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大男人看了也流泪的好戏——沪剧《挑山女人》观后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14-7-25 22:32:3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mg_3741_副本0505.jpg

img_3825_副本0707.jpg

img_3858_副本0808.jpg

img_3900_副本1010.jpg

img_3920_副本1111.jpg

大男人看了也流泪的好戏
——沪剧《挑山女人》观后
   
   
          一大早打开微信,就看到华雯前一晚在国家大剧院演好《挑山女人》后发的留言:“ 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了!……韩正书记对我说:‘好戏,我掉泪了……’ ”
         哦,原来看这戏流泪的男人果然不只是我这小百姓戏迷啊!
         那是前年10月的一个下午,专程赶往观赏宝山沪剧团最新原创现代沪剧《挑山女人》的首演,刚进剧场就有些惊讶:只看见观众席上除了放有矿泉水外,还放着些面巾纸,不觉暗自笑出声来:“华团是不是有点过分啊?”谁料还未看完全剧,面巾纸则早已用完。我,一个大男人,居然流泪三次有余!于是,当晚就在自己的沪剧博客上发了个帖子:《挑山女人》,一出催人数度泪下的煽情戏,一个令人由衷敬佩的“美丽女人”。 宝山沪剧团又一次成功推出新戏,华雯再一次成功塑造舞台新形象。
        沪剧《挑山女人》,源于安徽齐云山下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人公王美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里女人,在丈夫不幸离世后,历经十七年,蹒跚独行着把包括一个还是残疾人的仨孩子抚养长大成人。与华雯以往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相比,王美英或许更缺少“高大”,更为“草根”,但正因为如此,她也就更接近我们,更让人感动、感激、敬仰乃至流泪……   
      《挑山女人》的成功首先是因其选材对路——一个家庭故事,一位女性主角,一段坎坷经历。
       纵观这百多年的沪剧历史,家庭故事绝对是众多成功剧目的法宝之一。无论是滩簧时期的《卖红菱》《陆雅臣》《阿必大》,还是西装旗袍戏时期的《叛逆女性》《大雷雨》《碧落黄泉》,抑或是解放后的《罗汉钱》《红灯记》《星星之火》,即使是新时期的《金绣娘》《姊妹俩》《东方女性》等,都无不把视角投在家庭上,写家庭的悲欢离合,写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这些家庭戏多少年来历演不衰,始终深受沪剧铁杆“粉丝”们的青睐、热捧。深谙其道的《挑山女人》主创者们,十分智慧地也把该剧的视角设定于一个家庭、而且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丈夫掉下深山离世,婆婆怨恨她克夫离家回山中老屋,留下的一个盲孩子和一双龙凤胎都才只有3、5岁,王美英只得独自选择了连一般男人都望而却步的活儿——挑山,来赚钱过日子。十七年的挑担,风雨无阻艰难行进二十多万公里陡峭山路,往返六千多个来回,磨破一百四十多双解放鞋,挑断七十多根扁担……挑山女人王美英,用她那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重担,硬是将一双龙凤胎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如此正能量家庭故事,自然得到了沪剧观众的接受乃至欢迎。
       女性作为全剧绝对主角也是绝大部分沪剧剧目的特色,因而也成就了众多的女沪剧名家。丁是娥杨飞飞凌爱珍汪秀英石筱英顾月珍、筱爱琴等沪剧前辈是如此,现状更是如此:不仅名家中有堪称“五朵金花”的马莉莉们,三大院团的一号领导茅善玉、华雯、陈甦萍,以及民营剧团的当家人王勤、郭懋勤、王慧莉等也都是娘子军。近年来,华雯连续饰演了金兰云(《宝华春秋》)、王瑛(《红叶魂》)、江姐(《红梅颂》)等几个女干部、女英雄的角色,个个都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以为,这次她尝试塑造的这个全新普通母亲形象,一定会更铭刻于观众心中。
       几十年的舞台生涯历练,加上一贯对艺术几近苛刻的追求之习惯,使得华雯塑造的王美英,成了沪剧舞台上的又一个“美丽母亲”。从一开始婚礼大轿上的漂亮新娘,到稍后的素颜寡妇,再到后来的女挑山工,直到最后已显苍老的华发母亲,华雯不惜外在形象上的步步失美,却给人以艺术形象上的始终美丽,最终定格在“母爱大美”上。在目前讲求懂得感恩、道德回归,倡导大爱,面对困难敢于担当与坚守的时候,”王美英”的贡献实在是及时和值得。
      《挑山女人》的成功也在其叙述结构上——一条悲剧主线上,恰如其分地排列着几个泪点。
       沪剧擅演悲剧,甚至到了有点过分的地步——以至于现在喜庆一点的场合想唱点适合气氛的沪剧段子都感觉颇难。但也正因为这点,才能被那么多沪剧迷所痴迷。   
       《挑山女人》开戏不久,就把人们带进了苦味汤中:新婚没几年的王美英生下了一个盲孩子,两年后又是一双龙凤胎降临到这个不太富裕的山里人家中;添了三张嘴巴,正是需要多点钱进账时,大祸从天降,家中的顶梁柱丈夫坠山而亡……编剧的确很懂得观众的看戏路道及悲剧欣赏心理,波浪式地安排情节,设置泪点,让观众在刚擦拭掉眼泪不久,以为能舒口气时,又让你再一次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一而再再而三,直到一个个哭红了眼圈,走出剧场一边想不明白“迭个女人哪能嘎罪过啊”,一边却感叹“今天真的是看了一只好戏!”
      《挑山女人》的成功还在其舞美、音乐及其他综合艺术方面,都有突破或很好地保持了特色。
      《挑山女人》的舞美设置,比之宝山团以往的《红叶魂》《红梅颂》,又有了一个跳跃,立体逼真的场景,山是山来水是水,大雪纷飞烟雾缭;换景的电脑控制,转瞬间,屋内就变成了山间……当然,如此舞美,真正下乡巡演怕是无法复原的,必定还得准备另外一套简约布景。
      《挑山女人》还让笔者再次感受到区级沪剧团对新戏中保留、运用沪剧传统唱腔做得比较好,老观众能在新戏中听到熟悉、喜爱、痴迷的流派唱腔。如戏中弟郎在母亲面前埋怨奶奶的唱段,用了人们熟悉的邵派唱腔,感觉更为亲近;华雯戏中的好多唱段,都能让人听出其老师杨飞飞“杨派”的韵味,那段赋子板则更是来得是时候,绝对的“不吐不快”!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么一台甫一推出就广受观众和专家欢呼、点赞的好戏,华雯和她的伙伴们,并没有一点点的沾沾自喜,而是一次次地放下身段,真心听取圈内外各界的“挑刺”“献计”,一次次地修改,无论是情节、唱词、对白,乃至道具,力求更为合理、恰当地为剧情服务。就说那根扁担吧,在首轮演出中是一封在成子强枕头底下压了多年的信,后来改换成扁担后,不仅很好地串起了戏——美英匆忙赶回家遗忘山下;子强上门送还,美英让作留念;幺妹省城带回遗物,美英睹物欲哭无泪……同时也避免了沪剧剧目中常有的“读信”桥段的再现。如同“花园会”一样,“读信”已经因为它的成功变成了沪剧中的一种现象,但笔者的确不希望它是沪剧中的“亘古不变”,动不动就将它牵出来溜溜。
       戏中还有一例创新手法,也让人拍案叫绝。面对不再想读书的幺妹,实在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王美英,并没有像观众们想当然那样的来上一大段唱,而是设计了沪剧中罕见的长达3分半钟的大段独白。华雯那充满感情的泣诉,借鉴别剧种,抑扬有别,快慢不一,令人无不动容动情直至泪下。看完演出,这一段念白与众多唱段一样,也牢牢地被烙在了观众们的心中。

       总之,华雯们的《挑山女人》,剧情不复杂,但感动人;人物不高大,但可信;唱段留得下,听得出流派韵味。实在是一出近年来沪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感人好戏。我们喜欢!


       前两天,《挑山女人》又一次在逸夫舞台上演,又震撼了众多观众。看见此处有几位网友在谈体会。忍不住把前年第一次看首演后发的帖子修改了一遍,重发于此。以表达对华团他们即将赴港演出的预祝!
        剧照是我第四次看此剧时拍摄的。
参与人数 13 威望 +65 收起 理由
龚山荣 + 5 赞!
石头 + 5 文章写的好,感动
丹丹 + 5 老师文章这么好
冰心雨点 + 5 顶起来!
yulaoweng + 5 好文章。顶了!
仙人球 + 5 说的有理。
lujunwen + 5 精彩!
叮铛铃 + 5 赞!
hj02502 + 5 感动人的戏!
zxhanmimi + 5 谢谢老师的评述!
123scz + 5 赞额!
浦东大哥 + 5 捕捉得很到位!有水平!谢谢!.
留玉米 + 5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65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大神点评37

沈勤 2014-7-25 22:53:05 显示全部楼层
一出近年来沪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感人好戏。谢谢老师上传!
上海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我们决定不了天气,就决定心情吧! 让我们从快乐开始;做你想做的,干你想干的,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留玉米 2014-7-26 00:52:3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 是很感人的一出戏
福星 2014-7-26 01:31:31 显示全部楼层
华雯戏路较宽
幸运13~~
芸倩 2014-7-26 06:23:4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
郑雨馨 2014-7-26 06:29:5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
祝天天开心!愉快!
123scz 2014-7-26 08:20:5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上传!
zxhanmimi 2014-7-26 09:05:29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再次感动!谢谢老师!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gonghs 2014-7-26 09:34:57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精彩,谢谢!
hj02502 2014-7-26 09:38:4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上传!
茉莉飘香 2014-7-26 09:42:19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感动的一部戏!华雯老师的精神可嘉!
叮铛铃 2014-7-26 09:52:5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精彩报道!
lujunwen 2014-7-26 10:38:35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文章写的好拜读了。好戏永不衰!!!
仙人球 2014-7-26 10:52:27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能让七尺男儿流泪,说明该剧千真万确的感人。这就是文化艺术的魅力,这就是一部优秀剧目所奉献的”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滩簧西乡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