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原创] 教你两个读准沪剧舞台上海话的小诀窍

白水 2009-6-14 21:08:18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老师指点!
chen9001 2009-6-14 22:24:03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网友,地方戏曲爱好者。各有所长,也都有“软档”,仅是年龄有差异而已。所以,我更愿意大家叫我朋友或干脆叫老陈倒也蛮开心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我的本职工作是教师,被学生叫了42年老师,很可能已经有点听觉疲劳了吧,呵呵!
雅婷 2009-6-15 02:19:58 显示全部楼层
学过了试过啦很不错:victory:
快乐每一天 2009-6-21 14:14:02 显示全部楼层
试过了,很有趣,挺不错的获益匪浅.谢了.
chen9001 2009-6-21 16:16:41 显示全部楼层
滑稽沙龙里,有朋友提了这样的问题:
对于陈老师文中的第一点,字头、字腹、字尾,还不是很清楚。

我自己读了一下,还是感觉“官”(guan)与“干”(gan),“宽”(kuan)与“看”(kan)是一个音。

如何才能分清这个中间的u的音?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读“官”与“宽”时,在发了声母[格]或[克]后(实际上讲上海话时,声母g、k、h与d、t、n、l一样,发音极轻),嘴巴要略微“抿”一下,[乌-安]“合成”在一起,实际上是“宛”的音。所以[格-宛]“官”,[克-宛]“宽”就读得清楚了。

读“干”与“看”时,嘴巴不要“抿”直接就[格-安]“干”,[克-安]“看”。有类似疑问的朋友可以再试几遍,能区别不同之处了吧?
泉水 2009-6-22 11:18:37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很多,谢谢陈老师的赐教。还有一点疑惑,对团音字还不理解
沪咪 2009-6-22 11:29:34 显示全部楼层
难读,读准要下点功夫的。
泉水 2009-6-22 11:56:31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区话中的尖音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消失的?
上海市区话中的尖音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消失的?

————————————————————————————————
啥叫“尖音”?  
举京剧字音为例,京剧中保留了尖、团音,习惯上把以声母为汉语拼音z、c、s的叫尖音,j、q、x的叫团音(泛指),昆曲字音也差
不多,但还要广,普通话中尖、团已经合并了。在普通话中,清和轻都是qing,但在京剧、昆曲的字音中,清念cing(用汉语拼音大
概地表示一下),这属于尖音,轻念qing,属于团音,其实老派上海话、正宗苏州话等吴方言中都是分尖团的,这也是古汉语的遗存
,但现在尖音已经消失了,很可惜,听听现在的上海话,市区中除了一些老人,还能听到有人把清念cing、心念sin的吗,都成团音
qing、xin了
谢谢老师赐教,在网上查到现在上海话中尖音也很少用了,但要唱好沪剧,就必须唱好尖音。
泉水 2009-6-22 11:57:18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我复制的网上的一段话
yongkang 2009-6-23 09:05:25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chen9001 2009-6-23 11:17:0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23 11:44 编辑

楼上朋友说:"想与乡,是同一个拼音,为啥在上海的方言里,一个是尖音,一个是团音,如何的区分。"

这个我也不清楚了,可能是约定俗成吧。
在有些书里(比如庄永平著《沪剧唱腔赏析》),尖音字又被称为“口齿音”等。王盘声老师书中所说的“齿音”举例字64个,我看了这个表,肯定不是“全部”尖音字。

有一次我去虹口某街道级团队与他们进行咬字发音等方面的交流,我是这样说的(是否确切,未考证);
解放前,剧场里连扩音话筒都没有,更无幻灯字幕来打出唱词,如何让听客听清白口与唱词便成为各戏班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老年北京人直到现在仍旧把看戏说成听戏,说明他们真有闭目听戏的习惯)。举个例子,如果不注重尖、团音的区别,那么“吃我一剑”与“吃我一箭”就根本分不清楚(普通话中没有尖音,剑、箭同音,都是jian),而传统京剧使用的是“湖广音,中州韵”,剑是团音而箭是尖音,这样有了区别,即使闭着眼睛听,也能明白此人到底是死于宝剑之下还是中箭而亡了。

呵呵,我与楼上朋友一样,也不是内行,大家共同探讨吧。
chen9001 2009-6-23 11:36:20 显示全部楼层
再以越剧为例,越剧的发音基本上分两大派:“发源地”的浙派(尤其是省城杭州的院团),不用尖音,“西湖山水还依旧”的“西”,发音是xi;“发祥地”的沪派,尤其是老一辈演员如袁、金、吕等等,仍很注重尖音,同样的“西”,上海越剧演员唱起来发尖音si,“头戴珠冠压鬓齐”,沪派的“齐”字发音必定是[是-衣]。
华雨文 2009-6-30 22:27:40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搞明白了。再问一下,同样是“泪”,有时发li(丽水),有时发lei(累水)这是什么原因。就如姐姐,有时是jiji,有时是jiajia
子归 2009-6-30 23:07:37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话中有其他地方语音的掺杂,如宁波、苏州、广东、苏北等,所以听沪剧应以本地话为主,而东乡、西乡也不同,浦东音中尖团少,而松江那边尖团明显些,所以有些地方要硬学的,要根据剧本自己琢磨的,正象现在京剧中用尖团音也只是演古装戏时多用,现代戏用普通话,那就也不一同了。
越剧已走到了例外的境界,现在的越剧在语言上不是纯绍兴方言,而是一种官话,已不没有“九斤姑娘”那种浓浓的乡音了。而沪剧呢?也从“阿必大”走到现在,到“金大班”时也是一种官话,也算是上海时尚的方言歌剧了。
chen9001 2009-7-1 09:21:17 显示全部楼层
28# 华雨文
这个就讲不出了。“水”,现在沪剧里不仅有读“四”音的(上海话的“原音”),更有读[思-乌-唉]的(向普通话靠拢了)。

小姐,可以读siaozia,也可以读siaozi-。两个都是尖音字,放在不同的戏里用不同读法。《日出》里王福生说“陈小姐回来啦?”照前面的读;而《庵堂相会》里“小姐先请!”,则照后边的读。
附带提一下,成语“惺惺相惜”与上面的“小姐先请”,全部都是尖音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hen9001

16
粉丝数
35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