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炳伊 于 2013-6-29 11:40 编辑
看了“东方休闲”转传的马莉莉老师在丁是娥老师逝世25周年之际传发在新浪微博上的缅怀性帖子,颇有感触!丁是娥老师是著名的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派创始人,沪剧艺术的领军人物,她的响当当的名字,她的独树一帜的唱腔,她的多姿多彩的唱段,她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形象,她对沪剧无与伦比、无可估量的贡献,上海滩上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切记铭心!
对于这样一位在上海滩(乃至江浙沪)曾有过巨大影响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在她的忌日,人们通过发文传帖、图片展览、专题演唱、开追思会、墓地祭扫等专门形式来缅怀她,这完全是犹如春笋出土、理所当然的。但是最近的一桩事使我感悟到,对这样一位艺术家的缅怀,还有一种不是刻意的而是随意的,不是专门的却是普遍的,不是隆重的却是深沉的缅怀,而后一种缅怀,窃以为是一种更隽永、更崇高的缅怀。
大约本月上旬一沙龙活动日,由于活动场所条件的限制,我处的沙龙已暂停正式活动,不过还有七八个不知情的朋友来到了沙龙,主胡徐宝山老师和另两位乐队老师也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情照旧来到了沙龙,看到还是有部分戏迷到场,他们即精神抖擞地照样为大家伴起奏来。一会儿,丁是娥的女儿潘丽丽(可能是昵称,恕我不知她真名)在小筱月珍老师的义女许林贞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沙龙,在场的戏迷在得知了眼前这位就是大家所敬仰所崇拜的丁是娥老师的女儿后,即作出了相应的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主动要求把自己的演唱放在后面,让潘老师先唱;放弃了原先已报好的演唱曲目,改唱丁是娥老师的名段。如刘影原先要和我唱《画女情》离别,但此时她马上改唱《向五儿》中的“推磨”;潘金发原打算独唱“轻轻叩开伊心扉”,但他即改为和潘丽丽对唱“看照片”;不大正式上台亮嗓的徐宝山老师后和潘老师对唱了解洪元、丁是娥的名段“送夫”,我也临时起意,和刘影对唱了一段《雷雨》“花园会”。那天我刚好带着相机,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纷纷和潘老师合影留念,潘老师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沙龙活动结束时,家离沙龙较远的潘金发特走过来留了qq号给我,让我一定把他和潘老师的合影传给他,并沾沾自喜地说(和潘老师)“自己人”。对这张合影的重视和喜形于色的神态,足见早逝的丁是娥老师在潘金发心目中(当然也是广大沪剧戏迷心目中)的崇高神圣的地位和戏迷对之的无限缅怀之情。
我想,这就是一种有别于专门的另一种形式的自发和随意的缅怀,但它的意义是深邃的,情感是深沉的。丁是娥老师名垂千古,无时不刻活在广大戏迷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