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杨飞飞的沪剧之路

来源: 赵琼 2011-6-23 22:09: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hym0318 于 2011-6-30 22:54 编辑

大家好!
       我受原宝山沪剧团著名导演江建平之托,转发他为祝贺中国沪剧网“杨派”艺术栏目开栏所写的回忆我母亲艺术之路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杨飞飞的沪剧之路
                —热烈祝贺中国沪剧网“杨派”艺术栏目开栏

        杨飞飞原名翁凤清,小名阿清,生于1923年,浙江慈溪人。
       阿清儿童时代就酷爱戏剧,经常跟着小姐妹一起“混”进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去看戏。她最喜爱看的是南方歌剧、武林班和蹦蹦戏。
       阿清虽然没有条件读书,但她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别强,只要看过的戏,九腔十八调她都会哼上几句。尤其是扬州戏《五子哭坟》她最爱唱,哭戏唱得比台上的演员还卖力,这些自幼在艺术上的熏陶为她日后进入演艺界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养料。
       阿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又经常失业。迫于生计,阿清12岁就离开父母去学文明戏,拜胡铁魂为师,学文明戏要有艺名,开始师傅为她起名胡美琴。后来,文明戏团内有个编剧叫朱义很喜欢阿清,提议她姓翁名飞飞,叫起来响亮,阿清从此挂牌艺名叫翁飞飞。当时的文明戏台上讲的苏州话和国语,实际上就是方言话剧。翁飞飞在文明戏团内人虽小但聪明,很会演戏,凡文明戏团内演童子生的角色全由她包了。后来文明戏班子进入大世界演出,当时大世界底层有个“儿童申曲班”。翁飞飞在文明戏《王文与刁刘氏》里演配角蕙兰,戏要等到最后闭幕前才上场作证词,化好妆后的她就串到申曲场子里,观看儿童申曲班演出的《杀子报》,看得她出了神。文明戏场子里到处找蕙兰上场,急得朱义老先生满头大汗,赶到申曲场子里一把将她拖到后台,她才回过神来,哦,误了场!这次误场后,使朱义老先生知道翁飞飞喜欢上儿童申曲班,因为文明戏里没有唱,而她特别喜欢唱。后来经朱义老先生推荐,去拜儿童申曲班丁婉娥为师。但按当时的规矩要交一百元拜师钱,她哪里拿得出一百元钱来呢?幸亏丁婉娥老师的开恩才免了拜师钱。只要举行个仪式写上三年关书(关书即师徒合约,规定三年内的经济分成等条款),拜师按规定要改姓,丁婉娥当时的丈夫叫杨炳华,丁老师为了尊重自己的丈夫,故把学生的姓改成杨姓,因此翁飞飞就改成了杨飞飞,就这样杨飞飞的姓氏叫到现在。
       杨飞飞在“婉娥儿童申曲班”受到严格的训练。丁老师有个规矩:当天教当天必须学会,如果背不出唱不好就要戒尺伺候。杨飞飞经过多年这样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套唱、演俱佳的真功夫。当时唱戏是没有扩音机的,为了要练就一付唱得响、送得远、听得清的好嗓子,她每天提早到场子,一个人站在台上对着空荡荡的观众厅练唱。晚上大世界散场,京剧场子很大,在没有人的时候她就唱给一位开电梯的老伯伯听,请老伯伯示意评定,杨飞飞在台上哇哇高唱,老伯伯在最后一排静听,如听不清老伯伯就摇头,听见了就挥挥手。杨飞飞从小喜欢悲剧,为了要演好人物,常常对着镜子做表情,睡在被窝里闷唱,在她年轻时就感悟到演悲剧的真谛。杨飞飞认为感情的东西没有技巧可言的,用你自己的感情去体会剧中人的感情(将心比心),作为演员,自己不感动自己怎么去感动观众?必须自己要掏心掏肺才能感动观众。
       杨飞飞从文明戏到“婉娥儿童申曲班”,靠的是一“学”、二“练”几年如一日。有句行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三年满师后,杨飞飞就离开了“婉娥儿童申曲班”。
       1942年经人介绍,杨飞飞加盟沪剧界有“半壁江山”之称的文滨剧团。当时的文滨剧团人才济济、名角云集,要想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剧团排练《碧海春痕》安排杨飞飞在凌爱珍主演的戏里扮演主人翁的妹妹,这个角色虽然是配角,却是个悲剧的人物,因遭姐夫强暴后被卖到船上,她就投海自寻短见,在投海前杨飞飞有一段动人的唱段,她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设计了一段凄惨委婉的唱腔叫“投海曲”,再配上钢琴伴奏的波涛汹涌的海浪声,当年杨飞飞那段“投海曲”唱得情感真挚、如诉如泣,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因而一举成名。她的特有韵味也因此在观众中产生了影响。“投海曲”可以讲是“杨派”唱腔在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1946年抗战胜利后,文滨剧团已很难维持“一枝独秀”的局面,当年的那些名角纷纷离团组建自己的团队,杨飞飞和她的爱人赵春芳也各自离团,邀请了丁国斌、凌爱珍、钱逸梦等一起合作,组建了正艺沪剧团。正艺沪剧团第一个打炮戏《富贵贫贱》,杨飞飞以一曲“迷魂调”再次走红沪剧舞台。当时剧团拉主胡的是杨飞飞的胞弟毛羽,他为姐姐演唱这段“迷魂调”花了不少心血,在板式及音域上进行了加工,使这段“迷魂调”缠绵徘徊,迷倒了无数的观众。
       杨飞飞演唱艺术的形成到成熟期是在解放之后开始的。1949年由杨飞飞、赵春芳、丁国斌任团长和付团长,成立了勤艺沪剧团。解放初期,艺人翻身感强烈,积极要求上进,剧团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戏,老舍的《方珍珠》、歌舞剧《罗汉钱》、《小女婿》;根据柔石小说改编的《为奴隶的母亲》;巴金的《家》、《春》、《秋》;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巨作《复活》改变为《腊梅花开》。这些精品力作连续在明星大戏院演出了五年之久,在沪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为杨飞飞创造的“杨派”艺术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杨飞飞在《为奴隶的母亲》中扮演春宝娘、《家》里分别扮演梅表妹和瑞珏、《妓女泪》中的金媛等等,以她朴实无华的扮演艺术塑造了无数性格各异人物的艺术形象。大量的精彩唱技,使这些剧目显得质地醇厚,因此,这些剧目以及经典唱段在她的演艺生涯中有着永恒的位置。
       这些经历证实了一个道理:表演艺术是门实践的艺术,得不断去做、在实践中体会、去深化,艺术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杨派”唱腔的独特韵味在观众中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一些专业沪剧演员为塑造人物常常借鉴“杨派”唱腔中的某些元素,观众听后就会产生反应,报以热烈的掌声。
       杨飞飞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为塑造好被人尊敬的英雄人物,她对自己的唱腔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在其代表作《两代人》、《腊梅》、《南海长城》、《渔港新歌》、《第二次握手》等剧目中增加了高亢明亮的成分,在演唱《两代人》“赵彬就义”一场戏时,为了表现共产党员李华的英雄气概,杨飞飞把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在《徐策跑城》片段唱的“徽调”和“二簧倒板”融化在沪剧曲调中,使这段唱腔变得刚柔相济,高时清朗嘹亮,低时柔和婉转,大大提高了原有曲调的表现力。
        杨飞飞认为,传统沪剧曲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沪剧的原味,作曲家应在过门和配器等上多下功夫,使它更新颖更时尚。
       著名的“杨八曲”即《妓女泪》中“千里寻子”一折,杨飞飞就是根据规定情景,运用沪剧中的八种传统曲牌加以变化丰富,创造出一组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音乐性很强的套曲。
       第一曲从“凤凰头”开始,接唱“迂回调”连“长三送”唱“中板”,共12句唱词,以借景叙情,追忆幸福的往事,最后一句用甩腔转接“中板慢唱”,揭露日寇侵华……。整个“八曲”曲曲相接,丝丝入扣,诠译了金媛一生的悲惨遭遇。可以说“杨八曲”是沪剧传统曲牌与戏剧完美结合的典范。
       1962年5月,上海音乐家协会选中了“杨八曲”这个剧目,以曲牌联奏的形式参加第三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由勤艺沪剧团的全体乐队人员在音乐厅演奏了这首琴弦上的“杨八曲”,极其传神地传出了“杨派”唱腔的原韵,感人至深。
       “杨派”艺术不断创新自成一绝,全靠她超人的记忆和惊人的音乐天赋。她对沪剧曲牌烂熟于心,并深知各种曲牌的艺术用途。她对每个角色做足功夫,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每段唱段的处理都非常认真,在声腔处理上十分细腻,使曲调服务于人物,让声腔跟着人物的感情走,她讲究字正腔圆,追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1979年,花甲之年的杨飞飞仍然以极大的热情革新自己的唱腔,在《第二次握手》的唱腔设计中,在朴实委婉的基本特点上增加了欢快明亮的旋律,丰富拓展了“杨派”唱腔。
       不久前,在一次纪念活动上,有几个业余演员在唱《第二次握手》中“归国”那段唱段时,她们个个精神饱满唱得声音明亮,杨飞飞老师被她们的精神所鼓舞,并走上去和她们一起合唱,接着杨飞飞的弟子们也纷纷涌上舞台,汇成了几十人的大合唱。她们个个怀着满腔热忱唱得热泪盈眶。当时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震撼了台下的观众,也使我深深感受到“杨派”艺术的无穷魅力。
       198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宝山区文化局在人民大舞台为杨飞飞组织了一次以个人名义命名的《杨飞飞流派演唱会》,这是一场盛大的较全面地展示杨飞飞几十年来对沪剧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演唱会。
       1988年,杨飞飞凭借唱腔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荣获“中国金唱片奖”的殊荣。
       2008年2月,杨飞飞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代表性传承人”的光荣称号。
       2010年4月,杨飞飞荣获中国文学界联合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戏剧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
       杨飞飞今年已是88岁高龄。我们真诚祝愿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
撰稿:江建平
2011年6月

江建平最近几次参加活动照片
IMG_7384.JPG
nEO_IMG_IMG_3175.jpg


参与人数 7 威望 +33 收起 理由
奇才 + 3 精品文章
贝贝 + 5 谢谢!
lujunwen + 5 谢谢!
芸倩 + 5 谢谢江老师!
大懒猫 + 5 谢谢江老师的介绍,辛苦了!
浦东大哥 + 5 谢谢江建平老师!使杨派粉丝更为了解了!.
白水 + 5 谢谢江老师!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33

大神点评24

白水 2017-5-17 21:49:37 显示全部楼层
05-搜狗截图17年05月13日1851_9.png
自报家门——我是一个兵,普通戏曲爱好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卿 2011-6-23 22:36:28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杨派艺术源远流长。。。!
shym0318 2011-6-23 22:48:35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谢谢江建平老师!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集团和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正在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杨派”创始人杨飞飞老师出版海上谈艺录名为:《艺苑芳草香四溢——杨飞飞》一书,江建平老师为此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和资料,该书有望今年年底与观众见面。
生活的艺术,在于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位。
无暇 2011-6-23 23:18:03 显示全部楼层
导演的回忆犹如一部好书。谢谢!
云飞 2011-6-23 23:33:4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老师上传!谢谢江导演的好文章!
娄江沙子 2011-6-24 00:06:02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杨派艺术源远流长。。。!
刘慧 2011-6-24 08:48:39 显示全部楼层
大懒猫 2011-6-24 13:38:16 显示全部楼层
杨派艺术感染力极强,是沪剧中的精品,祝愿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
zxhanmimi 2011-6-24 19:08:0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xhanmimi 于 2011-6-24 19:10 编辑

祝杨派艺术源远流长!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沪剧粉丝 2011-6-25 10:49:14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杨派艺术
芸倩 2011-6-25 16:30:25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杨飞飞老师健康长寿!祝杨派艺术源远流长
滩簧西乡调 2011-6-25 16:34:57 显示全部楼层
shym0318 发表于 2011-6-23 22:48
写得太好了。谢谢江建平老师!最近,由上海文化出版集团和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正在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 ...

期待ING
当初使劲踏上一脚,出名了赶紧上前表功。某些人真不要脸!!!鄙视。
chen9001 2011-6-26 13:03:35 显示全部楼层
中胡协奏曲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的年份有误.1.1952年<妓女泪>上未公演;2.上海之春在1952年还没有举办.

是否是1962年之误,请作者与转发者查一下,并纠正之.
chen9001 2011-6-26 13:09:25 显示全部楼层
刚查了上海文化艺术志:
1959年庆祝国庆10周年,上海市文化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共同举办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每届有10~20台节目,大都展演新作品,演出半个月左右,每届参加演出的专业和业余的音乐舞蹈工作者逾千人。全国各地来沪观摩者有数百人,有时达二三千人。
shym0318 2011-6-26 13:17: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hen9001 的帖子

谢谢陈老师的指正,我们查阅了江建平老师的原稿,发现1952年的“5”上面有涂改,仔细辩认应该是1962年,文档是我打印的,应该是我的粗心。不好意思哦!再次谢谢!
生活的艺术,在于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赵琼

31
粉丝数
8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