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龚老师的点评与支持!您的大作我也已拜读,颇有同感。应该说该剧的取材是不错的,意在讴歌中国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樊锦诗为研究敦煌艺术瑰宝而毕生执著的献身精神。只是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全面展现人物五十年来高于生活的方面尚有欠缺:选取的事件脉络有些凌乱,戏剧的矛盾冲突较平淡,如与亲人分居两地的相思之苦尚可深度展现,开发敦煌的矛盾处理也过于简单,使观众难以理解。(据我所知,敦煌现在是开发与保护并举,已建造博物馆,运用先进的数码技术为游客再现洞窟壁画、雕塑的原貌,以减少游客入洞参观的频率);还有与虚幻人物的穿越对话,本意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但由于缺乏对沪剧观众欣赏角度的了解,因而造成了“曲高和寡”的负面效应;再加上唱腔方面的问题,所以给人总的感觉,《敦煌女儿》不如《挑山女人》那么丰满,那么震撼,那么感人。不过这些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方面沪剧观众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剧团的编导、主创人员要深入生活,倾听、了解观众的需求,对人物原型的精神层面深入挖掘,寻找出感染人、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再加以艺术加工,相信《敦煌女儿》也会与《挑山女人》一样引发人们的心灵共鸣,传递出社会文明的正能量!以上拙见,请您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