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我的沪剧缘(2)

来源: 平湖秋月- 2011-7-21 03:33:5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五十年代出生的朋友们都会清楚记得,每天按时打开无线电,听取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是接受戏曲传播的主渠道。偶尔,家长带着去大世界去玩,照哈哈镜,看杂技,看戏曲,从这个场子窜到另一个场子,东听听西看看,乐不思归!从大世界出来,再到转角上吃一客生煎,或到对面弄堂口喝碗鸡粥,或者到光明中学旁边来客排骨年糕,那简直是太幸福了!那时的我,幸福到看的戏曲基本忘光了,只记得嘉定锡剧团演出的《三看御妹》。呵呵!到剧场看戏往往由家长的爱好所决定。爷爷喜欢常州滩簧和评弹,记得我小时候就陪他在大众剧场看无锡锡剧团的全本《珍珠塔》,到西藏书场和仙乐书场听说书。父亲喜欢京剧,看戏是在共舞台,天蟾舞台。还有一位表舅带我到大同戏院看了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在我的记忆里,沪剧只看过一场,是在美琪大戏院看的《芦荡火种》,由筱爱琴、邵滨孙解洪元石筱英等老师演出的,印象十分深刻,至今历历在目!再就是学校组织在蓬莱电影院看了戏曲影片沪剧《星星之火》。说来也奇怪,我那时就喜欢邵滨孙老师那高亢,激昂的唱腔。在无线电里跟着学唱“教育杨桂英”那段,这应该算我唱沪剧的开始吧。几十年过去了,那段沪剧我至今不忘。遗憾的是,没有人指点、引导,我学唱沪剧只能是浅尝辄止。
直到1969年,我在上海煤气公司所属的杨树浦煤气厂参加了工作,与沪剧又有了接触。那时候,上海沪剧团根据星火日夜商店的事迹创作并演出了《雪夜新风》,真是风靡浦江两岸。由陈瑜老师担当主演。受此影响,我们公司的王宝星,徐先元和赵志英、夏美丽等几位沪剧爱好者一起,创作了一个反映煤气抄表工人先进事迹的沪剧折子戏剧本—《抄表新风》,请上海沪剧团的万智卿老师作曲并导演。《抄表新风》一炮打响,应邀在上海各种场合演出,直至后来参加北京调演,出尽风头。演出剧本收编在国务院文化领导小组出版的一个册子里。那时侯我目睹了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与沪剧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可惜没能进一步打开沪剧这扇窗。但对沪剧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一步。(待续)
参与人数 7 威望 +35 收起 理由
xiangsheng1947 + 5 回忆往事
大懒猫 + 5 娓娓道来……
hjdxm + 5 有味
白水 + 5 想起当年小时候……
淼淼 + 5 真实!
lujunwen + 5 好故事哦!
念杨 + 5 听你讲那过去的事情,开心。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5

大神点评4

念杨 2011-7-21 09:11:41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平湖秋月的续篇,觉得每一个喜欢戏曲喜欢沪剧的人,好象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你说的那个时代,我还在扬州哪,也听说过“家住扬州杨家村,我名三字杨桂英”的故事的。
在莲灯房间听你唱过,怪不得唱得那么流畅!原来你早就会唱“教育杨桂英”的啊!
祝大家新年快乐!笑口常开!万事如意!
chen9001 2011-7-21 10:40:29 显示全部楼层
<抄表新风>,沪剧表演唱(属"说唱"类),当时确实风头出足.
所用曲调也都是传统的,不象学习"样板戏"时期的<红灯记>,"沪剧"味寡淡,不时翻"高腔".
平湖秋月- 2011-7-21 11:04: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念杨 的帖子

哈!年纪大了喜欢回忆往事。这段经历在自己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吐不快。能够引起同辈人的兴趣,我的心愿足矣。星星之火的唱段,不同时期学唱,感受也不同。最近看了七彩戏剧和金色频道介绍沪剧老艺术家的节目,进行了一次沪剧的扫盲。所以在莲灯温故。
平湖秋月- 2011-7-21 11:14:5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你对《抄表新风》的艺术定位很准确,属于沪剧说唱类。谢谢指点!万智卿老师的作曲对该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平湖秋月-

17
粉丝数
1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