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黄浦怒潮》中唱腔的创新

来源: 白水 2011-8-14 06:56:2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白水 于 2011-8-14 07:04 编辑

沪剧“王派”唱腔艺术欣赏
——《黄浦怒潮》中唱腔的创新


沪剧《黄浦怒潮》创作于1958年,是根据王孝和烈士事跡编写的。剧中首次在沪剧中运用了男女声两重唱,在“写遗书”这段唱腔中,开创了沪剧男声成套唱腔的先例。

《黄浦怒潮-夫妻分别》首次在沪剧中运用男女声两重唱

   “夫妻分别”是《黄浦怒潮》中一段重要对唱。
    这段唱腔,运用的是沪剧中最常用的[长腔中板]。林耀华所靣对的是为之献身的党,是自己的妻子,所以在起唱时,都运用了“以白引唱”的手段。
“以白引唱”,是“王派”唱腔的一大主要特点。不用引子,不用音乐过渡,直接由念白起唱。如:“感谢党如此关怀我”,其中“感谢党”为韵白,“如此”是过渡,“关怀我”则是自然起唱。又如:“为了读书求上进”;“想不到阿瑛转变得如此快”,使人听起来觉得亲切、自然,接近生活语言。
著名的音乐家陈沙梅先生曽对此大加赞赏,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这种方法在任何剧种、任何流派所没有的。你看,你看,他(王盘声)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地就唱起来了,‘念白’与‘唱腔’之间是那么的自然,衔接、过渡是那么的了无痕迹。听他的唱,我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唱起来的,太自然了。”
唱与白之间,没有了音乐的过渡,既自然、生活化,又使角色与观众的情绪得以融合连贯。这样有利于人物性格的发展、剧情的推进。
这段对唱,最后运用了男女轮唱、合唱(两重唱)的形式,充分表达了同心为革命,患难与共的夫妻情。


《黄浦怒潮-写遗书》开创了沪剧男声成套唱腔的先例

沪剧表演艺术家王盘声在“写遗书”这段唱腔中,努力表现男主人公林耀华身陷囹圄的革命气节,在英勇就义之前,写了三封遗书,一封勉励战友继续战斗,一封告慰父母,一封嘱咐妻子。信中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政府的残酷暴行。
整个唱段共43句,分成四个段落。从[阳血]起腔(一身正气凛然的精神面貌)——[散板]接[三角板](情绪坚毅而开朗)——基本[中板](情绪转为深情而內疚)转[赋子板](对夫人的最后留言,表示了死而后已的决心),最后以两个铿锵有力的呐喊“寃枉!寃枉!”归于“为我把寃伸”[三角板]甩腔,结束整段唱腔。唱腔还适当吸收了京剧运腔的白口和韵味,运用胸腔共鸣来加强音色厚度,増强阳刚之气。第二封信告慰父母,曲调运用了基本调的[长腔中板]。原来一板三眼4/4拍的节奏,他以不变的旋律表现对长辈的孝顺和亲近,同时在节奏上改打双板,以2/4拍一板一眼的打法加强力度,烘托人物对反动当局的仇恨和愤怒。
整段唱腔板式按排有致,情绪变化的发展合情合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以及对革命与家庭无比的热爱。《黄浦怒潮》-“写遗书”开创了沪剧男声成套唱腔的先例。

(本文参考 王盘声、庄永平、褚伯承的文章编写)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白水

40
粉丝数
35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