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层面,我个人意见分两大块:一为传统的随腔伴奏,另外一块是定腔定谱的段子.
传统曲目,三大开篇(三国,寿星,西厢)都不一定要一人唱到底,同样,拉也不一定一人拉到底,这样可以让更多朋友参与交流(包括唱口与伴奏者).章老师提出的<同宗台会>更可效法18人会串的方式进行.
还有<庵堂相会>,可分四组:1.行路 "清明节"+"春二三月";2.搀桥 "小女也想过桥去"到"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路上两段可参照"文慧",予以删节);3.盘夫 从"流水" 师太不在难问讯 到"阴阳血" 红灯落地子时生;4.相认 从"果然不错是夫君" 加"娘舅赋",到"你就是我表妹金秀英" 可以有四组乐队与唱口进行交流.
假如有嗓子好的女口,还可以唱<绣荷包>......
搭配方式:可以自愿组团事先"招标"(这样准备时间充分),更有"刺激性"的是临场"抽签"决定,缺点是配合的默契度会打折扣(甚至出点"洋相",让大家哈哈一乐,调节下气氛).
呵呵,想到就说,抛砖引玉!
请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既要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又要开开心心......
活动时间放在什么辰光?避开酷暑高温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