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好一朵茉莉花》源自六合《鲜花调》
其清代手抄本“现身” 六合已在申报中国民歌之乡
江苏民歌《茉莉花》发源地南京六合区正在积极申报中国民歌之乡,目前已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审核通过。《茉莉花》从流传于六合地区的《鲜花调》改编而来。在评审会上,一册清道光年间的手抄《鲜花调》曲本展现其“庐山真面目”。
自小就听《鲜花调》
戴上白手套,轻轻翻开已经泛黄的手抄本《鲜花调》,那熟悉的旋律似乎已经跃然纸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鲜花飘飘在奴家,奴欲采枝戴,又怕看花人儿骂……作为《鲜花调》的第六代传人,李亚太从小就受家人熏陶,可以说是听着《鲜花调》长大的。长大后,当李亚太偶然从广播里听到《好一朵茉莉花》时,突然想到了旋律极其相似的《鲜花调》。他向父亲李云龙寻求答案,但父亲却说自己唱的是《鲜花调》,这是父亲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的,而爷爷奶奶又是跟自己的父母学唱的。《鲜花调》的旋律为何与《好一朵茉莉花》如此相似?这成了李亚太心中的一个谜。
《茉莉花》源自《鲜花调》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好一朵茉莉花》。同年7月,中央电视台来到了李亚太家拍片,说是寻找《好一朵茉莉花》的“根”,随行的一位老者正是把《鲜花调》改编成《好一朵茉莉花》的作者何仿先生。
时光倒流至1942年冬天,当时年仅14岁的新四军小文艺战士何仿在金牛山下采风,被婉转悠扬的《鲜花调》所吸引,于是记下了歌谱。1957年夏,何仿所在的前线歌舞团进京汇报演出,他将《鲜花调》改编成《好一朵茉莉花》,并将内容由唱金银花、玫瑰花全部改成唱茉莉花,演出一炮打响。此后,该版本的《茉莉花》传遍海内外,广为传唱。虽然是《好一朵茉莉花》的搜集整理者,但何仿却一直不见其真容,当何仿在李亚太家看到这份祖传的曲本时,激动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而李亚太心中的那个谜,自然也有了答案。
曲本曾险被烧毁
其实对于《茉莉花》的发源地,一直众说纷坛,但在李亚太看来,家中祖传的这本《鲜花调》,应该是最好的证明。李亚太同时展示的,还有一个与曲本同时代流传下来的简板,“父亲李云龙少时随爷爷奶奶漂泊江湖,就靠着这个简板和曲本。”不仅如此,李亚太的祖上也是以卖唱为生,简板和曲本成为家中赖以生存的工具。但在“文革”期间,《鲜花调》曲本却险些被付之一炬。李亚太告诉记者,其实家中各种曲本足有3箱之多,但《鲜花调》曲本因是代代相传,父亲尤为珍惜。在遭到破坏时,父亲情急之下在怀里偷偷藏了3本,而其中的一本正是《鲜花调》。在李亚太看来,这是机缘巧合,更是缘分。
据《六合县志》记载,早在周代,六合即有民歌民舞结合的乡人傩会流行,民歌在六合演化传承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统计,流传下来的六合民歌有100多首,其中被省市区收入非遗名录的有48首。六合民歌的传承始终没有间断,至今六合民间仍然活跃着一支民歌手队伍。
(阮超 郭妍 薛玲)
【相关链接】
《鲜花调》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