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小剧团让他们有了用武地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小剧团让他们有了用武地
[复制链接]
仙人球
2013-1-17 20:27:17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所以说,不是沪剧后继无人,而是体制问题。再看看被耽误的一代沪剧青年演员的遭遇,那个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淼淼
2013-1-17 21:00:49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现象确实存在!楼主说得有道理!
三九严寒已来到,凶恶疫情续延烧,战胜病魔树信心,风雨过后彩虹照。愿网友们平安吉祥。2022,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仙人球
2013-1-18 10:33:1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仙人球
的帖子
“ 一个明星的遭遇——难道不是吗?”言之有理,在沪剧界不知有多少年轻有为的人才被耽误了?对这些年轻人说一句真心话:徐俊是你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说昔日的茅善玉能与徐俊平起平坐,那现在的徐俊,茅善玉能与之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邵国鑫
2013-1-20 11:56:41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沪剧院人材济济窝在一起,僧多粥少轮不上。很多演员一辈子演不了几个角色而区级剧团就不同了,机会也多。从陈苏萍,华雯来看要比茅善玉创造的角色要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3-1-21 22:44:2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ogfeiyunpu 于 2013-1-21 22:50 编辑
对楼上的意见再扩展一下。
1,院里人才济济,不错,但是撇开刚成立不久的青年演出团,其余的人马本来可以组团——人不在多能演就行---单看人家一个工作室才几个人民营团体才几个人,没有经常性的组班底演出,这才造成僧多粥少现象。
一个院部原本三个团,那时候一团二团三团多热闹。后来有一次询问,记得回答是一个团(那时候小朋友还没毕业),再有茅善玉工作室云云。其实,现在708090专场不是很好地表示了即使把90不计算在内,70连上80也是完全撑得起一台戏无论折子无论大戏---有很多例子。只是财政资源不会均分,也没有让他们自找演出机遇比如直到很后来才有的太仓宁波等地演出。去四乡八镇更是少见多怪---看看人家上越危机感都跑到浙江小镇上去了。
2,创造脚色不但要从数量看,而要从这些脚色本身的站立起来的程度---姑且说挺立度,也就是人物内在外在质量上衡量。
从杜鹃之后,院长很难说有光辉夺目的舞台人物——不是指这个人物漂亮不漂亮正面不正面,而是这个人物站起来了没有---挺立程度如何。瑞珏准备申报梅花被刷下来选取了雷雨就是明证。
而瑞珏改编的着眼点,说明了选取题材的眼光。黄梅戏沪剧两位院长对名著脚色的颠倒结果理判高下。说到底是文化底蕴问题,还有是否听得进不同意见的问题。
归根结底,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3,长宁的让台,也跟上沪青年团的组立跟精彩有关。青春逼人,让台是必要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历史进程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希望不但是上沪长宁宝山,沪剧界青年人多出一些新戏新脚色。真正属于自己的首场首演。
杨乃武不是,小白菜也不是,当然,程佛儿等敦煌雕塑也很难算是。
甚至于徐标新的状元打更新拜月记从我观点来看也不是,要像李旭丹的丁香齐春雷的画皮中一身两任的新脚色才是。
当然,陈莳托赵志刚的福,从轻舞飞扬开始全新的脚色那么多,实在叫人羡慕。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 2 页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晓明
好友
发布
20
粉丝数
9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