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曲论探要(二十六)
返回列表
曲论探要(二十六)
[复制链接]
来源:
朱国桢
2011-8-7 18:25:50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9
滩簧西乡调
2011-8-8 08:04:22
显示全部楼层
"79年回剧团,又将此教材给青年演员用。但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已经会唱很多段子,不屑一顾这类东西。 81年,我为了证明“字正腔圆”的理论,开始写“沪韵正音”。尔后,又以沪韵正音的理论,来改写“曲论探要”,并尽可能将众多名家的唱法拿来作比较。也许,让我用口述的方法来论述,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可惜,没有人要听。……"
伤感!!如此一篇热诚热心竟无人应对。这样下去,沪剧怎么还能有春天呢?!
朱老师,昨天翻看去年“西乡调与松江”研讨会名单,见先生大名赫然其中。甚是遗憾当时没能认识您。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觀眾朋友
2011-8-8 11:05:36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文章,本觀眾朋友向朱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朱国桢
2011-8-8 11:27:4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hen9001
2011-8-8 11:55:57
显示全部楼层
"用口述的方法来论述,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确实如此,深有同感!
但,文稿是资料,有保存的必要.这一点,您做得比我好得多.我是仗着自己目前记忆力还可以,曲谱等书面材料用过就"笃脱"的(如是电脑文档,则还留着备查).
认为"曲调是作曲家的事".
持此观点者,业内外都大有人在!
所以,自从实行"作曲制"后,戏曲的新流派就极难再冒出来了(领导"钦定"的或艺人"自封"的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沪剧新迷
2013-9-4 23:16:4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皇兄
2013-9-13 12:34:0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仙人球
2013-9-14 08:26:4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戏迷交流
沪剧视频
手稿文献
沪剧动态
原创达人
原创达人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朱国桢
好友
发布
35
粉丝数
11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