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转】秦腔,“回颜有术”靠的啥?

来源: 滩簧西乡调 2011-9-26 13:42:0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滩簧西乡调 于 2011-9-26 13:44 编辑

        戏台上秦腔一声吼,台底下百姓同悲喜。1000多天来,此情此景重现西安。   
    一度也成了“黄昏艺术”的秦腔怎样走出窘境?答案是:低票价、高品质,加上关注眼下“草根精神生态”的新创现代戏。
   

        每到夜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门前,一排排红灯笼便齐刷刷亮了起来。三五成群的百姓,走向红灯笼亮处,那儿渐渐人头攒动,喧闹起来。   
    干嘛去?花10元、20元或者30元,听秦腔!   
    “听了秦腔,肉酒不香。”而今的西安百姓很惬意,因为“走得进剧场、听得着秦腔”。与时下许多演出动辄数百上千的票价形成鲜明反差,秦腔在西安走的是“平民路”:培育观众、培育市场、培育健康文化生态,惠及广大百姓。1000多天来,这里演了1200余场,每天上座率都在90%以上,将近50万百姓欣赏秦腔。   
    记者在西安采访,几次走进剧场,先后观看了新编历史戏《五女拜寿》和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前不久再次前往,亲历了现代戏《西京故事》上演时台上台下一样感人的场面。“这出戏我看3遍了,每次都忍不住流眼泪。”一位年轻女观众告诉记者。   
    走平民路   
    偏高的票价,把百姓挡在了剧场门外。剧作家魏明伦曾调侃川剧的“不观之众”越来越多,“秦琼卖不掉黄骡马,顽童奚落,怨得谁来?”   
    秦腔是西北百姓的最爱。曾几何时,民间每办庙会,戏台上秦腔一声吼,台底下满身尘土的百姓万头晃动,他们坐着板凳抱着娃,磕着瓜子,与戏中人一同喜怒哀乐。然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秦腔也成了“黄昏艺术”,如同全国其他地方戏曲一样,观众流失,市场萧条……   
    最近这3年来,秦腔为何能走出困境?“回颜有术”靠的啥?   
    曹禺文学奖获得者、剧作家陈彦告诉记者:“我们的观念转变了。”一方面,要让老戏迷走得进剧场;另一方面,“老派”的秦腔要努力吸引中青年观众。“走平民路”有两层含义,一是名家名团必须放下架子;二是秦腔得有新创作,得关注眼下“草根的精神生态”,把有价值但被浮泛而多变的流行湮没的东西“打捞”出来,写成百姓爱看的现代戏。   
    明确了思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着手打造“西安天天有秦腔”文化品牌。2009年,在得到省“文化惠民工程”资助之后,他们推出30元、20元、10元的“超低平民票价”,但与低票价划等号的是“高品质”——戏曲表演艺术家李东桥、两度获“梅花奖”的李梅等名角儿,都长年坚持在一线演出。   
    他们力推的秦腔新戏,则把许多年轻人拉进了剧场。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新戏,有两类。一是从传统经典中精选剧目,二度创作,使之更亲近如今的观众;二是打造原创现代戏,《西京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今,戏曲研究院有四个专业演出团队。连续几年,开年新戏《五女拜寿》、《三请樊梨花》,新编历史剧《鱼腹山》、《杜甫》,青春版《杨门女将》以及《血泪仇》、《梁秋燕》、《迟开的玫瑰》等原创现代戏,轮番或同时亮相于城市、农村、大学校园的舞台。  
    写平民戏   
       作为全国现代戏创作的重镇,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直努力发掘现代题材,表现现实生活。   
    陈彦历时十余年创作的平民戏《西京三部曲》,因彰显寻常百姓的人性光辉而叫好又叫座。8月底,《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当《迟开的玫瑰》来到宝鸡陈仓在农村户外上演,眼看三四万农民闻讯蜂拥而至,急坏了全国劳模李黑记:“戏太好也让人操心,一下聚起几万人,有谁给挤了、踩了,出了事就是不得了的大事。真没想到现代戏也这么好看,让人看到眼泪巴咂的。”这出戏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里演出时,向来很少看戏曲的大学生们,送上了117次掌声。   
    陈彦告诉记者,他写《西京故事》,灵感来自劳务市场:“我常常路过那个劳务市场,看到了成百上千双渴求的眼睛。他们等待一份工作,或许就是小区清洁工、家务钟点工……这个社会底层群体的内心世界,难道我们不要关注吗?”   
    有专家说,这样的戏,只有站在泥土地上、呼吸着泥土味的人才能够写出来,才能够赢得深深的共鸣。《西京故事》才搬上舞台5个多月,已成为演出市场的大热门,创下演出104场的纪录,视频在网上盛传。许多观众看后说:《西京故事》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情节没多少跌宕起伏,更不见“三五步走遍天下”的神奇人物,但其中有每个人都渴盼的真情……
   
         (文汇报2011-09-24  施雪钧  韩 宏)
参与人数 4 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双王今易木 + 5 值得借鉴!
lujunwen + 5 沪剧有“回颜有术”就好了。
白水 + 5 走平民路 回颜有术
hjdxm + 5 盼沪剧早日有此盛况!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20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大神点评9

雀鸣轩 2011-9-26 17:15:00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平民说明了一切,戏曲从平民而来,离开了,穷途未日。
lizhenmin 2011-9-26 20:42:22 显示全部楼层
秦腔发展的思路和做法,沪剧可以借鉴哦!
朱妙其 2011-9-26 21:21: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应有一定启示作用.
走出"象牙塔",天地仍广阔.
振兴一个剧种,需有一批志士仁人的不懈奋进.
老番三 2011-9-26 22:09:15 显示全部楼层
秦腔“回颜有术”对沪剧有借鉴意义。
   “低票价、高品质,加上关注眼下“草根精神生态”的新创现代戏。”   “走贫民路,写贫民戏”。走贫民路——就是低价票;写贫民戏——就是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搬上舞台。老百姓爱看戏,看得起戏,这就是剧团生存的根本!
    沪剧院团等有关领导部门是不是也该向“秦腔 ”学习点什么?!思考点什么?!作为点什么?!......

lujunwen 2011-9-27 09:22:1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老师上传!
叶子 2011-9-27 12:18:09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千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吼秦腔。  
乔良 2011-9-27 19:17:17 显示全部楼层
这对上海的戏曲院团是一个启发,但低票价的运作必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得以持续。谢谢西乡老师转帖!
金色的沪剧 2011-9-28 02:10:25 显示全部楼层
走平民路,不一定要写平民戏,找到市场能够承受的票价,这不一定是低票价,更不是高票价。
沪剧出生是贫的,解放后,共产党看中戏曲是平民戏,作为政治宣传的媒体,让剧团国有化,和政治化,巩固了政权。但今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起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平民化成了中产阶级,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发达国家靠拢,在这个大环境下,平民戏的高价经济模式是让沪剧可消费的人群消失更快,不是沪剧要战胜全球化经济的有效策略。

然而,沪剧剧团要生存,超低的票价是团队无法长期生存,要解决这二者间的矛盾,沪剧团,院要有共同的意识,让专家来制定统一的票价政策,经济风险管理,先进的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等来跟上时代的要求。

沪剧还是有救的,但时间每天在流逝,机会和选择讲会越来越少。在上海同意美国媒体迪斯尼公司到中国来后,迪士尼公司会更多的抢走了中国年轻人的娱乐市场,开出200 到300 亏的票价更加让沪剧,包括戏曲全部在内的全体分化。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双王今易木 2011-10-2 12:04:50 显示全部楼层
“1000多天演了1200余场,上座率九成以上”,看来黄昏艺术并不黄昏,显示了当地政府脚踏实地落实中央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决心和政绩,对于本土在其位谋其政者,不啻是个考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滩簧西乡调

24
粉丝数
204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