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演员表演心理教程》(第一章、第二节)

来源: 世怡 2011-10-26 14:27: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二节  艺术心理学


   
    [课堂笔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艺术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艺术,首先要研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中的人和人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艺术心理的研究从心理学中分支出来,独树一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节,我们就从艺术心理分析、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审美心理、艺术心理有关因素等方面对艺术心理这门学科进行一番审视。
   
    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它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门类越来越多。如果把心理学比作一棵正在成长着的大树,随着这棵大树不断的生长、粗壮、茂盛,又分出许多彼此联系又各成一派的枝杈来。包括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艺术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等。据统计,到目前心理学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个分支,分别研究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探讨该领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
   
    艺术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那么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呢?顾名思义,所谓艺术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艺术方面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的学科。”艺术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艺术作品创作活动和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研究由艺术衍生出的艺术能力发挥、艺术情感发生以及艺术教育发展等等方面的问题。
   
    艺术是“美”的化身,艺术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的是“美”的创作和“美”的感知,这就涉及美学。而美学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感性学”,这个解释又是在心理学的范畴之内,“美学之父”鲍姆嘉登也认为艺术都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所以艺术与心理学、美学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们来看一下古典时期的哲学家们对艺术与心理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解释美,把美的感受看作童年时代的一种回忆,以及这种回忆的扩大、联想、贯通。这种说法,已经涉及人的心理现象。另一位占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的“陶冶”学说,已经在做悲剧中观众接受体验的探讨。这些研究,都为艺术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根基。
   
    本书介绍艺术心理学,想按照两个思路来进行:一是艺术创作的心理;二是艺术接受的心理。从这两个方面观察和阐述,希望能够对概括艺术心理学的面貌有所助益。
   
    一、艺术创作心理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经典的比喻,意为“艺术的激情一上来,乘长风而上九万里,任你自在逍遥游。”描述的就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包含了感觉、情感、想象诸多心理的要素,同时概括了艺术创作的起始——培养艺术感觉,经过——进行艺术实践,结果——达到艺术境界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创作主体心灵被打动,情绪被激发,经过“生命的形式”的实现,获得的深层心灵体验的升华和超越。这证明了艺术创作心理的价值,电可见艺术创作心理过程本身的美学意义。
   
    (一)在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创作感觉的培养
   
    首先来认识什么是创作感觉。用心理学的说法来解释,创作感觉就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和客观存在的反映,也就是艺术创作者对自身之外包括创作对象、创作条件、创作环境一切客观存在的反应,是创作者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直接体现。
   
        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非常积极、活跃,另一方面也很容易沉匿、消隐。创作感觉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创作者的艺术创作。这种状态的形成与外界刺激的强弱与创作者内心的心境都息息相关。比如一位画家,同样是面对一片风光,由于风景的优劣,可能激起创作的欲望,也可能走马观花,无动于衷,由于心情的好坏,可能信笔挥洒,也可能懒于动弹。创作感觉的产生需要找到一个外界和自身和谐平衡的“最佳点”,当各种因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情景下碰到一起时,创作感觉就出现了。同一位创作者,不同的时间、地点、情境之
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作感觉,进而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比如同样是一轮明月,同样是诗人李白,他会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也会有“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情怀。

    (二)在艺术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要讲到的是创作中的艺术思雏
   
    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思维是大脑认识周围世界的高级形式,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人认识世界过程中的第一要素,而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中,艺术思维中也是第一个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艺术思维是指人脑所进行的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思维活动,多以生动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它表现在艺术家的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塑造艺术形象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中。中国有句成语“胸有成竹”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即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先通过自己大脑的思维活动,把结果以表象或概念的形式创造出来。郑板桥画竹,首先在头脑中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构思出一个“竹”的艺术形象,“意在笔先”,然后才能一挥而就,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而艺术思维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创造性思维。因为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艺术家们对客观世界创造性的认识和反映。作为人们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心理学家大多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和组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组合。简单地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客观条件为基础,进行想象和构思,解决未曾解决过和预见的问题。一般性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要通过概念、判断、归纳、演绎等基本形式进行,创造性思维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有了想象的参与,艺术家根据各自的审美理想进行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情感态度,导致最终的作品也扣上了不同创作个性的烙印。
   
    (三)在艺术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来谈一下不同作品显示出的独有的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则是指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心理特征,这种创作个性表现在艺术作品的面貌和艺术创造的行为过程当中。比如在绘画艺术里,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画家笔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意蕴,从一些优秀的作品中就会看到画家与众不同的特色和表达方式,齐白石善于画虾,徐悲鸿长于骏马,这就存在着画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在表演艺术当中,我们会在演员对角色的创造中,看到这个演员与别人不同的特殊性,塑造出的角色中蕴含着的这个演员特有的魅力。陈佩斯在“二子系列”电影中表现出的是夸张的表演风格;葛优在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中表现出的多是出其不意的“冷幽默”,这就显出了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创作个性。

    总之,创作个性就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主观方面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明显特征的总和,这种创作个性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往往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显示出创作者蓬勃的艺术创造力。创作个性是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世界观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个人气质、审美理想以及创作才能的结晶。创作个性也非一日可得,要在艺术实践中培养、磨炼、充实和发展。
   
        二、艺术审美心理
        
    (一)艺术审美心理中的审美经验
   
    如果说艺术创作心理更侧重于理性的、认知的、科学的一面,那么艺术审美心理则更多地表现出它诗意的、体验的、美学的一面,指审美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审美需要,进而在审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复杂的个体心理规律和特征。研究审美心理,可以从主体的审美能力,即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来进入,这些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也可以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艺术接受者的接受心理这两方面来对比,还可以从艺术审美经验、艺术审美态度和艺术审美情感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这个角度,苏珊·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一书里给出了一个综合的概括。“审美经验与任何其他经验是两同事。对艺术品的态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态度,这种特殊的反应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情感,一种超乎一般乐趣的东西。它与人们由于现实环境所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无关,从而不是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而是与当代的状况相结合。”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艺术审美心理中的审美经验。苏珊·朗格认为,艺术被看成一种特殊的“经验”。对于这个经验,那些没有达到一定精神高度,对艺术不是持明确崇拜的审美态度的人是难以理解的。她赞同审美态度必须加以培养的观点,戴维·普劳尔在《审美分析》一书中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即使是一个年轻的音乐迷,在一个他最喜爱的音乐会上,也会为了身体与姿势的舒服而有所分心。他会对太平门方向的动静有某种含糊的感觉,会为了坐得更舒服,为了邻座的骚动以及来自什么地方的不安声音,而去联想是否有火灾危险,是否有采取行动的必要,进而产生某种极易上升为主导的注意。排除了任何干扰的一心一意的审美关注是难得存在的,即使有过这种专注于唯一对象的时刻,作为唯一审美对象的世界,电是十分罕见的。”
   
    以上介绍的是关于艺术审美客体审美经验的一些观点,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也足艺术审美心理的一个构成方面。皮亚杰的研究指出,儿童从出生到学会语言的这个时期,心理便有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终点,语言与思维开始,人后天的个性心理气质也开始发生、生长,儿童进入早期不自觉或半自觉的获取经验阶段。获得经验的乐趣再进一步激发、鼓励儿童开始主动的扩大自己的经验世界。由此,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根基。所以一些人认为,最初对艺术家进行审美心理建构的是它的童年经验。
   
    有了艺术审美经验的根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有的艺术审美态度,再加上自身的艺术审美情感,艺术创作者们才能创作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为欣赏着们提供一个魅力无穷的艺术世界,给艺术审美心理活动一方跃动的天地。
   
        (二)艺术审美心理活动的意义
        
    最后,我们再来讲几句一家之言,简单概括艺术审美心理活动在这方天地中的积极意义。
   
    第一,打造一种精神影响力。这种精神影响力通过艺术审美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以达到完善人的人格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效果。比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提出了“上善若水”的人格理想,庄子追求着“游于自然”的“真人”境界。而屈原的“内外兼修、九死不悔”的人格美追求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到了孟子,则以“充实之谓美”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以张扬社会性实践精神为核心的人格美主张。这些都是文学艺术中含有的具体的人格美思想,并以最概括最鲜明的方式总结了中国古典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文化。艺术审美是客观现实带给人类意识的一种主观经验。这种人类经验并不是某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一种随着不同的种族时代和文化而变化的机能。比如中国传统的诗画艺术中,就蕴含着华夏民族最美丽的文化精神,映射着中华文化特有的心灵境界。而在这种审美过程中,就很容易由于审美心理的一致性和审美习惯的相似性,而形成特有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对于研究群体性的艺术心理现象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摆脱人们心灵的种种束缚。这种束缚包括心灵的困顿、痛苦等等消极方面。在摆脱痛苦的层面上,叔本华讲人生的解脱,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艺术,在沉浸于艺术的瞬间,忘记自我,忘记自己和世界的区别,于是就在忘怀得失中解脱开意愿的控制。艺术能够使人得到精神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在这种过程中,就会冲刷掉种种不良的情绪,暂时抛开生活琐事的烦扰,进入一种“山是山,水是水,长空无碍白云飞”的灵动自由的内心境界。
   
        三、艺术心理中的诸多要素
        
    艺术心理中包含着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等抽象思维,也包含着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情感等意象思维,这些都是艺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在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评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
   
    (一)艺术感知
   
    人们对客观于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感知开始的。艺术创造和接受也是一样,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信息,形成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对客观世界能动的“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
   
    感知又开始于感觉。感觉是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属性作直接反映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的信息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便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类的感觉。艺术感觉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大脑而产生的对该事物审美层面的能动的反应。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觉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许多属性的综合的整体反映。在很大程度上,知觉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创作的角度讲,知觉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实践中对艺术创作特性和规律认识的必要阶段,是艺术创作中对艺术对象的整体把握,对我们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知觉作为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作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二是可以通过感知为艺术创作进而为艺术接受准备丰富的感性材料。艺术感知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许多心理现象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需要、兴趣爱好、注意、动机等都能够在艺术感觉产生中起到作用,下面来一一列举。
   
    1.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欠缺而引起内部不平衡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从艺术心理的角度来说,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牛感觉的必要条件,是创造积极性或动机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造即是精神需要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艺术创造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艺术家们感知客观世界,表达自我的需要;由于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审美、娱乐、求知、休息的多种需要。
   
    2.兴趣爱好
   
    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电造成了人的兴趣的广泛多样。兴趣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向往,并在同一时间内优先关注。比如学生假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或者选择体育运动,或者选择读书画画,或者选择外出实践,就是自己的兴趣使然,也更容易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使人的某种兴趣得以产生,多次的实践活动又使这一兴趣得以持久、深化。艺术生们刚接触到自己的专业时,并非全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多次接触,则可能发现其中的美妙,使认识倾向变得积极起来,越学越有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了积极从事这种活动的倾向——爱好。兴趣是需要的意识表现,是形成艺术感知的心理成分之一,对艺术创造活动起着导向、推动或促进作用。兴趣的个别差异性形成不同的艺术
感知,直接导致了艺术创造的多样。

    3注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曾经指出:“注意是一个唯心的门户,只有经过这一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注意对艺术感知的形成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注意是人的意识心理的一种机能,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是指人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集中指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并且深入这一对象。这是注意的两个不同特性。在艺术感觉中,艺术家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作实践活动中,面对外界多种多样的刺激,而能集中精力清晰地感知事物,专心致志从事创作,就是由于注意这种心理机制起着选择、保持和调节的作用。注意不只停留在艺术感觉的阶段,而是贯穿于艺术创作心理整个过程的积极心理状态,它对艺术对象的选择功能和对艺术感觉的保持功能伴随了艺术创造的始终。
   
    4.动机
   
    注意还有一种特殊形式,那就是好奇。好奇是当人遇到新鲜或不易明白的事情或现象时,强烈渴望关注的心理现象。在艺术心理中,好奇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外反应,而且能成为人的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满足艺术探求、艺术欣赏的需要。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推动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正是由于艺术表达的需要,对事物产生兴趣,被创作动机引导去展开进一步理解、感受。动机对艺术家的艺术感知具有控制能力,会促使艺术家对事物进行清醒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自发的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为不同风格和目的的艺术创作服务。
   
    (二)艺术想象
   
    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为塑造艺术形象所需要的一种特殊的想象,是“一种在过去积累的映象(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表象的心理反映过程”。
   
    想象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心理活动,是伴随着语言和意识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们通过对记忆中感知、表象的认识,发挥艺术想象,依据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创造性地加工、处理素材,才最终完成了艺术创造的过程。
   
    由于它的重要作用,艺术想象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高尔基说过“艺术靠想象而生存”,通过艺术想象,艺术创造者们可以从生活出发,再创造出超越于生活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所以说艺术想象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思维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艺术想象也有自己的特点。①艺术想象具有高度的思维自由性。艺术想象不受时间、空间、人物、事物的制约,只需要根据主题做任意的联想、幻想和推想,可以在万里长空中解放性灵,自由驰骋。②艺术想象的过程是对固有意象的整合过程。即艺术想象离不开平时积累起来的表象材料,并随时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组合,成为新的具体生动的意象。比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将记忆中已有的“春蚕”、“蜡烛”的形象整合为了具有人格特征的执著形象。③艺术想象往往伴随着艺术情感的参与。正是这种艺术情感唤起艺术家的各种记忆,又推动了艺术想象的展开,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来,就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对于人物的同情和从这份动人爱情中生出的感动,激发了缠绵回转的艺术想象,造就了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艺术情感
   
    我们提到过,艺术想象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在情感的催化下创造出超越生活的艺术形象,情感伴随着主观体验发挥着能动的作用。那么我们再来看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艺术心理的一种,在心理学的范畴里,情感反映的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态度体验就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在优秀艺术品中包含的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对集体主义互敬互助精神的肯定,对忠贞的友谊、美好的爱情的赞赏等等,统统都可以称之为艺术情感。艺术情感在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接受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突出表现在艺术给人带来的情感补偿和情感宣泄上,这在心理学上属于情感的可调节性和养生性。
   
    1.情感补偿
   
    人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不足,经过自己一定的努力而得到了弥补和代偿,这就是补偿心理,人可以通过补偿来弥补自己身上的缺陷,减轻心理上的不安。艺术作品的情感补偿作用,指的是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得到社会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体验,使自我感觉在艺术的世界中得到圆满。比如爱情的失意可以在饱含深情的爱情电影中得到暂时的补偿;事业的挫败可以在昂扬奋进的音乐中重拾斗志和勇气。
   
    2.情感宣泄
   
    宣泄本意指积水外流,心理学常通过联想和催眠,鼓励人们以言语的方式,使自己内心中积郁的不良情绪疏导出去得以释放,得到心灵的洁净安宁。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就具有这样的疏导和释放的功能。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米表现情趣,世问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当人被充满美感的艺术所吸引时,必然经过内心的创造,实现情感上主客观的统一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与艺术作品同悲同喜,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
参与人数 2 威望 +10 收起 理由
wwj6486 + 5 有思想见地!学习了。
白水 + 5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0

大神点评3

lujunwen 2011-10-27 09:32:26 显示全部楼层
薄薄 2012-1-4 11:33:23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世怡

24
粉丝数
31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