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演员表演心理教程》(第一章、第三节)

来源: 世怡 2011-10-30 15:15:5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三节:表演心理学
   


    [课堂笔记]艺术心理学探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表演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有其创造、表现、审美的心理过程,因此也作为一个分支从艺术心理学中分离出来。这一节,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表演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何谈起的。我们首先沿着表演艺术产生和演变的思路开始进行。   

一、表演艺术的产生和演变
        
(一)表演艺术的演变过程
   
表演是一个庞杂的多面性的艺术体系,这样一个体系的形成必然会经历起源、发展、壮大的漫长过程。我们首先来了解下表演艺术的演变过程。

1.东西方表演艺术各自的起源

西方的表演艺术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齐士龙在《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一书中引用了两句话:“有一个叫威斯庇斯的人在合唱队之外设置了一个答话人,这个答话人就是第一个演员。”威斯庇斯在颂神歌的咏唱和舞蹈的基础上增加了扮演,“伟大的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使用了第二个演员,使两个剧中人得以由演员扮演,直接产生人物间的冲突,由歌队担任的主要任务就由三个演员担负了”。口见从那时候起,就有了“演员”这个概念.也开始了表演艺术的萌芽。

我国的表演艺术,也有着遥远的历史渊源。按照艺术家金山先生的看法,早在公元前774年,皇室宫廷里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表演者——优孟。有一句成语叫做“优孟衣冠”,说的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段表演。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盂是楚国人,善于讽谏。宰相孙叔敖知道他品德很好,甚为器重。孙叔敖病危时嘱其子日后穷困时可去找优孟帮助。后来其子果然穷得以打柴为生,便把孙叔敖临终之言告之优盂。优孟于是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孙叔敖的言谈动作,经过一年多的练习,装扮得很像。一次庄王宴会,他上前敬酒,庄王猛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立即请他当宰相。他表示须和妻子商量。三天后,答复庄王说:我妻子认楚国称霸天下,可是死后其子却穷得没有立锥之地,像这样还不如自杀。然后唱了一支歌,意思是做贪官要犯罪,做清官又要受穷,还是不为官的好。庄王听了承认自己处事失当,随即把孙叔敖的儿子召来,赐予土地和奴仆。优盂经过对孙叔敖的体验、模仿、练习.成功地装扮了这一人物,这可以说就是演员塑造人物的萌芽,虽然只是简单的片断,但也看出了表演艺术的一些影子,以至后来的人们赞扬演员表演的逼真,常常提到“优孟衣冠”这段典故。“优孟衣冠”可以算是我国表演艺术的起源。

2.我国表演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演艺术的萌芽。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代,表演艺术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表演艺术也得以发展。一方面,在宫廷里,“表演”这一艺术形式从最初对帝王的讽谏,变成帝王讽刺臣下的“参军戏”,发展成为唐末的“杂剧”,到了宋朝又有了“戏头、引戏、副净、副末、装孤”等角色的细分。另一方面民间由于祭祀神灵、祖先,驱除鬼魔的仪式需要,和大众娱乐、赞天化育的需要,又发展了歌舞戏、杂耍技艺等表演形式。同时山于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互通,从语言艺术中又发展出了说唱艺术形式。在这种形式里,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随之让语言文学创作得到了发展,许多文学作品、剧本最初都是来源于口头传播。这一阶段可以算作表演艺术的萌芽阶段。直到戏曲的诞生,表演艺术一直以这样零散、多元的状态蓬勃发展看。

    第二阶段:戏剧争天下。走出了最初的萌芽阶段,我国的表演艺术进入了戏曲争天下的时代。通常认为,在戏曲艺术里,才开始了表演艺术对角色形象的完整创造。我国戏曲形成于宋、金、元时期,当时广泛吸收了前代留传下来的诗歌、音乐、舞蹈、说唱等各种艺术和技艺,继承了一千多年以来从古优开始的包括歌舞戏、参军戏、滑稽戏在内的各种表演形式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武术、杂技等民间技艺的营养,可谓纳中国艺术之交汇,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在自己的发展中,戏曲艺术由人物造型到舞蹈身段:由程式化的内心体验到演员念白;由唱腔到音乐;由演员的行当到功夫的划分,又逐渐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完整程式,并不断发挥创造日臻完善,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地方剧种。
   
    戏曲表演的程式,就像诗歌有格律,音乐有调式.绘画有谱式一样,体现了艺术程式的共同规律:在严格的规范中寻求美的自由创造。戏曲表演唱念做打等手段加上虚拟舞台、虚拟动作、虚拟的舞台调度等,在“美的自由创造”这一点上可谓浑然天成,难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了梅兰芳的演出以后也发现,戏曲表演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这种自由动作给演员表演的表现性提供了极大空间,这是戏曲表演的一大特点。戏曲表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表演的主导性。我们知道戏剧舞台是虚拟的,无论是由于民间艺术舞台的简陋也好,还是对表演功底的发挥也好,它的上下场体制决定了舞台空间不是角色活动的具体戏剧环境,而是抽象了的演员的表演场所。要在虚拟的环境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戏剧情境,只有依赖演员的表演,这就决定了戏曲程式化表演艺术的主导地位。表现性,程式化,这两个关键词就概括了这个阶段的全部特征。
   
    第三阶段:舞台话剧表演登上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是文明戏和电影的传人,引发的以舞台话剧表演为中心的时代。这一阶段戏曲还在不断延续着自身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话剧的传人为表演艺术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也带来了对传统的表演艺术的冲击,促使了传统戏曲的革新和许多传统艺术家们的改变。一方面,传统戏曲在表现内容、审美观念上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话剧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受到传统戏曲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也带有了一些程式化的痕迹。
   
    在这一阶段,随着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传人,还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艺术争论,即以南国社田汉为代表的体验派与艺术家袁牧之为代表的体现派之争。体验派坚持一切外部表现都是以体验为基础,体现派则认为没有准确的外部体现便不能准确传达内心体验的信息。客观地讲,体验与体现是演员在舞台创造中的两个阶段,这两种认识都抓住了各自阶段的主旨,前者是出于创造角色的需要,后者是出于舞台表现的需要。有了体验,才能创造出完整生动的角色形象;有了体现,完整的角色形象才能和观众见面,实现它的价值。所以从话剧创造舞台人物形象的目的看来,演员“化身”为角色,“人演人”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
   
    第四阶段:电影时代。表演艺术发展到当代,突出的特征便是越来越与时代科技融合而具有现代艺术的特性。这一点在电影表演巾得到了印证。
   
从电影传入中国开始,作为一种技术与艺术高度综合的形式,不仅给社会娱乐方式、大众审美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给表演艺术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电影表现的技术手段,“给表演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条件,即再不必考虑表演艺术传统的舞台化的表现力问题,而只需专心研究人演人,演得怎样才更像、更逼真、更深入的问题。这就是电影时代改变了表演艺术深入发展的方向---即由表现人的形态探索阶段,进入创造人的自身的深入阶段,所以由这个意义上说电影时代使表演艺术第二次诞生。”

电影时代的表演艺术更侧重于对角色生活形态的“人性”的创造,电视剧表演作为一种更新的表演形式,同作为屏幕传播艺术,与电影表演很类似,而这一时期的舞台表演艺术,也开始更多地向电影艺术汲取养料,探索更多的表达方式。电影表演也从其他形式的表演中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段,丰富自身的艺术创造,可以说这个阶段,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艺术形式加速了沟通、融合,给了表演前所未有的最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二)演员这一职业的发展过程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是表演艺术的执行者,角色形象的创造者,同时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职业。演员作为职业,也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走过了四个阶段。

1.演员非职业性阶段

在表演艺术的萌芽阶段,演员是非职业性的。早期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以及武术、杂技、踩高跷等等艺术,多是在瓦舍勾栏、围棚地摊等环境下展现技艺、叙述故事。从事表演艺术的人也多为一些农民,表演艺术的各种初级形式,或是被他们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是在节日时进行娱乐,或是他们用以生存糊口的手段。也正是因为表演作为一种生存手段,到了南宋末年,以表演艺术为生的艺人成为一个职业群体,演员职业就这样产生了萌芽。

2.戏曲职业演员的出现

在戏曲艺术的阶段,演员的客观叙述发展成为了戏剧形式的扮演,戏曲表演复杂的程式化造成了对扮演者表演技艺、表演水平、艺术修养的极高的要求,戏剧艺术对表演者就有了选择和依赖。这样-便产生了固定的表演团体和职业演员。可见戏曲艺术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演员职业的出现。

3.表演艺术家的大量出现

在话剧进入中国的阶段,话剧先驱者们成立了“春柳社”、“南国社”等一批艺术社团,许多演员虽然并不以表演为主要职业,但演员作为一种职业,也造就了不少的表演艺术家。这一时期戏曲艺术分为几大派别,戏曲演员作为一种职业的存在,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4.演员培养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

电影在最初传人中国之后,并没有很快形成自己的专业表演队伍,电影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戏剧、戏曲以及各种演员的参与。近十几年来.电影有了自己较为规范的专业队伍和专业培训学院,表演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培养今后专门从事表演工作的人员——演员,从而演员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职业。

(三)表演的概念

对事物概念的认识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在前而几部分,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什么是人的心理.什么是心理学,也认识了有关艺术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刚刚我们又介绍了表演和演员职业的发展演变,那么
现在就来总结一下表演这个概念。

表演是一种演出艺术,通过演员的表演完成。从字面上来看,表是表象、表现的意思,演代表着不断变化、演变。把表演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构成了艺术领域的一个专门词语,也就是把不断变化的情节或生动的技艺作为一种表象表现出来。这里面包含了戏曲的表演,剧作的表演,舞蹈、音乐的表演,甚至体育表演、杂技表演等等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若做一下具体的分类,表演主要包括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两种形式,舞台表演包括戏曲表演、话剧表演、综艺表演等等,影视表演自然就包括了电影表演和电视剧表演,再加上以电影、电视为传播媒介的各种表演形式在内的几种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frankwyj + 5 站长很用功!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大神点评4

世怡 2011-10-30 15:16: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世怡 于 2011-10-30 15:19 编辑

二、表演艺术和人的心理

了解完表演艺术的产生和演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现象,即表演艺术和心理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在表演艺术的哪个方面,心理学都伴随左右,两者在其中几乎不可分割。

在表演中,演员是艺术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演员创造性地将人物的艺术形象搬到舞台或者屏幕上,以角色为目的,从自我出发,经过对角色的认知、体验、想象、创作,进入“化身为角色”的境界。所有这些创作环节,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受我们意识支配的一般人的创作规律,为数并不很多,它们的作用并不怎么显著,只局限于一些辅助性的任务;尽管如此,每一个演员却都必须研究这些意识所能达到的天性规律,因为只有通过它们才能开动超意识的创作器官,很显然,这个器官的实质在我们看来永远是能创造奇迹的。演员越有天才,……他也就越需要意识所能达到的创作的技术手法,以影响隐藏在意识中的那些超意识的密室,而灵感正是在这些密室里酣睡的。……可是这些最基本的心理形体规律和心理规律,直到目前还没有被很好地研究过。适用于我们表演艺术的有关这些规律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和以这些研究为基础的实际练习都还缺乏,因而就使得我们的艺术成为偶然的即兴之作,这种即兴之作有时是充满灵感的,有时则恰恰相反,降低到一成不变的刻板公式的匠艺水平。”他所讲的就是心理研究在表演中的意义。虽然这个看法的提出早已经年,也不断有研究者在试图解释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把它重新提出来,以一个系统的思路介绍给正在表演学习中探索的学生,指导他们掌控自己的心理,运用到表演实践当中,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表演艺术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人的心理密不可分

1.神灵崇拜心理

在古代歌舞戏时期,表演艺术塑造的形象通常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化”形象。著名艺术理论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就说过:“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又指出《楚辞》称巫为“灵”,“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从这个考证可以明显看到,最初的表演艺术实际上伴随着人们在不断构造自身之外的强大的神秘力量,并对其有着一种特殊的崇敬和膜拜,这就体现了人们的神灵崇拜心理。

2.艺术传播心理
   
有些学者认为,说唱艺术最初来源于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给中国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佛学的最初整理和传播靠的就是以集会的形式,整理要义,口口相传。一直到了唐代,发展到寺院里讲述佛经故事和世俗轶事都用边唱边讲的方式,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为大众喜闻乐见,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能够被各个社会阶层接纳,通俗化、大众化,易于交流,可以说暗含了早期的艺术传播心理。

3.情感交流心理

表演,不论是早期的各种技艺,还是发展到以戏曲为代表的完整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用语言、行动表达内心的活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进行人与人之间情感和理性思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其中的情感交流。情感是人的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接受往往首先就因为符合了情感交流的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表演艺术还印证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心理。

4.艺术审美心理

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一直到戏曲舞台的风生水起,表演者或者说演员都处于社会底层的位置,表演这个行当也一直未曾“正名”,表演职业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下等的职业。穷人多是因为物质的极端贫乏,为了谋求生存.才走上了靠表演讨生活的道路,艺术创造满足的也是上层社会“有钱人”的心理需要,艺术交流一直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我们且不谈这种交流的不平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艺术的创作在对欣赏对象的心理研究中,客观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可以说归功于表演从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艺术审美心理。

5.大众娱乐心理

表演艺术发展到现代,已经有了自己的地位,得到了社会的公正待遇。消除了阶级意识,表演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表演实践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断研究表演理论,进行大量的创作实践,以满足受众观赏的需要,表演研究也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开始重视与观众的交流,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与各种艺术形式的互通,可以说表演艺术努力在贴近大众娱乐心理。

(二)演员这一职业的形成、发展,也依赖了心理的支持

最初的表演艺人的出现,就是人们受心理的驱使,并依靠自己的心理能力来完成对生存资料的获取。齐士龙在《电影戏剧的表演艺术》中提到:“一个练武术的穷苦人,自知赤裸裸地向别人乞求施舍是很难的。所以耍耍大刀,翻几个筋斗,别人在快乐中反而更愿意、更自觉地给钱。同时依据自古以来的交换原则,自己练了苦功夫,担了风险,卖了力气,别人享受了快乐,自己得几个钱糊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而心理上很平衡,这比起乞丐来,就光彩得多,有尊严得多。所以在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帝王的时代,就必然有一批企望活命的、有尊严的,有生理、心理特长的人去以一种非生活常态的形式谋生存。”一些民间表演形式,比如杂耍、魔术,也借助了表演者个人的心理能力和观众的猎奇、视觉差等种种心理机能,才有了发展和丰富的空间。

在演员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心理一直是一个突出的影响因素。表演是人演人的艺术,创造角色形象是表演的最高目的,这个创作目的要求角色本身的真实和艺术化的真实,其一必然涉及对角色真实心理的创造;其二演员表演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自我心理活动的过程,揣摩、体验角色心理,回应观众反馈信息,调控自我心理状态;其三,表演意义的最终体现是观众的接收和认可--观众的接受心理,演员无论把角色心理体验的如何深刻,自身心理把握得如何到位,观众不知所以,也体现不了任何的价值,所以在演员创作中还不能忽视观众的心理。

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职业,职业心理也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之中。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演员也从心理上给了自己不断更新的职业定位。最初,演员职业只是一种来源于心理需要,又运用心理技巧,以满足他人心理需要的交流活动,渐渐的,演员开始发展成为依靠自身的心理活动,对他人心理进行创造,以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创造活动。到了现代,演员作为一种职业,钻研的是更深入的心理技巧,并开始自觉地关注演员职业本身,有了专门的职业训练机构,有了专门的职业心理研究,在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上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三)表演学与心理学在学科研究上也存在着紧密联系

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任何一种社会行为方式,可以说都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创造,在表演艺术的发展中也不外乎如此,首先是生理机能伴随着心理的发展,创造了行动、表情和语言,才有了古优、参军戏,以至滑稽戏、说唱艺术和歌舞,然后产生了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等等艺术表现形式。表演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心  理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和许多知识的交叉。

1.表演学中提到的许多概念都是由心理学衍生而来

其一是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便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类的感觉。由感觉的概念出发.表演学提出了演员对角色的创作感觉这一概念,并把它界定为演员在表演创作活动中对客观存在的创作对象、创作环境和创作条件的心理反应,并将其看作演员认识角色、体验角色的基础要素和必经渠道。

其二是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单一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许多属性的综合的整体反映。在很大程度上,知觉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人的感觉认识到的只是某些特征,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更高水平的认识过程,反映作为客观存在的整个对象及其全部特性。所以到了表演艺术中,人们也从知觉的整体性反应特征出发,把表演知觉定义为对表演艺术的整体反映和对表演创造过程的综合认识过程。

其三是想象。想象无疑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最普遍的显现。在心理学中,想象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创造了人在过去从未感知过的对象和现象。想象的定义涉及了思维对事物的联系和记忆对经验的保持,想象就是通过思维对这种经验的改造,再创建出主观上或客观上的新事物。想象是一种创造,演员在表演中也参与了想象的创造,于是便有了表演学意义上的艺术想象的概念。专指演员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回忆头脑中对角色形象的感觉、认知,创造性的加工角色艺术形象的过程。

2.各种流派的心理学理论在表演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一,人本主义理论精华在表演学中的体现。人本心理学做了大量关于人的价值体系的论证,其中的一些在表演学中有着突出的贡献。比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有层次结构,高级需要的满足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或者深刻的幸福感和丰富感。从观众的角度讲,这在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上,就有着深刻地体现。再比如,这一理论认为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在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创造也是一种自我实现,这从演员的角度,印证了表演的意义。还有它的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高峰体验”理论,也是演员创造角色形象过程中要达到的一种必然状态,这从创作本身,电给表演艺术竖起了一座指航的灯塔。

其二,精神分析理论在演员体验角色中作出的贡献。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从科学的因果的角度,原始意象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者记忆的角度,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结。在这方面,它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而是他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荣格属于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从他的这句论断可以看出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心理体验的关系。荣格还提出心灵(psyche)的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把人格结构看做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统一体。特别是在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里,认为人们的科学和艺术创造活动都是原始表象在起作用。在荣格提出的原型概念里,原型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时相对应的平衡和补偿因素,这种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原始表象,被人们的感知激活,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组织重构,形成了某种具象,从表演学的角度理解,显现出来的具象就可以看作艺术形象。这对研究演员创造艺术形象时对角色深层心理的体验和观众群体对角色的接受心理都产生了影响。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弗洛伊德对表演学的贡献是对人类潜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人的精神活动在多种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方面,这在演员对角色的体验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发展阶段,揭示出这些层次,可以使演员对角色的体验更加具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三,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给演员创造角色的启示。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知觉完整”的重要意义,这有助于我们研究表演学中演员对角色进行完整认知的过程。这一学派的领导者韦特墨把格式塔的学习原理应用于人类实践,提出了创造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以及呈现整体情境的构想在表演学中不可或缺。同时,这一学派提出的“顿悟”理论对于演员创造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有着不少的启发。

3.在表演创作中,心理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动力而存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心理技术视为表演创作的一种动力,他形象的用“统帅”来比喻智慧、意志、情感等要素对于表演创作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斯坦尼在他的表演体系中做了一番这样的探索:

……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统帅,创作的推动者和动力是找到了。这就是情感.……不过,遗憾的是,它不怎么好说话,不肯乖乖地服从命令。……因此,如果情感没有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去从事创作,你就不能开始工作,而应该去求助于另一个统帅。谁是这“另一个”统帅呢?

……第二个统帅也找到了。这就是智慧(理智)。……它能发动创作,也能指导创作。在这个(“假使”和规定情境)基础上,你们就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激起了一些新的欲望(意志)——这一次可不是普通的欲望,而是创作的欲望。大家都很入迷地去进行工作。请问,谁是统帅——谁是那头一个投身战斗,使全军都跟随他前进的人呢?……这就是智慧(理智)。

现在我们找找看,有没有第三个统帅。……假如……欲望和意向能够刺激演员的全部创作器官,能够支配他在舞台上的心理生活,那么……那就是说,第三个统帅已经找到了。这就是意志。

智慧、意志和情感都属于心理研究的范畴,智慧是心理学中思维品质的总和,意志是指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有目的有方向的行动,情感使人对周围现实和自身的独特态度。斯坦尼把它们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生发出表演学意义上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就可见心理学和表演研究之间极大的融合。

4.心理现象在表演审美的过程中也在起作用

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那就是表演审美中的移情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在研究人类审美实践时曾提出了著名的移情理论。他认为人的审美愉悦是通过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所观赏的审美对象上实现的。他说:“一当我将自己的力量和奋求投射到自然事物上面时,我也就将这些力量和奋求在内心激起的情感一起投射到了自然之中。这就是说,我也就将我的骄傲、勇气、顽强、轻率、幽默感、自信心和心安理得等情绪一起移人自然中去了,只有这时候.向自然做的感情移人才变成了真正的审美移情作用。”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是在美国经济低迷时期,好莱坞的歌舞片越是大放异彩深受人们青睐。因为人们可以陶醉在歌舞升平中,暂时忘却灾难带来的痛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的一部《黄河大合唱》能够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能够“调动”千军万马,能够使世界感受和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因为这部雄浑的合唱曲凝聚了中华儿女太多太深的强烈救国情感。正是通过演唱,人们可以投射、释放、宣泄这种感情,而聆听这种歌声,世界感悟到的也正是一种情感,一种代表着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力量和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受众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过程是他们寻求各自情感满足的过程,这种情感更多是来自潜意识层面,于是在整个观赏过程中,人们情感的流露、投射、转移才显得那么自然,那么投入,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理满足。

移情是指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投射。即观众把自己的人格和情趣投射到审美对象又把将审美对象的情境吸收到自身时,出现的“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朱光潜在他的美感经验分析中提到过:“在凝神观照时,我们心中除开所观照的对象,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比如……欣赏古松的例:看古松看到聚精会神时,我一方面把自己心中清风亮节的气概移注到松,于是松俨然变成一个人;同时也把松的苍老劲拔的情趣吸收于我,于是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这种物我同一的现象就是近代德国美学家讨论最剧烈的‘移情作用’。”他还引用了《庄子.秋水篇》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讨论心理投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在观赏倏鱼出游时,在自我情趣和鱼游之趣之间进行着心理的投射,“知鱼之乐”就体现出了审美移情的作用。

元杂剧《倩女离魂》第二折,张倩女有[越调斗鹌鹑]和[紫花儿序]两支曲子,其中唱到:

    人去阳台,云归楚峡。不争他江渚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悄悄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想倩女心中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张骞天上浮槎。汗溶溶琼珠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走的我筋力疲乏。你莫不夜泊秦淮卖酒家。向断桥西下,疏刺刺秋水菰蒲,冷清清明月芦花。
   
这段词刻画的是少女受爱情驱使,魂魄游走于江岸的情景。有人曾描述听这段词的感受,仿佛跟在她的身后,看到月洒秋江,秋水惨淡,明月凄凉,感到自己也筋疲力尽,心急如焚了。这位观众将自己的感情移入了剧情当中,又从自己内心真切地体会了一遍,这也是审美移情的作用。

当然,移情不仅体现在艺术审美当中,这种现象的含义有时也会拓展到艺术创造活动中。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就曾说过:“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强调诗人摄取任何客体物象人诗,都必须融进主体情志,而且要由主体情志统帅形象创造,艺术形象才能获得灵气、生命。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太行山上》,演员王伍德扮演朱德总司令的角色。这位演员曾在多部电视剧中扮演过朱总司令,在这部影片里,更是真实再现了朱总司令的大智大勇和大仁大义的人格魅力。演员在后来谈创作体会时,提到了平型关大捷朱德看望胜利的115师指战员一场戏。“该场戏中我讲了大段的台词,把握着‘激动、得意、自豪’,真切的感情和起伏跌宕的情绪使我似乎每个神经都在抽动,刹那问,我已忘了自己在表演。”这就运用了表演中“移情”的技巧,在角色中融人了自己的情感。

表演艺术中,演员创造艺术形象都应该努力达到这种境界,创造出与角色水乳交融的艺术形象。

5.表演创造和审美过程都需要调动感官参与
   
感觉器官的活动机制电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无论是表演学,还是心理学,甚至是其他以人和人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有着同样的生理基础,主要强调的就是感觉器官的功能,辨别物体明暗和颜色特征的视觉,分辨物体声音特性的听觉,辨别物体味道的嗅觉,辨别物体的物理特性和温度的感触觉给了演员具体而完整的感觉,有了生存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才能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和掌控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6.表演艺术与人的心理的一些其他联系

表演学和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都建立了一个整体性的关系系统,只不过心理学研究的更为宽泛,系统更为庞大,表演学只在演员和观众的范围内研究人的心理,关系系统里也只包含了剧作者、导演、演员、观众等相关要素。表演学与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认识方式上也存在着交叉,比如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在发展中分析现象的原则,由共性到个性的研究原则,局部分析、整体把握的原则,二者都是共通的。在行为方式上,表演也借鉴了心理学研究的许多方法,比如以观察法观察生活,以谈话的方法进行创作交流,以模拟的方法进行表演排练,以分析的方法进行作品讨论等等。同时.表演学中表演派别的提出,比如体验派、体现派,演员类型的区分,比如性格演员、本色演员、个性演员,也全部以心理学概念作为了理论的基点。

也正是因为所有的这些,我们提出表演心理学的命题。

-----------------------------------------------------------------------------------------------

本章节讨论题:

1.什么是心理学?谈谈你所熟悉的主要心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
2.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影响艺术心理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4.我国表演艺术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5.表演学与心理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参与人数 2 威望 +10 收起 理由
frankwyj + 5 好帖子!
白水 + 5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0

frankwyj 2011-11-4 15:41:3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在沪剧网站上发表很有必要,提高沪剧网的质量。喜欢用功的年轻人,我拜读了!谢谢站长上传,建议网友们踊跃参读。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世怡

24
粉丝数
31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