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观看再度创作新编沪剧《董梅卿》

爱卿 2011-4-28 20:08:40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李老师的精彩报道,心里痒痒的,好像有机会也到现场观看新编《董梅卿》!
feng-ye 2011-4-28 21:01:08 显示全部楼层
吴淞烟雨 2011-4-28 22:45:14 显示全部楼层
振民老师:在逸夫和您擦肩而过,昨晚我也去看《董梅卿》了,但座位比较靠后。咱近视眼看台上演出,就有点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谢谢您的剧评!
沪剧爱好者
叶子 2011-4-28 22:58:4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1-4-28 23:01 编辑

楼主很客观的给予了《董》剧极大的赞誉,的确沪剧院是花了大力气,让十年前的佳作重又焕发新貌。然而,毕竟已十年有余,茅善玉也年已半百,岁月的痕迹岂能逃过细心的戏迷观众?今非昔比,已不再是十年前的小茅了,如今演繁漪绰绰有余,而演蹦蹦跳跳少女状的董梅卿是让看的人都有点累的感觉了,装嫩的累,看的人也累,年纪难饶人。
我很赞成“滩簧西乡调”在他一篇帖子里的一句话:“当然,还是有所期待,那就是想看到吉燕萍唱演全场!”......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lizhenmin + 5 昨天已经向吉燕萍表达了期待她的董梅卿!.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子墨 2011-4-28 23:26:2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墨 于 2011-4-28 23:43 编辑

西乡调先生说得很含蓄。我就来直白一点的:五十岁的人在舞台上演绎一个少女(形态,动作,语言),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若不顾剧情人物的需要出发,扮嫩,故做少女状,那么,演出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认为茅善玉已经不适合演弱冠之年的小姐董梅卿了。
今天是董梅卿上演的最后一天,沪剧名家孙徐春携夫人,沪剧舞台上的鸳鸯杨音,王惠莉以及沪剧新秀程文俊等也一起观看了演出。
xiangsheng1947 2011-4-29 11:09:0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详情介绍,虽然因回老家失去了看新版《董梅卿》的机会,十年前的《董梅卿》印象在脑海里还相当深刻。期待着有下一次哦!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lujunwen 2011-4-29 12:53:15 显示全部楼层
阿耕 2011-4-29 13:02:34 显示全部楼层
沪音 2011-4-29 17:30: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沪音 于 2011-4-29 17:37 编辑

服装,布景,道具,灯光,音响一流,确实是一出不错的沪语歌剧。沪剧院改名为“沪剧完”。
沪音 2011-4-29 21:07:1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吴淞烟雨 的帖子

咱近视眼看台上演出,就有点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呵呵,我也有同感,大概我们太老了,啥是沪剧都忘了。
叶子 2011-4-30 18:14:4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子 于 2011-4-30 21:18 编辑
沪音 发表于 2011-4-29 21:07
回复 吴淞烟雨 的帖子

咱近视眼看台上演出,就有点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
呵呵,我也有同感,大概我们太老了,啥是沪剧都忘了。
........
沪音爷叔,您好,您能够走得动、不会打磕充、兴冲冲跑到剧场里去看夜戏,并且还有良好的听觉能评判演唱的质量,这充分说明了您并没有“太老”,一点也不老。
我与您在年龄上可能有一定的距离,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您能否听得进,即:传统和创新是动态的,50年前的创新就是今天的传统,同样,今天的创新也会成为50年后的传统——这里暂且先撇开茅腔茅调不讨论——同时,我认为之所以观众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各人审美情趣的差异。
我的观点不一定要您接受,可供您参考。
参与人数 1 威望 +5 收起 理由
白水 + 5 一代戏曲有一代观众,一代观众培养一代戏曲.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5

yaojinlong 2011-5-1 12:46:41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报道!
雀鸣轩 2011-5-1 19:56:42 显示全部楼层
陈薪伊导演说,仿佛演的不是吴侬软语的沪剧,而是一出歌剧。
沪音 2011-5-1 20:03:4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雀鸣轩 的帖子

是这样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lizhenmin

67
粉丝数
67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