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扫码查看手机版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资讯
家园
Space
瀑布流图文
帮助
Help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本版
帖子
用户
帖子
好友
日志
相册
记录
道具
勋章
收藏
分享
任务
道具
广播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沪剧专题栏目
›
沪剧文化
›
转发一个天津研究者的帖子∶专演沪剧的戏院 ...
返回列表
转发一个天津研究者的帖子∶专演沪剧的戏院
[复制链接]
来源:
子归
2011-3-1 15:31:56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专演沪剧的戏院
2010-05-30 03:47
王勇则
80年前,津城曾出现过第一处专演沪剧(时称申曲)的戏院,这就是设在劝业场六层楼东南角的共和厅。尽管这处戏院存在时间不太长,却很有影响,尤其是沪上申曲“四大班社”之一的施家班在此长达一两年的演出,满足了宁沪杭地区旅津人士的文化需求。
那时,天津与上海同是最前沿最时尚的城市,两座城市发展不相上下,因此流动于两座城市之间的文人、商人、军人、政要等格外频繁,这些江南人不仅在天津“公干”,有的还在这里成家立业。当时劝业场、小白楼附近的许多条胡同住的几乎全是说吴侬软语的江南人。正因为如此,沪剧在津城颇受欢迎,以至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还拥有一支很好的越剧团。这也足以说明天津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延展性。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后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清末,茶楼固定坐唱在上海出现,称本滩。1914年易名为申曲。1927年始演文明戏、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后,改称沪剧。
劝业场共和厅1929年后建成,有戏院、歌剧院、书馆等称谓。六楼电梯口的右侧并排着的大门外,有“共和厅书馆”大字横匾额。厅内像大客厅,四面墙壁上分挂名人字画,都镶在玻璃镜框里。进大门后,前走几步就可落座。大门内左侧为后台出入口,戏台与门口并排着。大门内西面墙壁上共有四个门:一是通往楼上的楼梯;二是通至大门外的票柜,售票员由此出入;三是通向公事房(前台经理办公室)、男女厕所、水锅;四是太平门,通往屋顶,夏天也可由此出入屋顶花园。厅内东面和南面均为窗户,这使得厅内的光线充足,舞台向光,不仅日场省电,观众视线也自然。但日场(下午两点至六点)观客至多只有三四十人。共和厅的票价是三角,儿童半价。观众以南方人为主,占九成。一成的北方人也是懂得申曲魅力的,能听得出兴趣。夜场由八点至十二点止。旅津的上海、苏南等地人士,晚上常携家眷一同过足戏瘾,化解乡愁。
共和厅的舞台在北面,不算大,台上乐师只需两三个人。舞台也较低,只有三尺左右的高度。台壁的正面有一面大镜子,内镶清末进士刘嘉琛所书匾额“共和厅”。舞台出入门有两个,在布门帘子上书“申曲歌剧”四个大字,大字上横书“施家班”三个小字。台前面,两角是两个巨大的楼柱,与厅内其余两只同样的大柱子,形成等边四角形的四角,但柱子并不妨碍观众的视线。原因是厅内坐椅摆放松散,坐椅之间的空当较大,且可以活动。厅内容纳的观众在两百人上下。坐椅考究且坐着舒服。其中,靠近舞台前半部为木背藤座的,后部大都是皮质的。坐椅当中还间或摆有不少圆形、大理石面的茶桌。这种摆设类似茶座。观戏时的茶资可以随意赏给,茶房有女服务员3人,都和蔼殷勤,对观客没有不满和厌烦的情形。
共和厅还设有二层座位,但楼上的观众要从四根楼柱间形成的空间向下观看舞台。由于座位与舞台之间距离较近,观戏吃力,平常观客较少。楼上还设两个通屋顶的门,夏季开放。屋顶曾摆台球场子,后因营业不佳,划归给了共和厅统一管理。
共和厅是劝业场自营,每月缴纳费用不多,同时实行提供日场优待券的优惠办法。优待券是顾客在劝业场楼下买货时所赠,可抵票价一角。还请天津各家游乐场和戏院的同行们来看戏。这都是劝业场管理层为拓展申曲演出活动空间、促进共和厅的发展而采取的扶植政策。
在舞台上演戏的是上海施家班演员。后台主任施竹亭,编剧主任范青凤。1927年由
施春轩
和申曲女演员施文韵创办的施家班,由其父施竹亭领衔。施春轩致力改良申曲,形成施派唱腔,自称“东方歌剧”。1930年冬,劝业场管理者盛邀施家班北上。但初至津门却遭到干扰。但每场演出时,当局都派军警占席监视,生怕南来班社在演唱中议论北方时政,又担心南方戏夹带淫猥情节台词。
施家班演出风格委婉细腻,演曲正宗,唱词、白口文雅,表演精彩纷呈,演出反响热烈。官方遂停止干预。观众自发将写有“文化申曲”的锦旗相赠。天津大户人家还以请施家班唱申曲堂会为荣。1934年,施家班再次来津献艺,表演的《杨乃武》、《陆雅臣》等剧,还获得马富禄、马连良等京剧名家的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显身卡
大神点评
9
贝贝
2011-3-1 16:59:36
显示全部楼层
被遗忘的消息,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xhanmimi
2011-3-1 20:33:04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沪剧的一段珍贵历史!谢谢上传!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logfeiyunpu
2011-3-2 06:15:53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婆戴雪琴就是随同施家班北上天津的。记得这是沪剧第一次“北伐”。
博客飞云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申灏
2011-3-2 09:02:59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文联》网上有一篇褚伯承先生的关于施家班的文章《申曲舞台的半壁江山》,其内容与子归先生上传的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www.shwenyi.com.cn/renda/ ... 183/u1a1467274.html
比大地开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开阔的是人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mm老顽童
2011-3-2 09:59:03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历史很少有人知道、谢谢!
因本人白内障,視力有些模糊,除常規活动和加強保健,故暫且减少上网及好友问侯,望諒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izhenmin
2011-3-2 18:00:32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子归老师上传有关施家班闯津门的历史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xiangsheng1947
2011-3-3 08:10:39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沪剧史资料,谢谢上传!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zzx777
2011-4-10 00:55:2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子归
的帖子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表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浏览过的版块
票友翻唱
无私奉献奖
无私奉献奖
本站精英
本站精英
优秀版主
优秀版主
热心会员
热心会员
子归
好友
发布
30
粉丝数
402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