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韵味从哪里来?

来源: 叶子 2014-10-10 16:28: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4-10-10 18:10 编辑

最近,电视里戏剧大舞台播放了宁波甬剧团青年演员的采访,大家看了以后纷纷表示出对其中青年演员苏醒的赞赏,尽管上海观众对甬剧的熟悉程度不如沪剧,对甬剧也不是很内行,却都异口同声说,苏醒不论是唱甬剧还是唱沪剧,都很有韵味。
韵味,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同样一个唱段,不同的人唱,往往会感觉到这个人唱有韵味,那个人却像唱歌,尽管并没有走音也没有跑调,像早期,观众就曾经评论过,吕贤丽尖尖的嗓子像唱歌,就不如茅善玉有味道。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奇妙,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所以连一些拉琴的老法师都说,韵味这个东西,连谱曲都是谱不出来的,只有靠唱的人自己发挥,自己的悟性。
戏曲韵味,真不是“作曲”的人谱123,我就唱哆来咪,你谱321,我就唱咪来哆这么简单。
唱戏讲究个“唱”,听戏讲究个“听”,音是原材料,字和腔就是产品,所谓“味儿”,既来自演员戏曲化的发声和用嗓,也来自戏曲化的咬字和行腔,演唱者的技巧贯穿其中。
以前学京戏,要唱出个“味儿”来,要让人听出你唱的的确是“余派“,的确是“程派”,为了一个字,一句唱词,反复琢磨一个星期一个月是平常事。
而现在青年演员学沪剧,老演员教学生,还有这个认真劲吗?
青年沪剧演员是不是也该向小剧种的青年甬剧演员学习点什么?为啥人家就要比你有韵味呢?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叮铛铃 + 5 很给力!
xiangsheng1947 + 5 在理!
仙人球 + 5 言简意刻,一针见血。
芸倩 + 5 言之有理!
龚山荣 + 5 赞!
zxhanmimi + 5 赞!
沪剧粉丝 + 5 说得很有道理,顶!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5

大神点评31

白水 2014-10-22 21:32: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4-10-22 21:33 编辑

       韵味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一种特有的创造。
      “唱,最忌有声无韵,嗓门大没有韵,就是响也怪吵人,要好听,还需要讲究韵味。”
                                                                                                 (引程砚秋语)
      “所谓韵味应该是一个综合体,它包括声音、语言如何美化,语调如何运用,以及根据感情需要的恰如其分的熟练的技巧等等,而所有这些东西,由于演唱家个人的条件,对乐曲及生活的理解不同,特别是由于演唱家的个性在艺术上的发挥的差别,而表现在艺术上的不同取舎,发展、形成演唱家本人独具的风格和韵味”
                                                                                                  (引肖晴语)

u=1802845489,1138712788&fm=23&gp=0.jpg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yd 2014-10-12 07:28:3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yd 于 2014-10-12 08:10 编辑

       按音乐学院声乐器乐分类模式,沪剧似应归类于江南丝竹伴奏的江南咏叹调,地方语歌剧。相比姐妹花越剧,越剧唱腔更戏曲化,沪剧唱腔相对生活化,如果说越剧相对浓妆艳彩,沪剧则相对淡雅素净,沪剧的生活化特质使沪剧具有更强的民生演释能力。叶子探寻的韵味其实就是江南味、上海味、优雅味、悠闲味、小资味等复合体,不幸的是孕育这些味的环境氛围正在丢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沪剧韵味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西洋乐的声势,正在改变人们的审美覌,于是就有了孙徐春的西乐队伴奏沪剧,用开放的心态去欣赏这种新型咏叹调,感觉也很动听,戏曲表演形态必需相适应于社会主流形态,这种适应既是无奈也是进步。在快节奏生活占社会主流的环境下,沪剧韵味的减淡将使沪剧逐步小众式微,这就是社会进步的代价,戏曲管理者理应在宏观思考中理清二个思路:一是如何使原汁原味的传统沪剧薪火相传,把火种保存下来,二是如何推动沪剧表演形态求新求变,扩大沪剧受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畅想曲 2014-10-12 16:30:18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需要“天赋”,否则,一切免谈!没办法的事儿,呵呵!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袁筱 2014-10-10 17:30:19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水平,可惜现在的年轻沪剧演员------,不说了。
留玉米 2014-10-10 23:27:26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
文派传人 2014-10-10 23:57:4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派传人 于 2014-10-11 00:07 编辑

沪剧的演唱韵味,作曲是绝对作不出的,全靠演员自已功力和基本功扎实,小腔和半音,装饰音以及上下高低轻重的处理应用,曲调重复演唱不同样,就在演晿时灵感出现,这就是形成沪剧流派的必备条件,唱出韵味的灵魂所在,无可替代,老一辈艺术家都是自己设计唱腔,同时还要考虑押韵文字不重复,演唱起来才能四平八稳,摆得平,现在的演员自己不设计唱腔,不读透唱词内容,全靠作曲,没有谱就不会唱,可惜现在的作曲家有几个真正了解沪剧各种流派,,乃至于无新流派可言,沪剧,已经到了非常担扰的地步,怎么办呢。
花蕾 2014-10-11 09:56:09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老师说的真有道理,现在的小朋友不要说韵味,,连基本的咬字都咬不准,字正腔圆,字咬准了,才能走腔,沪剧真让人担忧,这样下去怎么办?这么好听的旋律不能就这样没了。
花花爱华 2014-10-11 11:07:01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得很对,"韵"要从沪剧传统基本調开始!
zxhanmimi 2014-10-11 11:18:11 显示全部楼层
动态鼓掌.gif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ydm1 2014-10-11 11:24:18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老师说的有道理,那宁波青年演员唱得比沪剧院的年轻演員好。这值得老师们反思。
龚山荣 2014-10-11 12:35:23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有道理!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两只蝴蝶 2014-10-12 10:52:17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了那期戏剧大舞台,对甬剧演员苏醒的演唱,印象深刻!沪剧青年演员任重而道远,好好努力吧!
申曲迷 2014-10-12 10:56:55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传统曲调千万不能丢!
仙人球 2014-10-12 11:53:04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韵味”是需要演员靠”艺术修养“悟出来的。其实不管是戏曲演唱还是歌曲演唱,”韵味“始终贯穿在其中。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数数只有八个字,但要真正做到,确实是很难很难的。完全要靠一个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来实现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演员的”二度创作“。回过头来说说沪剧院的年青演员,听了他们的演唱,说白了还处在”学唱“阶段,在他们身上最缺的就是”文化艺术修养“。
雀鸣轩 2014-10-12 12:57:25 显示全部楼层
山歌乱嚼,勿脱韵脚。何为韵?有十八韵辙,每段唱词有一个韵脚,如根青。兰衫。晈消。。。。词每一个字都要唱正,字正才能腔园。唱正字才能有准的归韵,行腔才会好听,才会听上去有韵味,味是让人家去辨个。所以字眼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唱还是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