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戏迷交流
›
《上海戏剧》杂志主编悲叹 专业文艺期刊衰落 ...
返回列表
《上海戏剧》杂志主编悲叹 专业文艺期刊衰落
[复制链接]
来源:
寄生草
2011-7-8 10:51:38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上海戏剧》杂志主编悲叹 专业文艺期刊衰落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张裕 2011年06月03日15:55
与近年来文艺批评的式微相对应,曾经是文艺批评重要阵地的专业文艺期刊,处境艰难。它们有的被迫“关停并转”,有的从月刊缩减为双月刊甚至半年刊,还有的蜕变成了供人发论文以评职称或刊发“软广告”的东西,通过卖版面为稻粱谋。
《上海戏剧》杂志主编胡晓军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光是戏剧期刊就有40多家,如今还剩一半不到,而坚持刊发戏剧艺术评论的,更只有寥寥数家了。
阵地丢了
专业文艺期刊,读者对象大多是从事某一门类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它报道业内新人新事新现象,评点新探索新动向,同行间交流心得交换见解……各种形式的文艺评论总是一项重要内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重要的文艺问题讨论皆由专业期刊发起并展开,争鸣、交锋、思想碰撞,推动着文艺一次次突破有形无形的禁锢,创新前行,当时盛景,不少中老年文艺界人士至今记忆犹新。
不同于当时在大众媒体上同样活跃的文艺批评,期刊的探讨更专业,更具理论性和学术性,因此有着独特功能。专业文艺期刊,是同行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平台,也是新人学习借鉴、提升自己的一种教材。
但是如今,诸多这样的期刊衰落了。原因很多。
钱是个问题。一家文艺期刊的主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期刊一年得到的拨款是60多万元,有6位编辑,编辑们的月平均工资3000元——够低了吧?再付掉印刷、邮局发行等等费用,结果一定是亏损。他这当家人得想方设法“创收”30万元,才能勉强维持生存。杂志每期印刷4000本左右,一半赠送。不送,能省点钱,但“社会效益”缩水更甚,编辑们更难打起精神。
登广告?《上海戏剧》杂志副主编张文军反问:“我们这类发行量不过几千份的杂志,上哪儿找商业广告?”
缺钱问题的背后有别的问题,比较深。而缺钱的后果,比较惨。
版面卖了
为了生存,不少期刊或明或暗地卖版面。
一是卖给那些为晋升职称而不得不写论文、发论文的人。据透露,一篇论文一般占2页,每页一般收2000元“编辑费”。
二是与单位或个人“合作”。比如给一部作品或某个创作者做“整体包装”,封面+彩页+若干篇文章,收3万元;也有“不整体”的,将有关某人某作品的文章的标题在封面上拉一条隆重一下,也能卖一两千元。
还有一种变相卖版面的方式,就是文艺期刊招徕二三十家“理事单位”,每家掏2万元,双方签协议,期刊承诺每年给“理事单位”各刊登多少篇宣传文章。有知情人士说:“文艺期刊容量有限,这许多‘软广告’一扎堆,当然就成了这些‘理事单位’共享的内部刊物,不要说它哪里还能挺直腰杆搞文艺批评,想搞也难找地盘了。”
要让文艺批评独立、公正,它的阵地就必须独立、公正——要让专业文艺期刊体面、有尊严地活着。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石俊就说:“有关方面应该关注恐怕遗忘已久的文艺期刊了!要对它们做一下评估,对那些能够发挥文艺批评独特作用的刊物,应该扶植,使其经济独立。”
“终极评论”
且不说刊物质量,即使假设质量一如从前,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读专业文艺期刊,也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也藏着一连串问题,比如文艺界学习钻研业务的劲头衰退之类,也比较深。
与此同时,今天还有什么人愿意给专业文艺期刊写文艺评论,更是个问题。
文艺批评的阵地虽然萎缩,但诸多当年活跃于此的文艺评论家并未失业,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了“评奖”系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直言:“某种意义上,文艺批评的功能已被文艺评奖取代,各式评奖已经成为对文艺作品最权威的‘终极评论’。文艺作品和创作者一股脑儿奔着‘终极评论’而去,谁还在乎专业期刊的文艺批评?”
一位文艺院团的负责人说得更直白:“专业评论越来越少,跟越来越‘无足轻重’有关。现在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争取评委们的青睐,文艺评论嘛,夸你的看看当然高兴,但有用吗?骂你的看得心头阵阵不爽,何必看?”
既然吃力不讨好,评论家们当然灰心,懒得写。而且,有了评奖的权威体系作参照,批评家对作品是褒是贬,往往就患得患失起来,因为公开在期刊或大众媒体上发表评论,需要担负话语责任甚至人格责任。罗怀臻分析说:“批评家写文章,如果对某作品多有褒奖,而这一作品获了奖,那么,他就会被怀疑是‘托儿’;如果挑刺甚多,而这一作品也获了奖,那么他的眼光会被质疑。”
进了评奖系统的人,爱惜羽毛,轻易不肯落笔;那些“处江湖之远”的“在野”批评家,则或以当评委为目标,奋力攻关而“功夫在诗外”,或终于心冷,弃笔离去——你也不写,我也不写,文艺批评的日渐凋零也就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崔延)
评分
参与人数
4
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贝贝
+ 5
悲……叹
白水
+ 5
悲……叹……
淼淼
+ 5
难啊难!
小荷花
+ 5
谢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总评分 : 
威望
+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5
朱妙其
2011-7-8 21:41: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寄生草
的帖子
我原订有一份戏曲刊物.前年此刊登出一小戏剧本,质量之低下令人惊讶(初学者水平),明显是关系稿,人情稿,让人寒心.此后我再不订此刊,也基本不看它.现在刊物陷入困境,原因多多,但仅凭此一条,便可失去读者,自掘绝境.因此,刊物从自身找找原因,恐怕也是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朱妙其
2011-7-8 22:11:31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有一份中国音协办的<词刋>,选稿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所用作品上乘,深得词作者喜爱.我与外地朋友交流得知,他们不仅自己订阅,还热情介绍给同好.业余作者不怕刊物选稿严(这样反有奔头),就怕刊物用关系稿,人情稿,因为业佘作者只能望洋兴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娄江沙子
2011-7-8 22: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贝贝
2011-7-9 09:57: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11-7-9 10:23 编辑
办杂志难,办戏剧专业杂志更难。本来有五花八门戏剧:京、昆、越、沪、淮、锡、甬、评、滑、什景等,现在戏剧不景气,大剧团都在吃老本。沪剧院演一场亏一场,不演不亏,吃老本。专业杂志没什么内容。无可奈何花落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寄生草
2011-7-9 20:27:05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上海戏剧》我是一时手痒的转贴。看了朱妙其网友的回复,倒也觉得,这种杂志早点关门算了,成了人家发稿的平台了,对不起国家给版号和刊号。
对于文艺团体,我虽不是很了解,但是也略有耳闻。上海美术馆也是ZF拨款的单位,他们以前就是日夜电灯通明的,我一朋友进去上班前几天,下班顺手关了灯,第二天就挨了骂。他不解,领导解释说,你不用电,不亏本,明年如何再申请更多的财政拨款。我想如此想法的人一定不在少数。而这本杂志,还有那个沪剧院也难保不是这种思想,我干吗要发展业务,我就是要亏,或是打个平手,反正我们是为ZF锦上添花的,宣传的喉舌,何必为政府创效益呢。
我们国家的网站有几个在赚?我想如果这个沪剧网是沪剧院的,那可能就不要付费了,因为办了再差也有人会买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寄生草
好友
发布
34
粉丝数
1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