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腔",脱胎于丁派.她的唱法很难模仿.
难在何处?
1.她的发声方法科学,借鉴了傅全香老师的真假声结合并自然过渡;而一般戏曲演唱大多是靠本嗓的天赋来"吃饭".
2.沈老师擅用装饰音,尤其是是句末往往有个"摘钩头".譬如第一句"春意暖"的"暖"字,她的腔在最后不是65.,而是6.i 5 -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以上两大特色,我曾在去年"天平杯"绕口令大赛颁奖汇报演出时当着一等奖获得者与沈老师的面在上午排练时说的(那天她们合作演唱<鸡毛飞上天>之"教育虎荣 赋子板",我是乐队伴奏者),沈惠中老师当时对我的说法是认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