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谁有“吃了甜米饭,勿忘讨饭棒”的沪剧唱词??

水乡 2009-8-6 21:42:12 显示全部楼层
《吃了甜米饭,不忘讨饭棒》是吴斌老师的钢琴伴唱,但是我没有听到过,只是在老年大学学习时,专业的老师给我们讲过,并且也学习了。现在因我的小孙孙放暑假在我这里,没有时间来学唱,等我孙子回到他父母家后,我学唱后会传上来。(我刚看到这个帖子,已经有沈老师上传唱词了,那么我就不用再传了。)
水乡 2009-8-6 21:42:58 显示全部楼层
《吃了甜米饭,不忘讨饭棒》 很喜欢这一唱段的!
滩簧西乡调 2010-6-28 09:07:2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0-6-28 09:10 编辑
谁有“吃了甜米饭,勿忘讨饭棒”的沪剧唱词??
当年,曾经有个丁是娥老师的男学生,叫什么名字我忘了,用 ...
华雨文 发表于 2009-6-30 16:16

回华斑竹:
吴斌先生的这段唱词改编于松江农民诗人戚永芳1965年11月28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诗《一根讨饭棒》。2007年吴斌先生来松演出时曾亲自证实了这一点。
附1:
一根讨饭棒
           戚永芳

娘见儿房挂奖状,
三日两头对我讲,
“你在队里当干部,
不要忘记讨饭棒。

“十月怀胎娘养你,
你父抽去壮丁当,
牛车棚养儿娘心痛,
又无尿布又无床。

“不满三朝娘出门,
出门去讨小衣裳,
东村讨到西村去,
两手空空眼泪淌。

“一岁二岁娘抱你,
儿在啼哭娘心伤,
好茶好饭不进肚,
骨瘦如柴面孔黄。

“三岁四岁娘领你,
领你出外讨饭忙,
风和日暖勉强过,
大风大雨苦难挡。

“五岁六岁娘给你,
给你一根讨饭棒,
走过地主大墙门,
恶狗欺人叫汪汪。

“七岁八岁娘送你,
送你去当看牛郎,
地主抽起皮鞭子,
打在儿身娘心伤。

“九岁十岁娘想你,
想起亲儿站山冈,
鸡叫出工狗叫回,
馊饭冷粥臭菜汤。

“十一十二娘同你,
吃尽苦来见阳光,
斗争台上挺起胸,
斗倒地主吃人狼。

“十三十四娘见你,
肩背书包上学堂,
胸前挂起红领巾,
穿上一身新衣裳。

“今日我儿二十八岁,
参加中国共产党,
一颗红心为革命,
事事和社员共商量。

“儿呀儿呀要记住,
阶级斗争不能忘,
糖衣炮弹要提防,
贫农永远向前闯!”

(1965年11月28日发表于《解放日报》)
附2:吴斌老师现场演唱中的说明,请见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3314-1-1.html中的第七帖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滩簧西乡调 2010-6-28 09:13:4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滩簧西乡调
关于农民诗人戚永芳,这里转载新华网的一篇人物通讯。

我有山歌一淘箩
    ——农民诗人戚永芳用诗歌歌颂改革开放   
新华网上海频道        www.sh.xinhuanet.com       2009-11-22 12:00:33   

    他,读书不多,前后加起来,不过5年。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悟,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硬是写出了一本诗集,真是"我有山歌一淘箩"。他,就是泖港镇的农民诗人戚永芳。
    老戚爱写诗,一路写来,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见证并记录了30年改革开放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了,春天到了。戚永芳有敢而发,挥笔立马写成了《春耕曲》,来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春天到,景致好,柳树抽新芽,黄莺枝头叫,红脸桃花朵朵开,三麦、油菜笑弯腰。春天到,好热闹,锯子哗哗响,斧头劈啪敲,犁耙、水车修理好,新式农具忙制造。春天到,劲更高,积肥人如梭,歌声响云霄,红旗招展映天红,千军万马闹春耕。"
    改革开放出成果了,老戚自然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一首《望娘舅》也便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了:"看娘舅,想娘舅,盼望几个春与秋,今日参观逢顺路,外甥探望娘舅家,三春未到娘舅家,两间平房换新楼,电视天线空中立,阳台晒着绸被头……"
    熟悉泖港的人都知道,它地处浦南,水叉纵横,往来靠船,交通不便。因而很少有企业落户其间。但改革开放却如一缕春风,刮走了村民们心头所有的愁云与迷茫。忽如一夜春风来,泖港渐渐也有了企业,不啻为村民们"〈栽上了一棵摇钱树〉"--" 麻雀虽小五脏全,肉质细嫩味道鲜,营养胜过高丽参,白发老翁变少年。投资办家食品厂,水乡栽上摇钱树。"
    水乡巨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盯上泖田宝藏。这一切,自然逃不脱戚永芳的"法眼" 。于是,《泖田藏宝万万千》变自然"分娩"了:"万亩泖田藏秘密,埋下金银珠宝万万千/昨天来位江西人/写写画画一整天/临走合上日记本/他,眼睛笑成一条线。"
    改革开放受不受人欢迎?老戚用《说不尽改革的福》作答:"扑扑、扑扑,液化器火力足,一只锅烧饭,一只锅煮肉。咯咯、咯咯,三代人心头乐,吃得完锅中的肉,说不尽改革的福。"
    1999年,澳门回归,举国欢庆,老戚也高兴。这一高兴,就写出了《庆祝》:"奶奶越老劲越高,穿上新衣换一套,匆匆走到文化站,锣鼓乐器借一套。我问奶奶派啥用?奶奶笑声响云霄:'天大喜事眼前到,庆祝澳门回到娘怀抱。'"
    老戚说,党中央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像高明的魔术师一样,着实让很多村民得了大实惠,甚至连"名字都改了",就如同他的诗歌《一个人的名字》中用诙谐的语言写的那样:"改革年代显身手,种田办厂我带头,一花引来百花开,枯木逢春叫阿秀。新世纪,新变化,锦绣山河看不够,外出旅游四处兜,阿秀老年叫阿游。"
    如今,戚永芳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了,闲得无事时,他喜欢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和老人们喝喝茶,聊聊天。眼看着老人们一个个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有心的老戚又来了灵感,用一首《改革开放真好》道出了老人们的共同心声:"农村形势大好,迎来镇保农保。百姓眉开眼笑,老人喜唱歌谣:有了'大胖儿子',老来终身依靠。每月银行取钱,口袋不断钞票。三顿新鲜菜肴,穿衣讲究时髦。生病医药报销,乘车免费车票。每天健身早操,饭后散步跑跑。盼望长生不老,改革开放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华雨文

18
粉丝数
250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