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chqyhsl 的帖子
深有同感.
不是我对老戏有恋癖,而是老戏中确有精华存在.沪剧的卖红菱.小分理.绣荷包等,就是在挖掘.提高后呈現在今天的覌众面前的.錫剧情况大致相同.
越剧可就走在沪剧前头了.越剧的乂桶记(九斤姑娘).玉蜻蜓.打金枝等,经挖掘后已成为常演不衰的精品.保畄节目.据说九斤姑娘还成为了越剧学舘的启蒙教材,这样培养出的新人,起点就高.
所以,老戏中是有精华的,就看你想不想去挖,带着什么眼光去挖.
略微说一说沪剧和越剧.
四十年代沪剧大演西装旗袍戏的时候,越剧沒有落后,也新编或改编了大量吋装戏,如家.雷雨.秋海棠等.但一出祥林嫂,我个人认为,把当时的沪剧远远甩在了后面(主要指思想.主题.立意,而非单指艺术).即便如此,越剧沒有停畄现状,又出现了红楼梦.梁祝,从而找到并突破了越剧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越剧当年二条腿走路,进退自如的选择是正确的.反观沪剧,她在时装戏中乐不思蜀,最终与传统戏失之交臂.我在一篇小帖中略谈过这一结果的利害得失.这种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多样的,但可能也跟上海人的性格缺陷有关.当然,越剧如今也面临着困难,但这是共性的.
以上纯属我不太成熟的想法,仅与先生交流而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