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杨飞飞老师离开我们以两月有余,但杨派艺术的研讨、传承与发展,大到报章、网络,小到各个沪剧沙龙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可见杨派艺术的魅力所在。是的,杨飞飞老师已经驾鹤西去,但她“一生只为沪剧活”,过着简单而又朴素的生活、住着老式的里弄房子,这在文化艺术界是及其寡见的事情。是的,她的物质条件并不富有,但她所创立的杨派艺术绵绵流长,生生不息,够我们喜爱杨派艺术的人享用一辈子。她是受众公认的大艺术家,但她没有丝毫的架子,就像宝山沪剧团团长、杨飞飞老师的学生华雯在“追思会”上发言所描述的:“她不像是我的先生,更像一位母亲、一位慈祥的老奶奶,除了艺术上的事,谈得更多的是,生活上要怎样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等等······真可谓是无微不至。她的宽容、大度也显现在“拜师”上。1994年区委、区府召开了传、帮、带的拜师仪式,我有幸与老师结下了师生之缘,虽然那时我已经是团长、梅花奖得主,但这些与杨飞飞这三个字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力,因为杨飞飞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大艺术家,她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影响是巨大的。我怀着喜悦而有诚惶诚恐的心情参加了这次仪式,喜的是,我终于可以成为杨飞飞的学生,恐的是,我的声线和老师完全不同,能唱好杨派吗?······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和蔼地说:是不是担心唱不好我的唱腔?不要紧的,你还是坚持你的唱腔路线,在我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唱法,只要塑造好成功的人物形象,就是我这个做先生的最大成功。她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那么的和蔼可亲。在老师呵护下,我在后来的艺术道路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比较成功的舞台人物形象,我获得的所有奖项有我老师的一半”。是的,杨飞飞老师没有很高的文化,但她绝对是一个睿智的人,一个可以包容一切的人。面对病痛、死亡她是那么的从容、淡定、超然,她是一个值得大写的人。
曾几何时,我们在浙江绍兴演出,在河道运输船的收音机里传来了杨飞飞老师《为奴隶的母亲》片段“翻上高山······”惊愕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愿杨派艺术乘着歌声的翅膀,飞遍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