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 作者:江明惇

来源: 白水 2011-9-8 11:06:3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9-8 17:53 编辑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 作者:江明惇
(本文原是《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一书的序)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0004.jpg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

作者:江明惇

       王盘声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沪剧艺术家,他在沪剧唱腔方面的创新,对沪剧剧种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听说要出版《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我非常高兴。盘声先生嘱我为书作序,欣然从命之余,多少有些惶恐。

    (一)

          盘声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沪剧演员,而且是一位沪剧唱腔的作曲家。
   
        我与盘声先生相识,是在1958年合作沪剧《黄浦怒潮》的时候,他是该剧的主要演员,我是该剧的编曲之一。(那时我们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六位学生“艺术实践”去艺华沪剧团:陈捷、陈钢、陈鹏年、陈聆群、沈利群、江明惇。为登《黄浦怒潮》节目单,合取了一个艺名:陈利惇。)那时我还是个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二年级的学生,而他已是艺术上非常成熟的著名沪剧演员了。盘声先生为人热情、谦和。我至今还记得和他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各自介绍身份之后,我们说,我们要向你学习。而他却说,“哪里哪里,我们一直在沪剧界里,音乐总是突不破呀。”这句话反映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执著追求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

        《黄浦怒潮》的剧本很精彩,我们初读就被吸引住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使我们激动不已。在导演(也是编剧)的组织下,我们和演员一起分析剧本、设计唱腔(当时叫“定腔”)、编配音乐、排练,直至演出。在整个音乐编创的过程中,盘声先生总是主要人物。“定腔”是个关键,每一段用什么腔、什么板、什么调、如何唱,都要先由担任该角色的演员提出方案,哼唱一下,大家觉得可以就定下来。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或是暂时定不下的,就让演员和搞音乐的人一起研究,专门设计、编写。在“定腔”过程中,盘声先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要确定自己角色的唱腔,还要为很多其他角色的唱段定腔、出主意。他非常认真,对每一个板式、唱腔旋律的走向、节奏处理,一直到唱法、咬字等都不放过。有时已经定好的,导演、编剧已经通过了的唱腔,他还要仔细琢磨。每每直到连排时还要改动唱腔、伴奏。
        在合作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他很多唱腔处理的手法和编创的经验,而且感受到作为一个戏曲音乐作曲家的可贵品格。

    (二)

          盘声先生创立的“王派”,是一个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沪剧男腔流派。真实性和抒情性是共存于“王派”唱腔中的两大特点,二者结合得非常巧妙。王派唱腔,不仅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真实、自然,人物性格、规定情景结合得非常贴切,而且旋律很美,具有很强的音乐抒咏性。就其音乐形态来看,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唱法自然 润腔丰富   盘声先生的发声非常自然、接近生活,他不刻意求高、响、亮,但声音扎实、纯正,不漂浮。他的音量不大,但富有穿透力。音区比较适中(略偏低),整个唱腔就像是生活中的说话一样,使人感到亲切、朴实纯真,很少矫揉造作的“舞台腔”。他的咬字非常讲究,“喷口”功夫(即字头音素的处理方法)很深,因而出字清晰。他的润腔手段十分丰富,音高的绰注、上下颤音比较细腻,音量的收放,速度的催撤等都控制得很好。
   
        二、节奏多变 疏密得当   盘声先生的唱腔,对“板”的掌握很严格,而具体的节奏处理又非常灵活。沪剧的唱词很生活化,每句字数常有变化,这对于创腔者的节奏安排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符合语言节奏的规律,能够让人听清楚唱词,而且要使唱腔富有韵律,让人听得舒服,感到美。盘声的唱腔在唱词节奏处理上是很见功力的。例如《黄浦怒潮》中的“我一死虽然对家庭很不幸,但是为了千百万个家庭谋生存……”上下两句,上句十一字,下句十三字,两句都是三板(六拍),唱腔结构对称、齐整,唱词语义明白清晰,字位节奏疏密相间,变化有致,顿挫得当。虽密集而不仓促,虽齐整而不刻板。
   
        《碧落黄泉·劝慰》中的“长腔慢板”一句“为仔迭格一桩婚事我爹爹甚至于跪在地上来求过我”二十二字的节奏安排,则更为人所称道。
   
        三、旋律舒展 抒情动人   盘声先生的唱腔在叙事中有抒情,即使是朗诵性比较强的唱腔,也总是和内容、感情、人物性格相联系,且旋律舒展流丽,真切动人。“王派”唱腔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很多人作过分析介绍。我再举一个他在《黄浦怒潮》中的唱段《干山万水我能走》中的几句为例:
   
        这是他新创的“反调基本调”的唱腔。林耀华被捕受酷刑后回到牢里,虽疼痛难忍,但革命的信念仍然坚定。这段“长腔长板”的唱段感情很真切,如“像失娘的孤儿常担忧”,“割不断我想你之情,一日如三秋”等处的旋律,多次在高音区作宫调交替的曲折进行,然后落到中低音区,吐露内心的真言。整个唱腔跌宕起伏,像呼唤,又像哭泣,时而焦急,时而哀痛,听来催人泪下。“长腔长板”是沪剧的基本调,一般以叙事见长,很少有人唱出抒情成分这么浓的效果。

    (三)

         盘声先生的唱腔创造,对沪剧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沪剧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剧种,时间并不长。沪剧的唱腔,从流行于民间的小山歌、歌舞小曲,发展到与滩簧戏唱腔相结合而成的“本滩”,再发展为今天的“沪剧”,在音乐上已非常丰富,在艺术上也已相当成熟了。盘声先生的从艺生涯,正经历了从“本滩”发展为“沪剧”的历史时期。他不仅编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唱腔,而且对沪剧音乐程式的发展做了很多原创性的贡献。例如:在“长腔长板”的板式类型上,他扩大了赋子板的表现内容,丰富、提高了它的表现力;新创了“特慢板”——七眼板,使沪剧“基本调”的板式更趋完整,并且丰富了它的乐汇和表现手段。在宫调变化上,他在“长腔长板”的“干板”部分大胆吸收女腔的旋律,形成了男腔中大段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的处理,甚至创作了“反调基本调”,提高了男腔的音乐表现力。在篇式结构上,他首次编唱了多种声腔、多种板式联套的“成套唱腔”。

        沪剧音乐创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一定的传统唱腔程式为基础,根据剧情表现的需要进行变化。还有一种是把整个沪剧唱腔材料拿来重新整合,编出新的唱腔来。前一种是传统的创腔方法,以前的沪剧大多运用此法。后一种是新的专业音乐作曲者常用的方法。王盘声唱腔的创作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的早期唱腔基本上用的也是前一种方法;而后一阶段,大概是《黄浦怒潮》及其后来很多戏的一些重要唱段,大多用后一种方法。有时还和作曲者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创作。他是根据需要而灵活掌握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兼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创作,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专业作曲者虽然音乐基础和创作能力比较强,但对沪剧传统特征的掌握总不如表演艺术家,特别是在创腔与演唱方法的紧密结合,唱腔和表演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是只有表演艺术家参与创作才可能做到的。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有关戏曲唱腔艺术的好书,在这里,不仅集中了“王派”唱腔的精华,而且记录了盘声先生创编唱腔的思考、经验、演唱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他从沪剧音乐发展的高度来探讨唱腔的艺术规律,从而使这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这是十分可贵的。盘声先生曾担任过多年沪剧学馆的教学工作,教学有助于一位表演艺术家自身的理性思考和修养的提高。从书中可以看到,他在编唱这些脍炙人口唱腔时是多么用心。
   
        我们全国三百多种戏曲,有作为、有丰富经验的戏曲艺术家何止千百,倘若都能把宝贵的艺术经验记录下来,集中、提炼、升华,这将是一座宏大的艺术宝库。中国的戏曲园地也将更加繁花似锦。
                                                                              2008年元月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aoju + 5 精华!
薄薄 + 5 经典!
双王今易木 + 5 经典!
贝贝 + 5 谢谢!
啄木鸟 + 5 王老的唱腔最好听!
zxhanmimi + 5 谢谢!
frankwyj + 5 多谢!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5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大神点评18

frankwyj 2011-9-8 14:15:04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无意中翻到了剑鸣老师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报道“祝贺艺华沪剧团成立”的新闻。现在十个年头过去了,果然如当时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某些读者所说如果没有阿公的资金支持,剧团难以生之存。如今广大沪剧爱好 ...
zxhanmimi 2011-9-8 14:40:28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啄木鸟 2011-9-8 18:57:27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先生对王老的唱腔研究很深,学得很真,是业余沪剧圈中传承王派的佼佼者。向白水先生致敬!
娄江沙子 2011-9-8 21:12:54 显示全部楼层
啄木鸟 发表于 2011-9-8 18:57
白水先生对王老的唱腔研究很深,学得很真,是业余沪剧圈中传承王派的佼佼者。向白水先生致敬! ...

同感
白水 2011-9-9 05:38:55 显示全部楼层
敬畏经典 求索真谛 学海无涯 艺无止境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贝贝 2011-9-9 19:02:5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小苏州 2011-9-9 19:17:01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老师沪剧方面的“宝贝”真多,且乐意奉献给广大沪剧网友。感谢白水老师!
七匹狼 2011-9-9 22:52:36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教材 谢谢上传 但愿松江的讲座有这么精彩就好了 如果拿着稿子照读那就浪费时间了
白水 2011-9-13 22:19: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9-13 22:21 编辑

 本文作者 江明惇简介 (摘自 百度百科)

4bac307319a4d9328701b084.jpg

         1938年生,男。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5-1991.4),上海音乐学院院长(1991.4-2000.11)。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三届)成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先后师从达克莱苔夫人(法籍)、辛格尔(俄籍)、勃朗斯坦(俄籍);八岁开始学作曲,曾得沈知白先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阿隆·阿甫夏洛莫夫(美籍)指导。1950年入行知艺术学校音乐组学习,1952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修钢琴和作曲;1956年直升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1958年留校,在民族音乐研究室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教研状况:自1960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多门专业课程,并指导音乐理论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和专题研究;197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着手“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的重建工作;1979年在该院建立“民族音乐抢救小组”,担任组长,组织了对濒临失传的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歌、说唱音乐等的录音、录像工作;1982年开始从事对中国佛教、道教音乐的收集和研究。   教授课程:博士研究生论文指导。
  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民歌。
  获奖情况: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主要著述:
  专著   《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2年出版;
  论文   《试论江南民歌的地方色彩》、《关于民歌特征的美学思考》等;
  编著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教学用的全国高等师范音乐教材),1989年编写。
  主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以及《中国佛教念诵集》、《水陆法会》、《中国道教斋醮仪规》等多集录音录像专集。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双王今易木 2011-9-18 00:26:31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白水老师上传!
白水 2012-8-6 09:17:29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情系沪剧 百姓爱戴王老
01-IMG_9212-1.jpg
衷心祝福王老健康快乐!

        王盘声老师在谈到《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这本书时说,这本书的序写得好,有助于对沪剧唱腔的学习,这篇序是江明惇写的。很多人不知道江明惇,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六位学生“艺术实践”到艺华沪剧团:陈捷、陈钢、陈鹏年、陈聆群、江明惇。为豋《黄浦怒潮》节目单,合取了一个艺名:陈利惇。江明惇后来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  白 水 2012年8月5日下午记于黄浦区中心医院住院部)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黄成林 2012-8-6 10:53:4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江老师上传!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白水

40
粉丝数
35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