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多才多艺的艺术伉俪——凌亦萍和杨慧雯

来源: 骏良 2012-6-13 09:44:1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雁声 于 2012-6-25 20:17 编辑

一对多才多艺的艺术伉俪

——介绍原爱华沪剧团凌亦萍和杨慧雯老师


红花虽好,但要绿叶相扶。演戏主角固然重要,但配角和“幕后英雄”必不可少。相得益彰,才能演出一部有本有源、有情有节、有声有色、有起有伏的壮剧来。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媒体宣传演员,特别是名演员的较多,而介绍其他演员和舞台后面的其他业务人员则是很少。今天我来介绍平时不显山露水,却是多才多艺的一对艺术伉俪。他俩就是原爱华沪剧团的凌亦萍和杨慧雯老师。

事情是这样引出的:最近笔者看见杨慧雯老师有一张在家自赏雪景的照片,她还借景抒情,自题短诗一首(照片和诗我借来了,附在本文后面),颇有新意。

我睹物思情,陆陆续续听到的有关杨慧雯夫妇许多敬业的往事,一下子文如泉涌,萌动写意,成了本文。

“硬里子”、多面手的凌亦萍

演员凌亦萍,本名李明。因其外貌英俊,身材挺拔而被京剧、电影表演艺术家童芷苓相中,几次推荐其去拍摄电影。他在《姐妹冤家》、《护士日记》等影片中露面。当时因其国语(后来规范化后称为“普通话”)不十分标准,看来当电影演员不合适。但童觉得其一表人才,离开艺术生涯着实可惜,因其是上海人,就把他推荐给好友、爱华沪剧团团长、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凌爱珍。凌是很会识人和用人的,见过其人,一番交谈后,破了自己的先例,同意收纳男弟子,培养其为沪剧演员。亦萍老师在男弟子中排行为老大(后来凌爱珍又收了两个男弟子) 。凌爱珍收了男、女弟子一大班,这些无论年龄长幼,包括后来团外的同辈兄弟姐妹,都尊称他为“大哥哥”;凌爱珍也喜欢这个弟子,经常在贵宾面前呢称其为“大太子”。

亦萍老师虽没有象团内演员袁滨忠那样大红大紫,但在团里则是样样担当得起的一员。

凌爱珍为人正直,但她,一生视艺术为生命,量才录用,举贤避亲;她,演出讲究艺术质量,舞台注重实际效果。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宁可自己不演出,或甘愿做配角,也要扶植青年人。她,不拘一格,亲自挑选、看准对象,一手培养、让没有任何关系的袁滨忠、韩玉敏担当剧团的主要小生、旦角演员。而她自己的一群嫡系男女弟子往往只是担任配角,或者是他俩的B角,或者是他俩的顶缺。团长襟怀坦白,因而团风正气,从没有发生过她的弟子为唱主角而消极懈怠、明争暗斗的现象。

亦萍老师秉性温和朴实,平时言语不多。但总是刻苦钻研,细心琢磨,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从不怨自己是团长的大弟子而“近水楼台不得月”。

他唱腔柔和细腻,中低音特别有感染力;他所扮演的正面人物稳重典雅,落落大方,又有浓厚的书卷气。

他演过很多戏。如建团初期时,他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碧落黄泉》、《母与子》等大戏中出任主角(当时袁滨忠还学艺不久)。建团中期以后,他又在《大雷雨》中主演惠卿,在《雄鹰飞回苗山岗》(后改为《苗家儿女》)中比袁滨忠先演主人公卡良,在《千万不要忘记》、《雷锋》等戏中和袁滨忠分A、B制演主角丁少纯和雷锋。而当袁滨忠一时倒嗓,不能演出《沙岗风云》里的老生张老根一角时,亦萍老师马上就顶了上去了。他既刻苦地演好主角戏,也认真                         地演好许多配角戏,十分注重剧种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尤其是在《桃李颂》一剧中,他扮演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李”——李慧明,个性特别鲜明。他把一个原本只管读书,两耳不问政治的大学生,后在党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在对敌斗争现实教育下,自觉地投身到革命的熔炉中来的大学生形象表演得淋漓酣畅。每当演到李慧明醒悟的一折时,剧场内的观众反响非常强烈。

他不仅是袁滨忠所扮演角色的不二人选,而且他俩经常在艺术上有所互动。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扬长避短,突出个性。《苗家儿女》中有一句唱词“晶红宝玉枝间挂”的“枝间挂”字,唱高音感觉不舒服,他就改作低音处理,改后反而动听。后来袁滨忠演唱这句时,也借鉴了亦萍的唱法。又如在《千万不要忘记》一剧中,他按剧情的需要和主人公当时的所处的环境,别出心裁地添加了演唱歌曲《东方红》片段,袁滨忠也认为确倒好处,仿效不误。                       

亦萍老师的戏路比较宽。亦正亦反,亦老亦小都能胜任。在《红珊瑚》中扮演蒋匪麻副官凶残狠毒,《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南霸天的管家老四刁钻阴险,《青春之歌》中扮演叛徒戴瑜奸诈虚伪。观众觉得他演反面人物坏得入木三分。而在日本题材《母亲女人》一剧中他和韩玉敏扮演了儿童角色,在水泥管中钻进钻出,演来淘气、可爱。在《沙岗风云》一剧中他演的老农民显得苍劲有力。他演的各类人物个性、反差特别大。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演戏,他是大家公认的”硬里子”,同时他又是剧团里的“多面手”。

亦萍老师兼着剧团的工会主席。业余,他积极组织员工开展体育活动。除了有男子足球队外,他还发起成立女子篮球队。他又善于搞宣传工作,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他画画弄弄,兼搞布景设计;他虚心好学,曾向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化妆师李亦非请教过,在实践中提高化妆技艺。慧雯老师也向他学习,钻研化妆。妻子在沪剧院里能担任专职造型化妆师,应该说是受了他的影响也不为过。

亦萍老师也积极地支持、参加社会活动。文革前曾被邀到上海青年宫帮助开展辅导活动。笔者六十年代在那儿曾听他教唱过沪剧唱词《我们热爱解放军》。在杨浦区文化馆,他更是不厌其烦地        开展辅导业余沪剧演员的活动。他自己既做导演又教唱。为业余演员排练过《谁是母亲》、《叛逆的女性》等几部大戏和一些小戏,剧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而受到文化局的表彰,他个人也获得了奖状。甚至他白天在为业余演员排戏的同时,晚上自己还有《于无声处》的演出,担任主角。

饮水思源,亦萍老师至今仍念念不忘其已故多年的恩师凌爱珍(1983年5月21日卒)。他多次到苏州横泾墓地,为其恩师扫墓、焚香。三年前的清明前夕,笔者也曾与他同去,为凌爱珍老师献花、鞠躬。在墓碑前,亦萍老师缅怀、颂扬其师办团、育人的事迹。使人对凌爱珍老师肃然起敬。

退休后的亦萍老师心态平静,悠闲地生活着。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经常喜欢与剧团老同事、老朋友和沪剧资深老观众茶聚,回忆过去剧团内的事,珍惜师生和老同事的情谊。

多才多艺的杨慧雯

亦萍老师的爱妻——杨慧雯,本名吕惠珍。早年师从著名的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而从其姓。她聪慧过人,乃师指点她要全面发展。

慧雯老师拜师学艺与一般不同的是她大都是在搞幕后工作,舞台上露面不多。

她上台演戏,扮相端庄秀丽。她在《谁是母亲》中顶替其他演员演的丁太太一角,一出场就有一种雍容华贵之感。把一个爱女心切,但受旧礼教影响,夫嘱唯命是从,善良而胆怯的妇女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她在舞台上演配角较多。

爱华沪剧团的专职创作人员不多,但业余创作活动十分活跃。演员、乐师,甚至后勤人员都主动找素材,出主意,搞创作。他们不计名利,往往用“集体”或“爱华业余创作组”的名义为剧团提供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好剧本。许多剧目上演后为观众击节赞赏,成了剧团的保留剧目。

慧雯老师也是创作中的积极分子。大戏《奇怪的信号弹》、《时代的喜剧》、《红色娘子军》,小戏《向阳列车》等都是她参与编写的。最近电台文革后第一次播放的小戏《上一课》(这是爱华沪剧团在文革前由袁滨忠、韩玉敏演出的最后一个剧目)也留下了她浓重的笔迹。“爱华”的经典剧目《苗家儿女》中的“话别”一折也是她和编导万之合作的成果。至于她参与、提过建议的戏份还有好多好多。

爱华沪剧团的剧目题材多样,风格迥异,因人写戏,与时俱进,所以深受观众欢迎,这是全体同仁们,包括慧雯老师在内的群策群力是分不开的。

自一九七三年爱华沪剧团和人民沪剧团合并成为上海沪剧团(后升格为上海沪剧院)后,慧雯老师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后台,她的艺术生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她在造型、化妆、服装设计等方面都迈出了一大步。

剧院演出了《无辜的罪人》。这是沪剧较少演出的外国题材戏。剧团特请来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应玉兰教授来指导化妆和造型,并由她制定了一张人物造型图。慧雯老师根据图纸,结合演员的脸型,实际进行操作。看了彩排后应教授满意地说:“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发型经慧雯操作后,比我想象中的更为丰满”。

著名评弹演员赵丽芳称赞慧雯老师为“美的使者”。因为她说了十二回书,慧雯老师给她做了十二种发型,个个出彩。

她做的化妆、造型得到了好多演员的称赞。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老师喜欢慧雯老师做的造型。她生前经常说过一句话:“演员形象‘头(第)’一要紧”。说明演员头部化妆是整个造型中最重要的一环。

慧雯老师心灵手巧,有些不值钱的废料,经过她加工后,成为美丽的小饰品;有的则是起死回生,重新再利用。这些琐碎的小东西,在化妆、造型工作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丁是娥在《陆雅臣卖娘子》里演罗秀珍,非特别喜欢头上戴的一朵小花,它是慧雯老师用废料做的。王珊妹在崇明沪剧团演出《黄慧如与陆根荣》一剧中的头套也是慧雯老师用旧料拆开后自己拼凑成的。

从一开始工作起,直至退休后的三十年里,她的工作一直是繁忙的。

在长长的从艺生涯中,除了剧团(院)的日常演出需要她“造型设计”外,其他的社会活动也较频繁,需要她去相帮。

如五、六十年代沪剧整旧剧目展览演出、文革后王盘声、杨飞飞老师等近十个沪剧演员的个人演唱会、苏锡常滩簧汇演、嘉定锡剧团目参加江苏省调演(省文化厅颁发给她造型设计一等奖)、两年在东方电视台的日常演出、参加中央慰问团到广西友谊关的演出、沪剧《宋庆龄在上海》剧组赴湖南参加“映山红”戏剧节的调演、到监狱的感化演出等等,都有慧雯老师的身影。

她不管报酬多少,有的甚至没报酬,她也做:不论专业或业余、名家或一般演出,只要有需要,她总是准时到场操作,满腔热情、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

为了演出,她有小病小痛尽量克服:家里的许多私事只好一一妥善安排,尽量不影响演出。

如她的手伤了,痛得抬不起来,只得委屈演员华雯坐在小板凳上做发式;亦萍老师有病住院监护期间,白天她抽不出身来,请人代为照顾,夜戏散场后就急忙赶到医院,看护通宵,而第二天照常上班;女儿结婚那天,单位好多同事们特地错开剧目排练,准时去喝酒贺喜,她却在婚礼举行前要女婿用车送她先去剧场为丁是娥、石筱英等化妆(那天是隆重献演正名后的《芦荡火种》),直至工作完毕后她才匆匆赶往酒店。迟到的她,只能一一向客人面前表示歉意。

至于工作两头跑的事情也有发生。同一天的夜场,青年团在中国剧场演《血染姐妹花》,另一个团在大众剧场演《无辜的罪人》,都需要她去化妆,做发型。为了抢时间,慧雯老师只能骑着自行车在两个剧场间来回奔走而不误事。

两头跑的事还发生在两个城市间。那一年宝山沪剧团在苏州演《东方女性》,而一些老艺术家们在上海演《抢亲奇缘》,她就是在日夜两场间抢跑苏州、上海,而顾不得自己休息、吃饭。

她还有“救场”的事情呢。她两次去广东女儿处探亲,都是假期未满提前回沪的。一次是业余演员沈觉民要开个人演唱会,指定要等她做造型和化妆。考虑到业余演员开一次演唱会是一件大事,她二话不说,迅速赶回来;另一次是宝山沪剧团因大水泡烂了一箱《大雷雨》的服装,团里急得双脚跳。当时她在该团任化妆兼服装设计。为了不影响按时演出,她也放弃假期,紧急回上海。在她和全团的努力下,化险为夷,顺利演出了。

看她忙前顾后,工作紧张得很,怪不得当年王盘声老师经常借用京剧《智取威虎山》里参谋长少剑波对杨子荣的台词和语气、语调,同慧雯老师开玩笑:“老杨,英雄啊!” 慧雯老师就是这样使人尊重。

慧雯老师一辈子安心在剧团,碰到有转业的、能改善待遇的机会她也不走。一是她沪剧情结深,爱岗敬业;二是精神上有所追求。“一切为观众”的信念在她脑海里扎了根。她总是以身边人的榜样来要求自己,她和作者讲起过一些单位了感动人的事。茅善玉父亲病亡,因演出档期事先已排定,她不为家事影响工作,含悲忍泪,在台上照样正常演出,把人物演得有血有肉:曹冰梅已化好妆,在舞台边候场。家中突然来电,也是父亲病亡。马上要开场了,她强压悲痛、不动声色,照样演出,等演出结束后才急忙离去。慧雯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学习她们对观众负责的敬业精神。

慧雯老师是个有抱负、闲不住的人。为了沪剧事业,为传承、发扬原区剧团的几个沪剧流派,她孜孜不倦地奔走,策划多年、想搞纪念演出活动。

由于大气候的原因,虽然这个“路”很难走,但她还是拖着沉重的脚步(事实上她的腿也有病),一步一步地走着……

我想许多沪剧网友(朋友)一定会和我一样,祝愿慧雯老师“有志者事竟成”。

老“爱华”人有浓浓的人情味。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老团长凌爱珍的功绩:是她,含辛茹苦,一手创立的一份家业,搞得红红火火,奠定剧团的重要地位;是她,亲自抓的、精心打磨的《红灯记》成了沪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就凭这部戏,使爱华沪剧团逃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而未被湮灭(文革中其他区属的演出团体早已全军覆灭);是她,亲手培养出袁滨忠、韩玉敏、马莉莉、王珊妹等艺术家和优秀演员、唐仁忠等优秀乐师,成为沪剧舞台的骄傲,其中有的成为沪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爱华”人多次举办纪念老团长的活动。发起人除了韩玉敏、马莉莉等人外,慧雯老师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她也参与具体策划者和组织。她东奔西走,串联落实,就电话也打了不少。特别是在2003年3月30日,她们自发地在同事中集资一万五千多元,在苏州横泾公墓(凌爱珍的墓地就在山上)进大门不远的风水宝地处为老团长树碑立传。高高的石碑上镶嵌着老团长一张最美的照片,下面眷刻着文字。表达了“爱华”全体同仁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落成典礼,揭碑仪式庄严肃穆。上海电台、电视台赶去录象,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讲话,当时还健在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老师朗读碑文。读毕,邵老师声泪俱下地说:“大姐啊侬是沪剧界树碑立传的第一个人。”韩玉敏、马莉莉等满怀深情地说“没有老团长的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沪剧界的同行们和一些老观众闻讯后也纷纷赶去致敬。“爱华”人的行动使得一同前去的老团长的亲属们感激不尽。

我受邀也去现场鞠躬、献花。目睹全过程,深受感动,为“爱华”人的有情有义叫好。

凌爱珍老师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

沪剧网友(朋友)们,要知道纪念碑上刻写些什么?是谁写的?让我细细地道来。

高高的墓碑上用隶书分行列开,刻写着: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  凌爱珍  我们怀念你!  早年有《东方桃乐珊拉摹》之美誉

仪态万方  雍容华贵  名曲“看灯”  才艺精湛

为人四海  众口交赞  孑然一身      倾心育才

伯乐之喻  独具慧眼  桃李芬芳      青出于蓝

无私奉献  博大胸怀  创业功绩      史册永载

后继有人  天国告慰  追忆良师      敬立此碑

                       

爱华沪剧团学生

                       沪剧界同仁好友   敬

                                 03 3 30

这墓碑铭文是慧雯老师执笔所写。初稿完工后她拿去征求老前辈邵滨孙老师的意见。邵老师仔细地斟酌后,改动了其中两个字:一曲“看灯”改成名曲“看灯”,“追忆名师”,改成“追忆良师”,并称赞慧雯老师:“你真是沪剧界的才女”。

尊敬的网友(朋友),看了我的介绍,你肯定对凌亦萍、杨慧雯这一对贤伉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一些鲜为人知的点滴事令你感动。

沪剧有多多少少象他们这样的人支撑着才有今天,他们仅是沪剧大海中两滴水珠而已。

      

骏  良

                                

                                 

2011年12月9日晚初稿于家中

2012年4月11日再修改

参与人数 34 威望 +170 收起 理由
taoshunying + 5 太感动!谢谢俊良老师
仙人球 + 5 精彩
丽英 + 5 感谢骏良老师的详细介绍。
c105030 + 5 祝二老健康长寿 !! !
曹国荣 + 5 回忆编辑为沪剧事业奉献的人们的生平事绩要.
辛勤耕耘 + 5 俊良兄真是沪剧界活字典。
申曲之恋☆ + 5 谢谢陈老师的精彩文章!为沪剧事业作贡献!.
璐璐 + 5 感人的佳作!前辈们的敬业精神鼓励我们!.
东方来客 + 5 谢谢陈老师!
天籁之音 + 5 好感人的文章,赞!
镀金少爷 + 5 精彩好文章!可敬可爱的二位师表。.
上海小步 + 5 被藝術伉儷敬業往事深深感動!精彩文筆!!.
炳伊 + 5 感人佳作,赞!
婉君 + 5
xiangsheng1947 + 5 太感人!
天意1215 + 5 好!
我名阿蔡 + 5 感谢骏良老师的介绍!
blogfeiyunpu + 5 最好打百分,绝妙文字啊。
叮铛铃 + 5 好!
wwj6486 + 5 谢谢骏良老师报道!
申渝 + 5 赞!
小荷花 + 5 顶!
周四娟 + 5 骏良老师好文笔!
浦东大哥 + 5 非常感激骏良老师!赞!
hjdxm + 5 令我感动!
chqyhsl + 5 可敬可爱俊良老师!
zxhanmimi + 5 骏良老师好文笔!
双王今易木 + 5 精彩的文笔!赞!
chen9001 + 5 精彩好文章!
大懒猫 + 5 深感骏良老师浓浓情!
卫国衡 + 5 红花离不开绿化,为长期在幕后工作的老师们.
lujunwen + 5 谢谢骏良老师!
lizhenmin + 5 感谢骏良老师的介绍!
白水 + 5 感谢骏良先生为沪剧事业的奉献!.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70

大神点评65

骏良 2012-6-13 09:59: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剑鸣视点 于 2012-6-15 00:29 编辑

回复 骏良 的帖子

征得老师们的同意,借来他俩的生活和工作照片,以飨广大沪剧网友。请看:


夫妻合影照
立式的一张夫妻合影照.jpg


凌亦萍老师在拉小提琴照
凌在拉小提琴照.jpg


爱华足球队
爱华足球队照.jpg


《谁是母亲》:凌亦萍演金鸿飞、韩玉敏演丁曼萍
谁是母亲:凌亦萍演金鸿飞、韩玉敏演丁曼萍.jpg


《苗家儿女》:凌亦萍演卡良、凌燕蓉演迈香
苗家儿女:凌亦萍演卡良、凌燕蓉演迈香.jpg


《大雷雨》:凌亦萍演惠卿、凌曼蓉演若兰
大雷雨:凌亦萍演惠卿、凌曼蓉演若兰.jpg


杨慧雯为王盘声在化妆   (剑鸣摄影)   
杨慧雯为王盘声在化妆.jpg


杨慧雯为杨飞飞在化妆
杨慧雯为杨飞飞在化妆.jpg


杨慧雯为马莉莉在化妆
杨慧雯为马莉莉在化妆.jpg


凌爱珍纪念碑全景
凌爱珍纪念碑全景.jpg


参与人数 10 威望 +50 收起 理由
天籁之音 + 5 珍贵!
镀金少爷 + 5 珍贵照片!高尚人品!值得尊敬!.
炳伊 + 5 育才有方,硕果累累,堪称良师!.
婉君 + 5
我名阿蔡 + 5 珍贵!
小苏州 + 5 当年爱华人才济济,凌团长功不可没!.
小荷花 + 5 顶!
浦东大哥 + 5 特别珍贵!
zxhanmimi + 5 珍贵!
lizhenmin + 5 珍贵的照片!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0

骏良 2012-6-13 10:04:4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骏良 于 2012-6-13 10:06 编辑

回复 骏良 的帖子

慧雯老师的在家赏雪景的照片和诗歌原文:

慧雯老师的在家赏雪景.jpg


原文:

早年我看过老师在九星大戏院的演出过一出大戏,而“赏雪曲”就是其中的一折。

幕起,她(剧中人)倚窗赏雪,演绎了这段名曲。给我印象很深,很深……

这次我翻到自己的一张照片,主要以雪景为主。由感而发,便写下了这不成诗的八句话:



现 代 岳 小 姐
——八旬老人赏雪随感
冰天雪地成一色,       粉妆玉琢花仿样。
一样景色眼前在,       不见当年打更郎。
抚今追昔思往事,       却原来他功成名就回故乡。
今日里踏雪题诗娇妻伴, 苦尽甘来百年长。

杨 慧 雯
二o一0年腊月


注:
1文中前三句引自剧中岳秀英小姐的“赏雪曲”唱词。
2请大家猜猜这个大戏的剧名是什么?
3再猜一下,文中提到的剧中人是由哪两位沪剧名家演绎的?
4这“赏雪曲”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别有韩玉敏、马莉莉演唱过,上海电台现存有录音,马莉莉在电视台有录像。
参与人数 5 威望 +25 收起 理由
天籁之音 + 5 赞!
上海小步 + 5 不知是《白兔記》嗎?
我名阿蔡 + 5 赞!
zxhanmimi + 5 赞!
lizhenmin + 5 沪剧界的才女!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25

lujunwen 2012-6-13 10:34:29 显示全部楼层
龚山荣 2012-6-13 10:48:47 显示全部楼层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雁声 2012-6-13 10:56:04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先生的文章确实让我对凌亦萍和杨慧雯两位老师增加了了解。
雁过留声
卫国衡 2012-6-13 11:31:02 显示全部楼层
红花离不开绿化,为长期在幕后工作的老师们致敬鼓掌!
chen9001 2012-6-13 11:39:47 显示全部楼层
答3楼:

<新李三娘>-赏雪词(丁是娥 唱).
此戏由 王盘声\丁是娥 等 主演(文滨剧团 40年代中期)
淼淼 2012-6-13 12:01:37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九严寒已来到,凶恶疫情续延烧,战胜病魔树信心,风雨过后彩虹照。愿网友们平安吉祥。2022,12.24
双王今易木 2012-6-13 12:16:2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骏良老师精彩的图文报道!
yaojinlong 2012-6-13 12:27:54 显示全部楼层
zxhanmimi 2012-6-13 12:28:5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陆敬文 2012-6-13 13:05:03 显示全部楼层
骏良先生的文章总是这样有血有肉,有着对沪剧深厚的情怀,象他这样对沪剧界的了介和对沪剧人的熟知程度很少見,值得向他学习和敬佩。同时向凌亦平、杨慧雯夫妇问好,他俩对沪剧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cbl625 2012-6-13 14:04:47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很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骏良

45
粉丝数
4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