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戏曲的生命力

来源: 平湖秋月- 2011-7-25 13:55:22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到一篇转载的文章,提到古老的戏曲与年轻的面孔问题。我是新兵,无发表评论的资格,好在可以发新贴,说点观后感。从古老的戏曲与年轻的面孔这个命题透视过去,看到的是一种令人焦虑却又有些无奈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年轻的面孔会对古老的戏曲如此冷漠,不屑?回顾历史,也许能找到一些原因。其一,戏曲文化带断裂。文革浩劫批判戏曲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妖魔鬼怪歌功颂德,一扫而快之!百花凋零,人才流失,艺术生命受到摧残!毁于一旦,易;建于几代人,难!戏曲的生命力在于艺术上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其二,戏曲爱好者出现断层。当时的青少年乃至咿呀学语的儿童,是在几出样板戏铺天盖地的高压宣传中成长起来的,戏曲文化观念被扭曲。文革结束,没等戏曲振兴,港台的校园歌曲、流行音乐、迪斯科已蜂拥而入,适应了人们释放心情的需要,占据了舞台,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了邓丽军、“四大天王”、“小虎队”等等明星的麾下。直至今日,台上一声“你们好吗?”,台下千万人呼应!疯狂程度已经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把他们再拉回戏曲爱好者的队伍?未免晚矣。抓新生一代才能亡羊补牢。巩固老年,稳住中年,培养青少年,从普及和提高戏曲艺术的欣赏力做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平湖秋月-

17
粉丝数
1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