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现在青年团的朱麟飞也在被培养走"老旦"路子"?
原"爱华"的三棵苗子马莉莉,王珊妹,李仲英,就或多或少被有意识的"定位"成青衣,花旦,老旦(借用下京剧里的"行当").
其实,个人认为,对沪剧这个以现代题材为主的剧种(动作多数生活化,而程式化却极少),在学艺阶段没有必要那样做.
举个王惠钧的例子,她"出道"时(毕业汇报演出)的剧目是<女看灯>,花旦吧.近期出演<金绣娘>里的"老板鸭"(彩旦,泼旦的"路子"),虽与大师级的石筱英不能比,但凭心而论,演得还是可以的(合格).
所以,我倒建议沪剧院,派几个中年以上(50岁左右)且演出经验丰富的演员(包括乐队成员)充实期间,还能起点传帮带的作用.
青年团的乐队,我建议搞十人以下的纯民乐编制,轻装简从,有利于下街道,到农村等基层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