渐渐改变了态度。
我之所以在袁老师感情生活上描叙一笔,完全不是猎奇。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以我的感受,一个幸福、美满、稳定的家庭,犹如温馨的避风港,对一个干事业的男人是极大的慰藉和支撑。想来,袁老师身上也自觉更增添了一份责任:他要为自己的心上人争气。在“李玉和”身上,在《年轻的一代》的“林育生”身上,在《雷雨》中的“周冲”身上,在他的代表作《苗家儿女》男主人公身上,袁老师焕发的种种激情,有一部分很可能就来自他的妻子和家庭。
非常遗憾,他生前没有来得及留下著作或艺术感言,周围人对他的评述也所见甚少。他没有来得及上电影电视,甚至连他一些代表作的演唱录音也多半支离破碎,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我们仅有的一份欣慰是,袁老师活在热爱他的无数戏迷的心目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35
liwg
2009-3-6 16:15:23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好!有否更多的袁滨忠先生的照片,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iwg
2009-3-6 16:17:13
显示全部楼层
您专业是配音演员,但够得上沪剧专家了,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iwg
2009-3-6 16:19:05
显示全部楼层
袁先生是好,可韩有点那个了,不然也有个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申灏
2009-3-15 21:39:42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配音演员童自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en9001
2009-3-16 09:19:3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3-16 09:23 编辑
请楼主在标题前注明[转帖]字样,最好还能标上转自何报何刊,当然,原作者童自荣的大名不能遗漏.看,不是已经有朋友引起误解了!?
假如这里关闭了发帖人的编辑修改功能,那只能请管理员或斑竹代劳了.此事要紧,希即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en9001
2009-3-16 09:22:2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3-16 09:25 编辑
看到了,帖子下部左侧有编辑功能的,并且可以使用,楼主完全可以自行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实话实说
2009-7-16 13:44:44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真是“天妒英才”了...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叶志
2009-8-5 10:58:16
显示全部楼层
尊驾莫非童自荣老师???
申曲恋到九十九,唱勿出世不罢休,他人讲我是寿头,不以为然向前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叶子
2009-8-5 22:37:34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过电台里播放袁滨忠的专题节目,请了童自荣、梁波罗、夏剑青、爱华老演员筱爱珍来回忆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叶子
2009-8-15 20:55:47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听到,这么恐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老钟
2009-8-17 12:05:17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袁滨忠主演的《雷雨》《红灯记》,每出戏必须有凌爱珍 韩玉敏加入才精彩。三位老师在60年代是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老钟
2009-8-17 12:39:58
显示全部楼层
李灵珠是不是马老师的老公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老钟
2009-8-17 12:44:55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袁老师被迫害死,传说多,真相没公布。不管咋会事,都不应该将袁老师迫害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叶子
2009-8-17 20:54:21
显示全部楼层
李灵珠是不是马老师的老公啊?
老钟 发表于 2009-8-17 12:39
已经家喻户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3
/ 3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戏迷交流
问题解答
沪剧动态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小百灵
好友
发布
24
粉丝数
63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