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观《空中剧院》新编沪剧《董梅卿》
返回列表
观《空中剧院》新编沪剧《董梅卿》
[复制链接]
来源:
blogfeiyunpu
2012-8-21 22:16:54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按语:这是中国戏剧网转贴不吐不快的一篇网文。
接下来,我会同样不吐不快来写一篇关于空中剧院新版的豆腐干。
周六(8月18日)晚上,《空中剧院》播出了由
茅善玉
主演的新编沪剧《董梅卿》。这是“上海文化全国行”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接下来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评弹专场”以及滑稽戏的播出。
说句肉麻的拍马屁话,太谢谢《空中剧院》栏目组的老师了!评弹我喜欢,滑稽戏我也喜欢。尤其是在《空中剧院》能够看到评弹,我是万万想不到的。毕竟,评弹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地域色彩太浓郁了。可见咱们《空中剧院》广吸博纳之胸怀!真的希望其他省市剧团,也能够来一次如“上海文化全国行”,让更多的地方剧目走向《空中剧院》,让更多的有作为的地方剧团的中、年轻演员走到全国观众面前。
沪剧,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簧。抗日战争以后定名为沪剧。之前被称为“申曲”。沪剧的唱腔婉转、绮丽、多彩;剧目题材基本上以家庭生活、男女婚姻居多,不像京剧的剧目题材有广阔深厚的历史作为背景。沪剧也有不少的流派的。比如
丁是娥
的“丁派”,
杨飞飞
的“杨派”,
王盘声
(小生)的“王派”等等。
在播出前的访谈里了解到,沪剧《董梅卿》已经演了有将近十个年头了。此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的这一版,又在原来的演出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除了把故事放在了一个大背景中——辛亥革命,主要演员的服饰和舞台布景也都重新精心设置了。所以,这次《空中剧院》播出的是新编沪剧《董梅卿》。此次“上海文化全国行”让这出新编沪剧《董梅卿》打头阵,借用“访谈”里的话儿,就是通过沪剧《董梅卿》在《空中剧院》里的展现,让全国观众体会上海文化的品格。
沪剧《董梅卿》讲述的是官宦千金董梅卿经过救援清末革命志士寒江舟后嬗变成一个成熟女性的心历历程。董梅卿这个角色在戏里历经了花旦到青衣再到正旦三个行当。
个人觉得,茅善玉塑造的董梅卿这个人物,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从实际年龄上讲,茅善玉演花旦,有点勉强了。但凭着她熟练的表演技巧,还是把董梅卿那种“天不怕地不怕,人说难行我偏要行”的性格展示在了舞台上,让观众感受到了董梅卿的娇、骄、狂的气势;应该承认,“沪剧是最接近话剧表演的一个剧种”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这也是沪剧的一种特色吧。对白如此,但唱腔还是蕴育了浓浓的吴侬软语的情深味浓的。
在沪剧《董梅卿》的唱腔里,茅善玉很好地发挥了自己嗓音的高低自如、流畅舒展的特点。她时而细腻柔和,时而轻柔婉转,时而又爽朗明快,奔放之中不失内敛和含蓄,清新自然里透析着圆润和甜美;沪剧《董梅卿》的唱腔,有着一种歌唱式的悦耳,在沪剧的曲调里,感觉到了一种歌的轻盈飘逸,感受到了明显的时尚性和时代感,从而有了一种新的听觉效果。
这是一出走出程式化表演的沪剧,这是一出洋溢着浓浓海派文化的戏。不过,不管戏曲怎样的要与时俱进,唱人,演情,表达舞台上人物内心情感的交替应该是永恒。
服饰的不断变换,只是起到一个改变人物形象外表的作用,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心,让观众融入到剧情里的,还是需要演员通过各种表演手段对角色内心情感的解读。
演员表演如此,舞台装饰亦如。景随情移,如果移得频繁,就会有一种“抢戏”的效果,扰乱了视听。也许这是看电视播出的效果,而实际剧场里不是这样的。
谈一点个人认为戏的可改进之处吧。
在情节处理上:寒江舟昏迷了三天,一旦醒来,就活蹦乱跳,连一点带伤痕的表示也没有,这有点缺乏可信性;作为一名革命者,住在一位富豪的宅子,似乎就像进了安乐园一般,一点警惕性也不备,刺杀任务没有完成却完成了一场恋爱,有点不靠谱,而且,这位革命党人还有“发嗲”的表演,要董梅卿喂他喝粥,有点“豁边”的;寒江舟在死牢里被林朝奇枪击,没有一些铺垫,除了以为这是一种“公报私仇”外,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
化妆方面:在后面的林朝奇向董梅卿求爱时,林朝奇的头套太显眼了;董梅卿放枪的那个小包造型太像一个照相机了;觉得,在兰英和章林决定去暗杀董梅卿这场戏里,兰英挂个小包的意义不大,可能这小包也是放枪用的;另外,觉得寒江舟的人物造型与剧情的发生年代似乎超前了点;
认为,最后寒江舟“化”出来娶董梅卿的设计,有洋气却少了一种诗意;倘若,让寒江舟的形象在布景上出现,舞台上就是董梅卿一个人在表演,再以伴唱、伴舞收尾,效果会怎么样?
呵呵,不知道其他戏迷老师看了这出新编沪剧《董梅卿》是怎么想的?
博客飞云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4
easonfeng
2012-8-22 01:18:03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茅院在某些地方唱得挺累的。前半场好几个地方没唱好。有点涩!
I always wonder why birds choose to stay in the same place when they can fly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叶子
2012-8-22 20:05:37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的女演员在35岁开始逐步转型为大青衣 ,倘若还自矜为花旦,定位是真真尴尬了。擅演古装戏的京剧越剧艺人尚可以浓妆艳抹把庐山真容掩盖掉七八分,而基本以本色出演时装剧的沪剧艺人就不是轻易能装嫩的了。
去年看了长宁团的新版《雷雨》,虽然我对所谓的“陈派”并不以为然,但对陈团长勇于褪去旗袍换上了老布青衣担当鲁妈一角,我倒是打心底里钦佩的。
当我从电视里看见年已半百的茅院长回眸“寒郎”含情脉脉作天真状,我不由得鸡皮疙瘩骤起。
但愿到此为止,是最后一回演妙龄少女了。
可以“淡出”了,让青年团“淡入”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仙人球
2012-8-22 21:06:30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叶子老师的评价。当年在丁老师带领下,真是人才辈出。看现在的沪剧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色的沪剧
2012-8-22 22:36:3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叶子
的帖子
碰到茅院长,我会对她说, 希望她把茅院长和茅善玉演员这两个角色 分开来,
她如过实在想唱,希望去她搞沪剧动漫,传统的舞台已经不适合她了。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logfeiyunpu
好友
发布
12
粉丝数
18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