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观叶子老师"流派不要轻易封"后的杂感

来源: pavanotichen 2014-7-23 12:30:4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avanotichen 于 2014-7-24 09:57 编辑

       看到以前叶子老师写过一篇“流派不要轻易封”的文章,非常精彩,觉得他对戏曲的理解和研究有相当深度,涉猎也很广泛,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的贴中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是如此的热烈,看得我饶有兴趣,本是不想趟这个“浑水”,可是双手是禁不住大脑的约束,又想提笔写上一段。
       说实话,我写这篇文章自己也是极其矛盾的,似乎不象在写其它的主题会有一个坚定的态度。
       网友们讨论“流派”,最大的分歧点是赞同或反对某些演员是否能够成为“**流派”,有些网友认为能,有些网友认为不能。
       我知道我的观点一出,会招致绝大部分网友羞辱和谩骂,但我这个观点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是我内心已有的想法。
      “流派”是一把双刃剑,而且是最锋利的“莫邪”剑,剑一出鞘,立刻伤敌,调转剑头却也可伤己。
       流派的形成一般是首先由专业人士开始提出,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形成巨大影响力,再在观众中形成定向思维直至观众们广泛的接受并宣传,以至最终形成了某一流派。从未听说先是由观众普遍定义出某人是某个流派之说。纵观各个剧种各个流派,莫不如此。
       这就是我的矛盾之所在,由专业人士提出形成某一流派,有他积极的一面,包括为了传承前辈流传下来可贵的艺术结晶,更好的推动和发展戏曲艺术等等。但是,不可否认,也就会存在为了创造流派而创造流派的目的,以及其它各种目的,但最终目的不外乎“名利”二字,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则网友们也不至于有如此大的意见分歧。
       国外戏剧例如歌剧,历史比我们的传统戏曲要悠久,可从未听说有什么流派之说,没有听到过斯苔芳诺被定义为“斯派”,帕瓦诺蒂被定义为“帕派”。没有流派之说,在传承上可能没有我们现行的制度做得好,但同时也避免了很多“功利”因素的发酵,并且演员发挥的自由度比较大,从国外歌剧发展历程来看,应该说是利大于弊。
       歌曲和戏曲应该说也有相似之处,喜爱戏曲的人不必说喜爱流行音乐的人浅薄,个人兴趣爱好不同罢了。中国流行音乐走过了八十多年,经历了从最初的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到五六十年代香港国语时期到七八十年代台湾国语时期直到现在两岸三地齐肩发展时期。周璇,当时整个上海不仅是歌坛而是娱乐界的“独大”,唱过的经典歌曲无数,流传下来的经典歌曲无数,却不会被人为地定义为“周派”;邓丽君,20世纪最有影响力文化名人之首,“月亮代表我的心”被评为“上世纪最受欢迎流行歌曲第一名”,却不会被人为地定义为“邓派”,顶多说成是邓氏唱腔,就连这种说法在民间也不十分盛行。没有成派,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周璇、邓丽君,她们的歌曲以及她们原版的演唱是不会被放进博物馆被束之高阁的。当然,这与流行歌曲的特质有关,但是我们试想想,如果当时的歌坛大佬们为了推广周璇、邓丽君,强行宣传她们为“周派”、“邓派”,这对流行歌曲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李香兰,“夜来香”的原唱者,如果被封为了“李派”,我想就不会有后面响彻大江南北的邓丽君的“夜来香”了。
       我倒认为“**流派”倒不如称为“**唱腔”,不妨直说,例如邵滨孙是我很喜爱的前辈,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唱的沪剧最后音调有一个特别的处理,大概我这样说戏迷朋友马上就能领会得出。与其叫“邵派”不如称为“邵氏腔”(大家不要砸我,我并无对邵老先生不敬),同样可以纪念和表彰他为沪剧做出的贡献,就像天文界用小行星给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命名一样。后辈演员运用到此唱腔,观众照样能够怀念起这位沪剧前辈,而又不至于约束后辈演员的艺术发展之路。定义成一个“派”,总觉得有些“霸道”,严格去学某个“派”,一唱一念,一笑一颦都不能逾矩,流派是传承下来了,我们这一代老观众老戏迷是看得过瘾爽了,可是我们下一辈,再下一辈呢?我们这一代是否是将隐患扔给了后代了呢?是否不出两代以后的演员日子就会很难过,会被观众骂到不行呢?就像现在让我们看申曲时期的对子戏,您有兴趣看吗?
       我认为任何创新的唱腔和表演,是属于演员的,也是属于这个剧种的。为丰富戏曲的唱腔和表演做出贡献的演员我们当然要铭记他,但铭记的方式能否自然一些,是否一定要用到“**派”、“**宗师”个人认为值得商榷。如果支持“创新的唱腔和表演是属于这个剧种”这个观点的话,那后辈演员运用这些唱腔和表演又何必一定要归到 “**派”里去呢?又何必只有属于“**派”的演员才能唱这种唱腔呢?演员的表演空间扩大了对演员和观众来说应该都是一件好事吧。
       我只是小戏迷,现在流派在各个剧种中都存在,实在要建立新的流派的话,我很同意叶子老师对形成一个流派需具备严格条件的归纳。
参与人数 5 威望 +25 收起 理由
cbl625 + 5 言之有理!
叮铛铃 + 5 很给力!
zxhanmimi + 5 有理!
叶子 + 5 共同探讨
芸倩 + 5 非常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25

大神点评17

云舒丫丫 2014-7-23 13:18:49 显示全部楼层
谈深刻的我不会,但我知道一个好演员,他(她)的唱腔总有自己的特色,无须赋予什么流派,喜爱他(她)的戏迷朋友自然喜欢他(她)的唱腔。不说已经被封为什么派的老一辈,就如八九十年代那一批中坚力量的沪剧演员,马莉莉、陆敬业、张清、王珊妹、诸慧琴、沈慧中、徐伯涛、沈仁伟……等等,他们的唱腔严格地讲,好像并没有能够归入那一派,但是他们的唱腔又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精彩之处,同样深得戏迷朋友的喜爱。而再小一辈的茅善玉、徐俊、孙徐春等同样道理,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受人喜爱。
听徐俊,声音清亮优美;看徐俊,扮相英俊潇洒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茉莉飘香 2014-7-24 09:26:06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道理!
叶子 2014-7-24 15:34:29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在沪剧网上有点文艺讨论的帖子,所占比例很少,今能看到如楼主发表个人见解,让人在《戏迷交流》上重又耳目一新之感,大家从多角度就某一观点展开探讨各抒己见有多好。
”流派不要轻易封“,是建立在要封某一流派的主观设想上,从chen 君所述中我获得启发,其实想穿了不封流派那又何妨?真正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观众心里明白得很,比如筱爱琴因为文革艺术生命戛然而止,但是她那沪剧女神的形象至今还久久活在广大戏迷观众的心里,虽然她什么派也不是,但她却具有了如此的个人魅力,要达到这个境界,不是人为所能封出来的,也封不出来,而且根本不需要封,观众心里自有一杆能掂得出分量的秤,是一级、二级、或三级?
仅仅因为从艺年份长资格老年纪大,或出于尊重老前辈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封上一个什么派,这岂不有“论资排辈”之嫌?倒不如送上一顶”德高望重“桂冠更合适?同样戏迷对于沪剧院里被评上”一级演员“的个别演员也颇不买账,他也能称一级?门槛低了,其含金量势必也不会高,通俗点讲也不值铜钿了。
另外同时,我也很希望沪剧网戏迷交流栏目,开展文艺讨论的气氛能浓一点大家都来参与,百家争鸣,和谐探讨,共同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
华雨文 2014-7-24 16:51:32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这样的文章多多益善。有个人的鲜明观点,这才是戏迷交流的本质。
pavanotichen 2014-7-24 21:15:58 显示全部楼层
华雨文 发表于 2014-7-24 16:51
希望这样的文章多多益善。有个人的鲜明观点,这才是戏迷交流的本质。

谢谢,可能我看事物往往会比较灰色一点,又或是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我敢保证的是我的愿望是良好的。
山木公 2014-7-24 22:11:49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随便封“流派”,否则就宠坏了某些人,我赞成叶子老师的提法。沪剧界马莉莉、沈仁伟、王珊妹、徐伯涛、陈  瑜等都没有封流派,而孙徐春、茅善玉、陈甦萍等却有人为他们封什么所谓的流派。所谓流派,是指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必定是一位道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韩玉敏老师这几年刚被评为韩派。何况他“她”们,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有被背后操纵之嫌。这是我的一点浅见,望见谅。
娄江沙子 2014-7-24 22:30:00 显示全部楼层
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公认——是流派的唯一标准!
zxhanmimi 2014-7-24 22:52:3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话题!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叮铛铃 2014-7-25 10:43:3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精彩报道!
pavanotichen 2014-7-25 10:53:15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 发表于 2014-7-24 15:34
如今在沪剧网上有点文艺讨论的帖子,所占比例很少,今能看到如楼主发表个人见解,让人在《戏迷交流》上重又 ...

      谢谢回复。 好赞赏“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这句话,我这样说好像说得我审美情趣鹤立鸡群一般,其实不是,就好像买房一样,老百姓需要多了解购房知识,才能不被开放商忽悠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正像我文章里说的,“流派”的这个话题我本身都很矛盾,这个话题太复杂,也太敏感。戏迷朋友的情感是很纯粹的,喜欢的希望封,不喜欢的不希望封,很朴素的想法。而热衷于制定“流派”的各方参与者则要复杂的多。抛开这些,传承“流派”本身确实积极面很大,例如越剧,某种程度上讲,其流派支撑了其发展,这可能也是给“流派”支持者的一个最有力证明,但归根结底我为什还是最终坚持不要突出“流派”的观点呢?一句话,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了。这里先简单点说,“越剧十姐妹”,十个“流派”,十个姐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心为公,发展事业,提携后辈,毫不为己,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也是在为公中同时得到了升华。当今社会以发展经济为重任,我没有要评论社会的意思,只是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了,而文化领域过多地与经济利益相缠绕则又会变味。所以,我仍然坚持在文化领域要适当地“清静寡欲,自然无为”点更好,韩国人学孔孟之道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而我们中国人将老子地位抬得那么高,都“太上老君”了,但就连最基本的“清净”、“无为”在该做的时候都做不到。
       其实,包括“流派”、还有“为什么沪剧现在这么式微”,我想请叶子老师还有广大戏迷朋友发表意见,当然我也会积极参与,不管声音有多大,有没有用,既然有这么好的平台提供给大家发言,为什么大家不去珍惜呢?至少戏迷朋友的身份没有功利性、视野又具独立性,观点往往更会客观一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pavanotichen

38
粉丝数
1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