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我来扯几句《霓虹灯下的哨兵》

来源: 叶子 2014-1-6 16:31:0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4-1-7 12:03 编辑

《霓虹灯下哨兵》在沪剧院庆六十时,再度公演,从开场到谢幕,气氛很是热烈,只是剧终散场脑子里还是轰隆轰隆。
与好几位戏迷朋友交流时,都互相问:侬觉得好看伐?
各人看戏目的不同,有的是去看故事的,出于新鲜感、好奇心;有人对戏很熟悉,主要是去重温戏中的经典唱段;有的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演员,去看看心中的偶像有无新的花样.......
那么我们去看沪剧《霓》是去看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沪剧《霓》是从话剧本移植过来,人物众多、各种人物关系、多条线索脉络的发展基本都保留了下来。然而沪剧有否对原话剧本进行悉心的再度创作?
话剧是以对话、形体动作、舞台布景创造出真实的舞台视觉,不是以歌舞来演故事,而戏曲包括沪剧是结合了音乐、舞蹈、服装及流派多种艺术手段而组成,凭借唱做念打四功五法来表现内在情感。
而眼前的沪剧《霓》除了朱剑唱的“陈喜读信”能让观众稍微过点沪剧瘾,其他都是如同有的网友所说,多的是零零落落,是毫无欣赏价值对白式的唱个几句。
各个剧种都有其特色之处,沪剧则是以唱见长,抒情性的叙事、咏叹通过丰富优美的曲式如长腔中板、反阴阳、赋子板、寄生草、吴江歌......来塑造人物,给予观众美的享受,但是看沪剧《霓》只是如同看了一次沪语话剧,只是听了一段陈喜读信而已。
不是不可以移植话剧,也不是不可以演《霓》,而是如何来根据沪剧的个性作一些精炼,突出一、二条主线、重点刻画一、二个人物,改编成一出具有沪剧味道的姓“沪”的新戏来呢?
再说,平时大家常挂在嘴上的要“传承流派”,在《霓》里怎么已忘得一干二净?既缺少好听的唱段,更无流派可品味,倒不如去看看昔日的沪剧明星黄丽娅演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来得过瘾煞根呢。
在沪剧《霓》里,可以看得出在灯光舞美、音响效果、视觉美感上都在追求形式上的大手笔,确实也做得比较用心,但有否达到了确实让人震撼或者达到美学上的升华?由青年团的男生组成的解放军持枪列队穿梭于观众席,这可能是一个“出新”,但不知沪剧观众是否喜欢和接受?
至少,这豪华的舞美设计、50多人的大场面是有点喧宾夺主了,沪剧的基本要素被淹没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上海越剧院有勇气把七十集热播的电视剧《甄环传》改编成2个多小时,以越剧形式通过多种越剧流派演绎出来、并迎合越剧观众的口味,这是否值得沪剧编导们的借鉴?
今后,在移植其他剧种的剧本时,能否多考虑一些沪剧的特色,多发挥一些沪剧自身的优势,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出新,能否在新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定势上寻得一个平衡点,这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的。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gonghs + 5 有不同的意见才能出好作品。
芸倩 + 5 赞!
子墨 + 5 评论到位,言之有理!
仙人球 + 5 赞同
老施 + 5 叶子网友说的对,新改编的“雷雨”也删掉了.
龚山荣 + 5 赞!
文派传人 + 5 赞!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5

大神点评21

沪剧新迷 2014-1-6 21:10:55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劳民伤财,
仙人球 2014-1-7 11:54:37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离开了唱,还能是沪剧吗?
lujunwen 2014-1-7 14:42:22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观点。
芸倩 2014-1-7 19:22:32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观点!
娄江沙子 2014-1-7 19:55:35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老实话,这种戏根本不适宜沪剧等戏曲剧种,话剧也许可以弄弄,但再弄也弄不成精品!
chqyhsl 2014-1-8 07:25:40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中肯,说在点子上,戏剧的最大特色就是唱,没有了唱,你说得再好也是白搭,何况,现在的演员表还有很大问题,更需要在唱字上下功夫。导演有责任,如果导演自己不是沪剧迷,他们对沪剧唱腔不是很熟悉,那么他或她的构思再好也无法用沪剧的唱腔特色去表达出来。于是这就涉及到该请谁导演的问题了!
老施 2014-1-8 18:48:07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算是沪剧吗?
阿耕 2014-1-9 19:07:54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不像沪剧,没有新意,老是炒冷饭。
灰烬 2014-1-9 22:11:04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上海话也不懂不会说的人来导演沪剧,能搞好吗
叶子 2014-1-12 14:37:38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女导演很著名,导过很多戏,但是再有名气,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戏曲与话剧,戏曲中的各种剧种,都各有其不同的表演理念,如果违背了其自身规律,未必会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追求毛五十人的大场面,在舞美音响乐队上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唱腔设计与本剧种的流派传承,这不是沪剧创作、改革、发展的方向。
由一位不懂沪剧的导演来导演沪剧,这仅是一个方面,而认可了这位导演的作品,则是沪剧院领导们的艺术思路问题了。
朱妙其 2014-1-12 18:55:5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妙其 于 2014-1-12 21:01 编辑

戏曲是综合艺术.一出受观众喜欢的戏,好的剧本,导演,演员,曲调音乐等,缺一不可.外聘话剧导演导戏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除非沪剧真要成为沪语歌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叶子

24
粉丝数
7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