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沪剧现状面面观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沪剧现状面面观
[复制链接]
来源:
又见蔷薇开
2012-4-15 17:07:38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沪剧是我们上海土生土长的剧种,丝竹弦乐伴着悠扬的唱腔旋律,题材又多是反映现今时代新生活,创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一个成长于上海、发展于上海,与上海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本土剧种,理应是海派文化中独放异彩的一枝奇葩,却遭受着不可回避的逆境,走入低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是的,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市场经济体制的蜕变中,五花八门的外来文化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上海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站在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前列。与此同时,戏曲艺术市场就不那么乐观了。因此,作为土特产的沪剧也被挤出了大市场,观众群一直都维持在五、六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开放的城市生活已适应不了戏曲艺术的普遍审美需求了。沪剧甚至如同老黄历般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经济浪潮的迅猛翻涌激起了城市快节奏的高效行进,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生文化的加入,推动了文艺体系新崛起的时尚力量,但是,戏曲艺术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也得生存,以适应这崭新时代的高需求。依我之见,沪剧现今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但作为上海海派文化中一枝“绽放着的”“白玉兰”,它的最终不会消亡,只是需要各方努力,在困境中多做工作,让它永远都绽放美丽。
现在的孩子都不会说上海话,对本土沪剧而言,这的确是桩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因为这关系着沪剧未来的继承问题。作为戏曲艺术中的一支,流派继承便是重中之重,更是精髓之见。所以,2006届戏校沪剧班毕业的这批小学员,应该让他们又更多战士才华的空间,多多演出,多多积累舞台经验,打好传统戏的基础底子,精心培育他们。这28名小学员,也是千辛万苦从四面八方招集而来的,本地的孩子并不多,光教上海话就用了两年多时间。这批孩子中,洪豆豆、王森、王祎雯、丁叶波相对而言条件还不错,虽然仍显稚嫩,有时嗓音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年轻嘛才需不断磨砺。沪剧院也要加大力度,多多组织演出,让这些孩子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演出实践中找到演戏的感觉。因为和其他剧种相比,沪剧有其语言局限性,并不是全国招生的,对后背的培养工作是十分艰难的。困难归困难,演出归演出,还是需要全力以赴的。(诸如这批小学员演出的折子戏《叛逆女性》,大戏《大雷雨》、新版《雷雨》中豆豆饰演四凤,王森饰演周冲,都是挺有培养前途的,我们戏迷当然是非常欣慰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越演越好。听说葛聪聪在变声期倒嗓了,的确蛮可惜的,多好的一个孩子呀!可能今后也不太会有好的角色了。)
沪剧文化理论的书籍太少。这也是个大问题,文化理论是反映整个戏曲艺术文化的改革性建设、创新继承的源泉。一个剧种从无到有,从改革到发展,从继承到创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资料。如已故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生前执意出了几本越剧理论书籍,从舞台美术、到编导体系,再到《袁雪芬自述》,把整个越剧改革的进程中发展至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沪剧书籍有不少,多数以曲谱唱段形式为主,为广大戏迷朋友提供了方便。但如纯理论的书籍则少之又少了。希望有关专家人士也鼎力相助一下,为沪剧的舞美。编导。作曲、音乐等各方面都要涉及,最好再出几本老艺术家的自传之类的书籍,让后辈更为了解一下,为沪剧艺术实实在在地多留一些宝贵财富。
另外就是沪剧的演出场所问题。新建一个剧场当然困难重重,也有诸多如同资金问题,这只是个设想而已。但其他剧种都在努力,越剧每周在艺海剧院都有青年团的“周周演”活动;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在黄浦剧场“笑天地”每周五都有独角戏表演。在“东方艺术中心”的公益类“月月演”活动中,京、昆、越、淮、评弹、滑稽、音乐会等都有演出,唯独缺了沪剧的身影。更别说到台湾货国外去演出了。这亟需改正。
还有就是一台新戏创排之后,必须多演,必须精心打磨,争取创出精品。沪剧几台大戏《露香女》、《胭脂盒》、《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十六铺人家》、《人间至爱》、《石榴裙下》(青年版)、《龙凤逞强》、《舞龙人》、《军礼》等等,都只演了没几场,不能持续下去,观众印象不深刻,也没什么特别反响。这必须想办法改变。多学学人家越剧院吧,《孟丽君》、《青衫红袍》、《秋色渐浓》、《韩非子》,都有全新演绎。5月份,全新《生死对话》即将上演,可这是沉寂五年之后的首度演出!(茅茅因为这个,才被网友们争议,只顾自己演女主角,《雷雨》、《瑞珏》演出不断,沪剧新戏出不了反响,观众感觉无味。)这的确是比人家要落后了。相比之下,民营沪剧院王勤老师带领的勤苑沪剧团却年年结硕果,每年的演出场次基本能达到500场,虽然排练厅一场简陋,演员也非常辛苦,舞美、演员等等都需要自己人来干,可他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跟着当家人一起扎扎实实地干,就出现了很好的效果,干出了成绩。他们的新戏《杨柳一家亲》、《石榴裙下》、《谁是母亲》、《白兰情缘》、《雷雨后》一直都在演出,广受戏迷朋友们的好评。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嘛。
总而言之,要多演出,多宣传,让紫竹调重新焕发出新机。上海各大高校巡回演出,多作一些沪剧知识讲座,多出理论书籍,一切都要努力起来。白玉兰永不凋谢,让紫竹调永远悠扬!
评分
参与人数
10
威望
+50
收起
理由
明德
+ 5
说得有理、分析透彻。支持
上官凡岑
+ 5
我很赞同
映春成林
+ 5
说得太好了
包老戏迷
+ 5
言之有理!
龚山荣
+ 5
赞!
lujunwen
+ 5
顶!
dingding
+ 5
有水平!赞!
浦东大哥
+ 5
赞!值得一阅!
阿杜
+ 5
说得太好了
淼淼
+ 5
写得好!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威望
+50
花园深处暗香来 蔷薇悄悄独自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18
淼淼
2012-4-15 17:57:02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沪剧这一剧种的现状,观察全面、分析深刻、观点鲜明、同时又提出很好的建议,值得赞赏!
三九严寒已来到,凶恶疫情续延烧,战胜病魔树信心,风雨过后彩虹照。愿网友们平安吉祥。2022,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陈树伟
2012-4-15 18:41: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见蔷薇开
的帖子
好!好文章啊!很客观,既提出了问题,又有建议.一看就是极为中肯善意的文章.我作为沪剧院退休职工,也只能代表我个人向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沪剧院在职同志看了有何感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阿杜
2012-4-15 18:51:57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好!沪剧要振兴,茅院长责任重大,别总是占着第一女主角位置不让,你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应该让小字辈多露露面,推出一批新人,让沪剧舞台多绽放几朵鲜花。
祝你象不谢的花开放在沪剧花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陈树伟
2012-4-15 19:19:4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见蔷薇开
的帖子
近期陆敬文先生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沪剧演唱艺术浅说"陆先生花了五年时间写成的.用杨飞飞老师,陈瑜的话来讲"可贵的糈神""辛勤耕耘结硕果"用孙徐春,茅善玉二人的评语来说"这本书能帮助你掌握沪剧演唱的方法,值得-读"。"愿这本书为你打开沪剧演唱新天地"以上名人的评价确如其份。这本书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不仅非常适合业余沪剧爱好者的学唱,而且对专业沪剧演员提高演唱水平也极有好处,本人建议该书可作为戏校的教课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阊门人
2012-4-15 21:17: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见蔷薇开
的帖子
分析得对!要改变现况就看有关主管部门了。难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2-4-15 22:05:19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剧种都在努力,越剧每周在艺海剧院都有青年团的“周周演”活动;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在黄浦剧场“笑天地”每周五都有独角戏表演。在“东方艺术中心”的公益类“月月演”活动中,京、昆、越、淮、评弹、滑稽、音乐会等都有演出,唯独缺了沪剧的身影。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2-4-15 22:06:55
显示全部楼层
民营王勤老师带领的勤苑沪剧团却年年结硕果,每年的演出场次基本能达到500场!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2-4-15 22:10:13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了院长业绩的好多负面事实。
从爱护院长出发,所以要关心如何尽快进一步提携新人推出新作——有能站住脚跟的新作。
看看我的日志里扬剧杜十娘,一开始就作为梅花剧本精品工程去追求,而且是对扶植青年演员的追求。不仅仅是对新流派诞生形成的精神追求。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2-4-15 22:11:05
显示全部楼层
倒嗓后复出成为金嗓子的范例很多。
比如叶少兰大师!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色的沪剧
2012-4-16 04:56:31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上海海派文化中一枝“绽放着的”“白玉兰”,它的最终不会消亡,只是需要各方努力,在困境中多做工作,让它永远都绽放美丽。
沪剧是否会消亡,答案是?否??,。作为科学的假设理论来干预将来沪剧命运的未知数来讲,正确的思维是出戏,出人,才有出新的观众。
新的观众喜欢看的戏是在那里呢
? 茅院长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让她自己来网上解释。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ujunwen
2012-4-16 10:19:50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龚山荣
2012-4-16 10:19:59
显示全部楼层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bl625
2012-4-17 10:30:47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得很好,给人的印象专业演出太少了,沪剧不如其他剧种.这么多的专业演出队,平时在干什么呢?国营不如民营,更不如票友和百姓,沪剧要加油,多演出才能扩大影响,才能锻炼新人,才能有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映春成林
2012-4-17 17:51:2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阿杜
的帖子
靠她来振兴沪剧.鼻子上挂相鱼.嗅相(休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沙龙汇总
乐队交流
沪剧动态
沪剧视频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又见蔷薇开
好友
发布
17
粉丝数
14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