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国戏曲还有多少功能?

来源: 子归 2013-7-10 12:42:4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戏曲还有多少功能?

最近看到画家陈丹青在电视上说到绘画中的素描已失去了功能,现在中国进美术学院要考素描是因为有几万人在考而又没有办法删选,这才让素描成了考试的一道门坎。
我看了深有同感,也不禁想到了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本身在过去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媒体,在百姓是文盲的时代,有教化民俗的功能,也有向上天和皇朝表忠心的功能,在上一世纪还有宣传革命、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功能。
进入多媒体时代后,中国戏曲和其他一些传统媒体(如平面媒体的报纸、杂志,还有宣传栏、布告等)一样,失去了单一的教化功能,也不大承担宣传的功能,所谓主旋律功能也只是应景而已,大部分民众已不再靠戏曲来激励和教育自己,这从戏曲的现状已可证明。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是戏曲所赖以生存的语言(特别是方言)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各地戏曲十分兴旺,除了当时的强大的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功能外,还和普通话尚未大力推广,方言还有很大生存空间有关。而现在随着经济交往大繁荣,语言沟通已不得不用普通话,地方方言已无很大生存空间,下一代中国人已不再用方言为母语进行交流,现代汉语的文字在网上更不可能有方言文字呈现和交流,即已注定了方言在今后三十年中的消亡命运。
现在一些提案在号召保护方言其实是无可操作性的,这中间有方言本身的不规范性的弱点,也有小语种和大语种在交流上的弱点,更何况方言已在使用中和普通话杂交。
另外,在让下一代学习者在学会方言和学会其他语言中选择,方言的弱势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有一些外地人或外国人要学方言的目的,并不是方言有多好,而是方言对他还有用。而大量的人都要把精力放在学习其他国家语言上,也是因为这些语言对他更有用。
由此可见中国戏曲在功能上已少了重要的两大因素,剩下的就是戏曲传统中的表演技术了,而这也如同和绘画中的素描一样,那些字正腔圆、说学逗唱、一只气绕口令以及起霸、亮相、圆场等功架都已不重要,都已成了让人“看新鲜”的行为,成了旅游项目中的一个招待节目,甚至成了社区內中老年戏迷自娱自乐的项目。
这是对民族艺术传统有虚无心态吗?这是多媒体时代的现实。
而现在戏曲剧目日益减少的现实,也印证了戏曲在艺术表演市场份额中的占有率日益降低。
中国戏曲在功能上的缺失,造成现在的状况,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一些过去美好的传统艺术在历史上有成就,不等于现在还要发挥那样的成就,比如昆曲在过去有重大的艺术成就,现在只是让一些人欣赏,而不会再有万人空巷的盛况了。因为时代变了,有些只能在现代欣赏、回想一下当年,而不可能再重现当年的状况的,除非真有新的创造来感动现代人。
同样,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去剧场观剧和在家观剧,去KTV演唱和去公园演唱,都会变得越来越自由,模仿的水平也会抹平专业和业余的差别。当这些差别再加上戏曲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时,戏迷、票友、演员都在社区自娱自乐,这样,大量的戏曲曲种都应进博物馆了,有几个研究者就够了。
三十年后,民间小调照样会流传,《罗汉钱》已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像现在有不少人经常在晚会上唱“树上和鸟儿”,而又有几个人能讲全这个剧情。
周良材先生讲过一句“为沪剧送终”,这中间还有另一个因素导致他讲了这句气话。而现在也有不少老戏迷也在讲气话,表示了对一些人和事的不满。其实在戏曲界,有种种因素会导致一些人和事的不满,被“骂”者和“骂”者都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点是知情度的不同,共同点是也想振兴戏曲而又无力无能,另一个共同点是共同见证了戏曲的“转型”!
转型后的中国戏曲会怎样?有没有样板戏可看?我的看法是:样板戏也在骂声中成长,不过有些老戏迷也在骂,好在三十年后事一些老戏迷也看不到了,但他们的后代一定还有戏看,至少可在博物馆看。

大神点评6

朱妙其 2013-7-10 19:41:24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戏曲的鼎盛期是过去了.以后,一地的主要剧种会养起来,就象昆曲.
mjf 2013-7-10 20:38:00 显示全部楼层
gonghs 2013-7-11 19:02:0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子归 的帖子

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可以探讨。请参阅本栏目拙文“方言和戏曲的未来”。
娄江沙子 2013-7-14 21:04:55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子归

29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