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碧落黄泉》的两个难处
返回列表
《碧落黄泉》的两个难处
[复制链接]
来源:
子归
2013-5-27 22:03:25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碧落黄泉》的两个难处
艺华重演《碧落黄泉》,我在沪剧网上看
邱寅鹤
老师演“志超读信”这一段,突然有一丝怪怪的感觉,总感到哪里有点不对。
回想起好几年前有一次在江浙沪一次群众性戏曲比赛发奖晚会上,
王盘声
老师带着好几个学生合唱“志超读信”,各种声线都唱王派这一段,但我当时只觉得学生学老师,能像已不错。
现在我对戏曲中学流派的看法有点不同了,感到成也流派,败也流派。当观众和听众为某演员唱得和老师难分真假时,一片掌声把演员的上进心压住了。要有变化会被人说不像流派,不变化就永远是老师的录音带,这是一个要有艺术创作的演员的一个难处。
齐白石说:艺术在似与不似之间。又说:似我者死。
再来说说邱寅鹤老师演“志超读信”这一段,他唱得像,这已是众口一致的了。而且大家也要求他像,而且要十分像。但我觉得他只是像后来的王盘声老师的声音,要是他能唱到王盘声老师唱红“志超读信”这一段时声音不是更好更像吗?王盘声老师讲:“这出戏有67年了,当时我23岁。”可见那时王盘声老师是23岁时的声音,也与剧中人汪志超的年龄是接近的。可惜,现在观众听惯了王盘声老师很成熟的“志超读信”这一段,学生学的大多也是这个声音。这就是我看到的《碧落黄泉》的另一个难处。
要恢复到当年原貌吗?观众听惯了王盘声老师很成熟的“志超读信”这一段,邱寅鹤老师唱得声音年青了,大家又听不惯,而现在的声音又与剧中人物的年龄不符,现在牺牲的只能是现实的真实了。
所以,1947年就是1947年,现在除了在舞台上、乐池里可以超过当年,当年艺人精、气、神是难以复原了。即使再做一版青春版,也是难啊!
艺华重生,有流派的优势,也有流派的包袱,希望在这次重演《碧落黄泉》之后,能以学到点当年艺人精、气、神,以演新戏来吸引观众,过去十五天要翻新戏才有饭吃,一出戏连演几个月真是好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芸倩
+ 5
有理!
frankwyj
+ 5
精辟!
chqyhsl
+ 5
在理!
blogfeiyunpu
+ 5
新生的艺华大概还没有排上议事日程。.
枫琴
+ 5
说得好!
白水
+ 5
“死学活用” 继承发展
婉君
+ 5
好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威望
+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13
婉君
2013-5-27 22:11:16
显示全部楼层
Even in death , our love goes on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龚山荣
2013-5-28 09:10:26
显示全部楼层
赞!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腊梅xu
2013-5-28 09:43:2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腊梅xu
2013-5-28 09:44:0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枫琴
2013-5-28 10:47: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沪剧粉丝
2013-5-28 11:14: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邵国鑫
2013-5-28 11:30:45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ujunwen
2013-5-28 13:26:1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香山雅仕
2013-5-29 11:00:0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frankwyj
2013-5-29 11:00:44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en9001
2013-5-29 11:51:47
显示全部楼层
子归老师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学习传承戏曲流派的重要命题.
学习流派演员的演唱,我个人的理解,当然应该是他们"黄金时期"的声腔与表演特色.
沪剧是这样,其他戏曲门类也是如此.
学习老艺术家之长,而并非是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譬如某已故戏曲名家有尖团音混淆的"短板",她的学生居然也"全盘继承"了下来,这就不仅仅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瑞雪
2013-5-30 10:01:41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流派,像也好,不像也罢,问题是唱腔动听了哇,听得观众过瘾了,就是不像某流派,也是一次成功的演唱。我们不必纠结在像与不像之上,而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觉得小王盘声的唱腔好听哇,你过瘾了哇,一切ok。至于声音是否年轻,那是天生的,谁也改变不了的。再说了,现在沪剧界有几个年轻人唱得韵味十足的,还不是那些上了一点年龄的唱出了沪剧的味道。有时,我们真的不必对他们太苛刻,如果我们必须盯住每一个细节不放的话,不是说瞎话,当今沪剧界没一个完美的演员。应该说,楼主的思考正是对目前整个沪剧界的担忧,沪剧不要就此慢慢走向衰败。那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芸倩
2013-5-30 16:58: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子归
好友
发布
30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