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来源: 陈树伟 2011-12-7 11:53:3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流派是怎样形成的?有主客观两方面条件,先从客观上来说,当初的条件电视沒有谱及,要看戏必需进剧埸,一个比较卖座的戏反复演,边演边修改.演员的唱.做.念也反复磨练.(尽举一例楊乃武便是)促成名剧名人.现在出一个新戏.演了便扔(指的一般情况)完成指标即可.这是社会体制所造成的消极因素.过去唱腔都是演员自己组织的.初解放时有了新文艺工作者参于,演员同作曲合作设计唱腔.现在高度集中在作曲者手中.葚至整个沪剧界!你说沪剧还能产生流派吗?组织形式的变迁也是极大的因素.邵滨孙,王盘声原来是同一个文滨剧团.同一个老师筱文滨.如果王盘声始终与邵滨孙呆在一起又会是什么结果呢?丁是娥与楊飞飞的情况同样如此!主观因素;邵王同一老师筱文滨.丁杨同一老师丁婉娥.产生了四个流派.我们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他最美的音色.如何用本有的音色音域去学老师的特长.这样才能形成区别于他人的特色.一旦你的唱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便成了你的流派!反之,我们若用保守的观点来看待继承流派问题.那么你就永远看不到新流派!邵派王派是继承了文派.继承了文派什么特长?除了墓本的字正腔圆.板眼节奏外.运气換气.偷气.抢气.....是文派的最大特长.(不全面的)邵王在学习的墓础上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唱腔旋律.邵派的旋律尤为明显区別他的老师文派.当时在戏班子里同样有非议.如同现在某些人对继承流派问题的担忧一样.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筱文滨沒有责难.相反十分启重!当今孙徐春唱的叛逆女性花园会很受广大沪剧迷欢迎!他结合自已的气声唱法.沒有刻意去学邵老师的发声,只是唱出邵老师的旋律.很美!也得到了邵老师的充分肯定!但也会有人不欣赏;一,声音都不像.二,沒有邵派味.我认为这是比较笼统的看法(什么是味?专题谈!)孙徐春的气声唱法能不能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流派呢?各人看法不一!年轻人喜欢.学他唱腔的年轻人占大多数.也是件好事!观众的欣赏层次参差不齐.萝卜青菜各人喜爱.凡能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尤萁能为年轻观众喜爱的,能否流传长久.反之便是淘汰.只能由历史来检定!我赞同小苏州的观点积极向上多鼓励为好!说得不全面原谅!
      
参与人数 5 威望 +25 收起 理由
叮铛铃 + 5 拜读了,加5分!
lujunwen + 5 分析的好!
念杨 + 5 说得好
上海小步 + 5 差不多,讲得蛮好!
叶子 + 5 很专业的分析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25

大神点评14

龚山荣 2011-12-7 12:45:04 显示全部楼层
秋高气爽重阳日,祝各位网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金色的沪剧 2011-12-7 13:07:2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色的沪剧 于 2011-12-6 23:09 编辑

根据陈老师讲的,加几点,成为流派压力测试的评估标准。

流派一定是独立制作,可以是合作,不是依赖于作曲家创作。
流派一定是创造者,原创,有自己的东西,不是流水线的机械性工人。
流派一定是在实践中受到认可,并有垄断性的观众市场,其演唱经流派同意可以无数次的被复制。
流派的作品有超越时,空的限制。
流派的作品是为观众写的,流派的创始人一定是以讨生活的姿态求生。
流派的作品可以申请专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以上是流派压力测试,满足的才是流派。

下面做几题,请测试一下,茅派, 孙派有没有形成?大家随便谈。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陈树伟 2011-12-7 15:34:1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色的沪剧 的帖子

         形成流派还有一个普及性问题也至关重要的.楊飞飞老师楊派旋律属中底音区域.非旦旋律美而且便于广大爱好者学,具有普及性,利于流传.比如同一个四凤独叹.楊派的易上口.沪剧院作曲的四凤独叹尽管也好听.它更重在话剧手法,从人物复杂的感情需要出发,作曲者写得很细,节奏变化也很复杂,业余年轻人学都很吃力.要有一定的乐理功底.要想广泛流传就相对来说难度就大了.为啥茅孙的唱腔更适合年轻观众.它的普及性不足.演员的唱腔全靠作曲有利有弊.成流派绝对是个问题!名演员自己是否想把自己的唱腔成为一种流派?看来根本沒有这种意识!
cbl625 2011-12-8 11:42: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有了意识还要有氛围,我想哪个有抱负的演员都是想成名,都还想要有自己的特点,进而形成自己的流派;如果没有氛围,就形成不了流派,再有意识也没有用。所以创造这个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
陈树伟 2011-12-8 13:30:4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bl625 的帖子

         赞同.谢谢你的补充.剧院排新戏.一开始导演分析剧本,然后作曲参于.按导演对人物的墓调.每节戏的唱段情绪的需要,定腔定调.有些唱段由于感情需要,同时用上几种流派中个别旋律也有.从来沒有考虑过为展显某流派而定腔定调的.一切为戏为人物塑造着想而定!演员也无法左右.排练场一切听从导演的.这就区别于旧戏班演员自己组织唱腔的能动性.也是你所说的客观氛围.
yaoyao1 2011-12-8 15:29:15 显示全部楼层
yaoyao1 2011-12-8 15:30:11 显示全部楼层
雀鸣轩 2011-12-8 17:01:02 显示全部楼层
现存沪剧流派创始人,有王盘声先生,楊飞飞先生,小筱月珍先生,是不是去拜访拜访他们,问问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体会,这才是最真实的。
朱妙其 2011-12-8 19:33: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金色的沪剧 的帖子

您说的这几条很实在.我想是否可加一点:流派要有源头可寻.所谓继承,发展也是这个意思.
陈树伟 2011-12-8 20:33: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朱妙其 的帖子

          感谢各位的补充.作为戏曲一定要有各种流派才能显得五彩宾纷!专业团体应该重视!
陈树伟 2011-12-9 09:45: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再谈一点,我们学习流派,看某个流派的特点在哪里?他的特点是否适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很重要的.比如说,春派的题名字.用的夜夜游曲牌,正常的情况我们都是用反调(F调)唱的.赵春芳老师为了人物需要.用正调(c调)唱.高音底唱.很符合人物的需要.也很有特色.在社会上大家唱场子内一般都唱(F调)比较省力.但缺少春派的韵味.最近某人演唱会中某人因为平时习惯唱(F调).在排练场上楊妙康老师严正指出春派的题名字必需唱(C调).这是春派的特色!由于平时的习惯.或是嗓音的不适,在演出时大出洋相引起倒彩.
lujunwen 2011-12-9 10:50:57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们谈的很透彻,我赞同。
shenqin 2012-8-20 09:51:43 显示全部楼层
祝网上的兄弟姐妹圣诞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陈树伟

35
粉丝数
1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