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你认为,沪剧演员每月赚多少才能生存?

上海小步 2011-10-9 00:49:53 显示全部楼层
:“杨飞飞从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一个看着让人心酸的老太太,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字——穷!我常听说,她的儿子们至今还把早已失去原有的呼风唤雨般的号召力的老太太当成摇钱树似的摇到东摇到西。……唉,怜兮!悲兮!哀兮!”
               如果你“常听说······”是真的,“她的儿子们”岂不是都成了“不孝之子”哦!
选择你要选择的 同时也要承受那些必然要承受的 得到的同时也要懂得这一切的代价
spring 2011-10-9 12:17:3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活性炭 的帖子

支持!这样才能让专业演员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去,创作才会有热情。沪剧才会有生机。试问:肚子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心思搞创作?
剑鸣 2011-10-9 13:47:02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有网友称:“杨飞飞从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一个看着让人心酸的老太太,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字——穷!我常听说,她的儿子们至今还把早已失去原有的呼风唤雨般的号召力的老太太当成摇钱树似的摇到东摇到西。……唉,怜兮!悲兮!哀兮!”

可是,以我和杨飞飞、赵春芳老师近40年交往的所见所闻,这位网友的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在物价高涨的当下,说杨飞飞老师富有(指金钱,不是指艺术财富)肯定也不是事实,不过,以“一个字——穷”来形容则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由于“文革”的原因,杨飞飞老师的住房条件一直没有改善(“文革”中受冲击,部分房子被“没收”,“文革”后落实政策,但是,由于被“没收”房子的性质是租赁的公房,因此仍然没有返还,所以至今住房条件没有得到改善),但是,杨老师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子女对她也很孝顺,在杨飞飞从艺70周年时,宝山区政府奖励了杨老师7万元,因此,她多次表示对晚年的生活感到满足。

我们都希望杨老师晚年生活能够更加好,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从精神上、物质上多关心这位老艺术家。但是,千万不要发布不符合事实的言论,以免误导大众。
老猴 2011-10-11 12:57:1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剑鸣 的帖子

       呵呵,我虽然从小跟随母亲看杨飞飞老师的戏,但确实没有像你那样和他们有私下的交往。我始终认为观众对演员的兴趣和好感甚至是崇拜,只有在舞台和观众席的交流之间产生,所以我从不和任何一位演员有私下交往。因为演员是公众人物,关注和了解他们的渠道很多。
    我说杨老师穷,不是贬低,而是同情,是对我们国家的政府组织对老艺术家们的忽视不满。7万对一个近90岁的老太太来说,如果她身体还算健康的话,作为零花钱已经足够了。但对一位泰斗级别的、为艺术奉献一生的、“至今住房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的人民艺术家来说,是不是太微薄了?!我说的心酸,其实是心痛!是为我们的大政府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轻视而心痛!
    我没去过杨老师的家,不知道你说的“住房条件没有得到改善”是个什么概念。但我想,如果杨老师自己的经济积累还可以,或者说儿女们或者是孙辈们也真如剑鸣先生所说得那样孝顺的话,那么住房条件不管政府落不落实政策,自己也早该改善好了。
    我常听说杨老师收徒就收钱,为徒弟们起个艺名也收钱,办演唱会徒弟们谁想上台唱一段,还要收钱。这难道就是杨老师的价值观吗?我宁愿相信就是因为穷,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果这些情况不是事实,那老猴愿意向杨老师及沪剧网致歉!
    剑鸣先生说杨老师是个知足常乐的人,老猴甚感欣慰。但你不能因为杨老师知足常乐就认为她当前在经济、住房等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真的可以了,或者认为她的金钱财富和她的艺术财富一样的富有。你说老猴被一叶障目了,我看你这才是管窥蠡测呢!
    还是让我们一起祝我们大家都喜爱的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吧!
华雨文 2011-10-11 14:04:50 显示全部楼层
赚多少是看死工资还是净收入。死工资沪剧好像是不高的,3000一个月吧,有指标的,必须唱满几场戏才行,超出的算奖金。在这个社会几千块的工资是不算高的,但是有名的演员可以有出场费呀,所以净收入还是可观的,当然没名气的演员就要想办法去赚外快了。好歹退休是事业编制,比老百姓好,一个老百姓纵是公司里的科长,一退休也是平均工资了,所以我认为很多工作不是本人喜欢的,但却可以用来维持生计的,而很多人喜欢一样事物却是不能用来谋生的,最好的就是既是谋生手段又是自己爱好的。
如果只说生存,那几千块在上海也能生存了,当然要开车上下班,住个小别墅,靠工资是不行的。
金色的沪剧 2011-10-11 22:43:03 显示全部楼层
华雨文 发表于 2011-10-11 00:04
赚多少是看死工资还是净收入。死工资沪剧好像是不高的,3000一个月吧,有指标的,必须唱满几场戏才行,超出 ...

有名沪剧演员靠出场费来提高收入,没有名气的沪剧演员赚其它外快来补贴,对沪剧演员长期的生存是一种威胁,现在有名的中年沪剧演员几乎出于上世纪80,90 年代,用当时20,30年以前的成名戏,或唱段来补贴今天的收入不足看来十分可怜(听上去有点“混混”的样子),沪剧演员一定要用开发新的沪剧品种来的理念来吸引观众来提自己高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希望沪剧观众也要贬值中青年沪剧演员靠出场费来满足自己“市场价值”的做法。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陈树伟 2011-10-11 23:28: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bl625 的帖子

说得好!问题是同一单位分配也不公!本人在职时.演员这部戏排不上,工资打六折.演员只能走穴来维持生计.但是能走穴的往往又是有点名望的演员.他们的收入凭不底.一般的演员也不知怎么挺过来的!在职的还不如退休的.一级演员退休工资享受大学教授待遇,近5000元,一般的也有3500.这就是事业单位的待遇.在职的板着手指.盼着早日退休.排不上戏不是他不愿意.而是领导不按排.这是文艺单位工作特性.有些演员长年不见踪影.最后也就离职了.现在的政策怎样就不明了!名演员走穴为发财.一般演员走穴为生计.走不了穴的干熬煎!高薪能养廉吗?只要是贪官再高薪也要贪!高薪就能使演员安心忠于沪剧事业吗?道理是一样的!关鍵在精神!在于他的事业性!以网友的设想年薪50万.30万12万可能吗?社会上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与工人相比己经有很大的不满情绪.政府也正在想法实施分配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不减己上上大吉了!解决社会的分配不公.首先解决单位内的不公才是!
陈树伟 2011-10-12 09:14:5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我们这些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在旧社会称为艺人,更难听的称为戏子!晚年生活多半是很凄惨的!解放后称作文艺工作者,葚至称作为灵魂工程师!社会地位如此的提高是党和人民给的.这一点老艺人彼有感受!这些著名的艺术家目前的退休工资是多少?肯定的说养他们自己该是属富有的了.拖上一帮子孙后代那是没底的了.所以说他们中间没有一个可以用穷一字说话的.前面网友说的兒孙把老太作为摇錢树,拖东拖西的情况属实.子女们为了錢财也太残忍了!生财要有道.人格更重要!
陈树伟 2011-10-12 09:16:2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又錯了怎么回复自己了
老猴 2011-10-12 10:02:0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常看陈老师的帖子,您直言不讳的笔锋令人钦佩。“生财要有道,人格更重要”说得太好了。
   沪剧走到今天,我们常常怪政府不重视,当然政府肯定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但这是外因,而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核心。纵观这几十年来沪剧艺人们为了生存所走过的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好多人选择了认钱不认人,认钱不认艺,认钱不认德。沪剧界就目前的中青年演员中(包括近年来退休的著名演员们)真正具有像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的孜孜不倦、对人格的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者屈指可数。您说得对,真给了50万一年,他们也未必能安心沪剧事业。心已颓废,钱是解决不了的。
陈树伟 2011-10-12 10:21: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猴 的帖子

老候你说得好极了!你很有思想性.哲理性.有文学功底!我们是高小毕业进戏校的文化底子薄该称你老师!请接这一称呼!
老猴 2011-10-12 11:44:0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折煞老夫了。
    您是从事几十沪剧表演的专业沪剧演员,老猴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您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光阴献给了沪剧,献给了舞台,如今虽已退休,却还常常在为沪剧岌岌可危的前景担忧,此心此情让老猴敬重!
   
   
华雨文 2011-10-12 13:32:00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5000块在上海可以生活了,不必太苛求了。人到无求品自高。工作是赚取生活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如果80、90年代的演员至今靠工资在这个社会上是不会发财的,大家都有副业。这个社会是老百姓恨富二代,富二代恨官二代,官二代恨军二代,如不属于‘二代’的就要努力的争当一代,任何财富的积累都是肮脏的,所以任何一个行业,要生存的都是清贫者,中国的体制就是这样的,如果人人是军二代,这个社会就要动荡了。
陈树伟 2011-10-12 18:11: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华雨文 的帖子

哈哈笑死我了!文文说得既有理又有趣!
金色的沪剧 2011-11-8 11:04: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陈树伟 的帖子

旧社会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所谓的现在经济上通俗讲法就是资本市场。沪剧的价值,一班来讲在革命时期,在政治宣传中,她的地位很高,看看毛主席都和我们老前辈的演员握手就懂了。在资本市场中,随着文艺多元话,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百老汇,以及迪士尼文化的引进,其中提到的每一个都有华尔街老板资金的进场,并有政治意识形态的输入, 沪剧在这种环境来来讲,她的商业价值几乎是零。
总的来讲,沪剧的观众的平均年龄在 58 岁,对沪剧传承意义来讲当务之急是要把平均年龄降到 35 岁,沪剧才有真正的希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金色的沪剧

36
粉丝数
83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