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茅善玉:心存高远玉娇女

来源: 小百灵 2011-1-8 12:32:1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10年12月31日 15:36

来源:smg-走近他们 选稿:郑闻文

上海沪剧院的当家人是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明星——茅善玉。她12岁考入沪剧团学馆,34年没有离开过舞台。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上海家喻户晓的“金鹰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2002年,她竞聘上岗成为上海国有文艺院团最年轻的法人代表。

  骆新:您做院长做了六年当时因为什么原因会找您来做?

  茅善玉:2001年2002年时候,在上海文化界文艺界有一些改革的措施,我们沪剧院归并到上海解放报业集团,报业集团是有这么一个规矩,所有的这些(领导岗位)都要竞聘上岗,我们属于中层干部这一类的,都是在集体的范围内竞聘上岗,当然还有一些要求,比如年龄的要求、职称的要求,这些要求我比较符合。那时候我很犹豫要做院长还是不做好,因为不做有不做的好处,做演员比较自由,比较自我,什么事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

  骆新:院长有几个竞争者?

  茅善玉:大概有三四个。我记不得了大家一起干了那么多年工作的伙伴,很多人就开始每天都在和我聊这个事,他们也很鼓励你为什么不参加,你一定要竞选,我们都很相信你的。我这个人也很容易激动,很多人都来和我说这个事,我就说我试试看。于是我就打了一个报告,然后把自己的一些情况以及如果我做院长我的打算写成文字,然后我们在某一天就开始竞聘了。

  骆新:没有任何悬念你就当上了院长?

  茅善玉:应该有悬念吧,因为从资格上来说我比较嫩一点,然后从整个管理来说我觉得自己也没有经验,我个人认为我来参与成功那我好好地干不成功也没关系。

  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上海沪剧院曾经拥有强大的演出阵容和数量可观的观众群体,但是到了90年代末,它跟其他剧种一样遭遇了票房低谷。

  骆新:一般来说要竞聘当院长或者当整个机构负责人一定会先盘整一下机构本身的资源。

  茅善玉:那个时候其实整个剧院的状态是蛮走下坡路的,也不是我们剧院的问题,是整个大的氛围。我做的这个院长究竟是一个目前蒸蒸日上的院还是正在面临着一些变化甚至有些走下坡路的剧院。

  骆新:他们为什么觉得您可能行除了当院长的经历是不是和您当时的知名度有很大关系?

  茅善玉:这也有一定的关系,作为院长的话,如果知名度比较高的话打通各方面的环节也是有好处的,然后我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当中也是敢说敢当的人,所以大家觉得可能你还能行吧。

  骆新:您现在回过头来看您觉得对剧院最大的改变是在哪几个方面?

  茅善玉:我记得我一上任的时候,正好要轮到发工资了,我到很晚才知道其实我们帐上已经没什么钱了,然后我第一个动作我们赶快搞了一个股份制的戏这个戏叫《石榴裙下》。

  骆新:股份制的戏?

  茅善玉:对,因为我觉得我们已经没退路了,生存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上任的时候,剧本储备也没有,一上任也不知道排什么戏,但是剧团是靠戏来维持来支撑的,(我们)开了一个大会把我们的财务状况以及市场面临的困惑以及人才的问题,我都很坦白地向大家沟通。

  骆新:院务公开?

  茅善玉:于是我就把我们整个计划怎么来做股份制分红?是什么形式?我们整个投入是多少?都做好了计,然后再一次地公开张榜,什么人都可以看弄好了,之后我就说大家如果对我们有信心的话我们就来做。

  骆新:这部戏大概要凑多少钱?

  茅善玉:我记得是40万。

  骆新:回报如何?

  茅善玉:我们大概演到了第13场的时候,就把本全部收回。13场以后大家可以拿到他们的本和息,利息都有了。当然这部戏我没有一直这样经营。我是有年限的。大概是经营两年。两年里面都有,分两年以后就归沪剧院了。

  邵智星(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当时职工面对这个市场都有疑虑,她带头参加股份而且积极运作。她利用她的社会影响,组票都亲自走,又要排戏,又要组票,应该说这部戏上演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的戏前后演出了30多场又顺势推出了青年版,前面是明星版,整个演出当年收入都是很高的要达到90多万。

  金雪苓(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从剧目人才培养经营管理方面她是全方位的动足脑筋。这些年来我们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传统剧目的新版上演,另外一个是原创剧目的上演。原创剧目有《上海老师》《生死对话》《青春年华》等等。

  热爱沪剧、热爱舞台的茅善玉当上院长后,不甘心沪剧受冷落的局面,面对市场现实、顺应改革。她心存高远,紧抓写戏、排演,把剧本创作和新手培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沪剧院的一年、三年、五年规划,她成竹在胸。

  骆新:现在剧院的戏和您原来上任之前的戏有多少区别?

  茅善玉:我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沪剧老百姓喜欢看的,有一些好的传统戏,我们不妨拿出来,因为以前就是演完了就扔了,其实这是我们的资源,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我把这些东西根据现在的观念和要求理念,我们重新包装重新做很大的调整,这是一个。另外一条腿我们开掘现代戏原创的这块,比如表现丛飞这个年轻人如何去关爱社会资助贫困农村的(孩子),我们用他的(事迹)蓝本来做了一个戏叫《人间之爱》,2007年的时候也被列为重点项目,这也是我们这一年当中戏曲唯一入围主旋律的重点项目。

  骆新:这样的戏赚钱吗?

  茅善玉:我们说主旋律并不是说一味地做一个宣传工具,前一阵子我的一个朋友说你们《生死对话》什么时候再演,看得时候我们好感动,其实那部戏很好看,我们是主旋律,但是我们仍然有文化内涵。

  骆新:让艺术院经营者比较困惑的一方面希望把比较传统经典的戏曲能够传承下来,能够一百场上千场地去演出,另外一种大量的戏曲院在做现代剧原创剧符合时效,但是这些戏很大程度上会成为明星版,成为一两场献礼篇等,献礼篇结束以后这些戏慢慢就没有生命了,这种戏多了以后会不会导致沪剧完全变成了一种应时应景的一种剧目?

  茅善玉:这个问题,我很重视。因为这之前我没当院长的时候,其实上海其他院团发生过这种事情,也是应时应景的,消防出钱写个消防的戏,长此以往观众的群体开始流失,我和我们领导班子说,留钱一千万两千万,老实说两三年就用光了,如果把一个好作品创作好留下去那就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我们有体会。我们很多的一些传统戏,《杨乃武小白菜》《大雷雨》《雷雨》这些都是老前辈的结晶,一代一代传给到今天,他们没有传给我们钱,他们传下了他们的作品,但是作品是无价之宝。

  30年前,茅善玉从戏校毕业,幸逢沪剧市场最佳的黄金阶段,老一辈艺术家不遗余力推举新人,使她在《一个明星的遭遇》中一炮打响,成为当时沪剧界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邵智星(上海沪剧院副院长):当时看戏买票,在大众剧场共舞台是要排队的,有时候可能要通宵排队。1984年正好是建国35周年,当时天安门广场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人上检阅台,大家都记得“小平你好”后面就有一辆彩车就是沪剧的《姊妹俩》,应该说从建国以来文艺单位享受这个殊荣,作为上海我们是第一家以后也没有过。

  褚伯承(沪剧院艺术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她把周璇喜欢演唱江南的民歌和沪剧比较好地融合起来,这在方面她有很多独创的地方,比如她在里面唱的金丝鸟,大家都知道这是她的代表作,她到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也唱《燕燕做媒》,紫竹调也是民歌她唱民歌沪剧,实际上就是从江南一带农村来的,上海的农村来的她结合得天衣无缝。

  江南丝竹委婉秀美的唱腔越来越成为茅善玉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迷恋,2006年,她的紫竹调唱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

  骆新:您是12岁开始入行,那时候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是因为家长喜欢把您送来的?

  茅善玉:那时候不是我喜欢,那时候我对沪剧一窍不通,什么叫沪剧都不懂,我们那个年代只知道京剧还有芭蕾,除此之外什么越剧沪剧淮剧锡剧都没听说过。

  骆新:八个样板戏?

  茅善玉:八个样板戏把全国都打遍了,这时候沪剧团学馆开始招生了,那时候我们也没有选择读书,完了以后就准备上山下乡了,来招生的时候老师说得很清楚,如果你被我们沪剧团录取的话你就在上海有个铁饭碗了,所以是冲着铁饭碗来的来报考这个学校的。

  骆新:什么时候您发现您自己在演戏上还是挺富有天分的?

  茅善玉:我来了以后,其实老师对我这个人是不是人才,可不可以录用,以及可不可以培养,其实有很长时间一直在矛盾中。我刚开始考进来的时候,因为人长得比较瘦小,老师说这个小孩长不高,长不大了,你看面黄肌瘦的,好像没什么用。另外一批老师听过我唱歌就觉得嗓音是唱沪剧的嗓音,因为我们老师就觉得唱沪剧的嗓音不需要很亮,有点沙沙的反而很糯,上海人说糯很合适沪剧,嗓音好,有特点。争到后来说就给个机会试试看,说不定能够行。于是我就被吸取了。到了毕业之前,我那时候特别不能唱,不会用(发声的)方法。今天唱完了以后,明天我就哑嗓子了,然后高音去不了,上不了,那时候老师说,你不能当演员了,你没出息了,你没办法唱唱了一场,明天要休息的,难道每天都要AB角给你准备好,你不是这个料你转行吧,你去搞舞美搞服装,那时候我很难过。老师说给你半年的机会,半年里面我就一直很用功偷偷暗暗地用功,于是我找到声乐老师讨教他应该怎么样来发声,应该怎么用气位置,怎么放。因为我已经没这个嗓子的本钱,我必须要用其他的方法来弥补我的不足。

  茅善玉学习上的灵气加上练戏时的勤奋,让她在舞台上时刻能打动、吸引观众,她先后主演了《璇子》、《姊妹俩》、《雷雨》、新版《家》、《生死对话》、《董梅卿》、《瑞珏》等数十个角色。

  骆新:您现在的唱派是不是在沪剧当中也有一种讲法叫茅派?

  茅善玉:我们那时候,丁老师让我们你不要学我们流派的,按人物走。她的思想我觉得在那个年代的时候已经很前卫,她说流派有局限性,你完全按照我的路子走的话可能对人物有伤害,所以还是要按照人物的规定情景人物的要求出发,创造新的唱腔。所以我们那时候都不拜师的,我个人还是很欣赏丁是娥石筱英两位老师的,所以我唱她们两个的流派吸收得比较多,现在也没办法说自己一定成为派,但是我把自己成为派作为一个目标在奋斗,最后要看观众是不是承认你,并不是我说什么就什么的,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但是我们慢慢慢慢已经开始有自己对唱腔的理解这是有的。

  近年来茅善玉演出、行政两不误,表演戏路上艺精技长、寻求突破,新版《家》中瑞珏的唱段让观众和沪剧前辈交口称好。

  杨飞飞(著名沪剧演员):瑞珏临终时候的唱段,她一句一句都唱到我脑子里,我都记在心里为什么这样一个演员要让观众思想集中跟你一起走,一起听,这是不容易的。一般看戏看得累了,自己也要松口气,这天这场戏我看得没有松过气,我一直看完我到后台去看她,我说小茅,你真是一大进步,你现在怎么唱得那么好功夫,很深,嗓子也很好,调子有花腔,但是很符合人物的情绪而且看得很感动很难过的,我说你真的进步得很好。

  茅善玉:沪剧和其他的剧种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舞台和观众的交流是非常密切和直接,如果我们这些演员到位的话,把感情唱出来把表演到位感受到位,你在舞台上的表演底下的观众都和你是一致的你痛苦他也痛苦,你欢乐他也欢乐,你掉泪他比你掉的泪,还多我们(跟观众)不是间离的。

  骆新:有没有您在演戏中发现这部戏让您已经使了所有的力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瓶颈?

  茅善玉:有疲劳感,有一阵子会觉得厌倦了,就不想唱,但是从小就是从事,这行骨子里还是喜爱舞台,只要过一阶段马上恢复了,又喜欢了又想唱了。

  骆新:演《瑞珏》的时候很不顺是吗?

  茅善玉:演出之前,我已经嗓子全哑掉了,几乎不能演出了,后来到底演好还是不演好,你知道沪剧的观众来看一场戏也不容易,从很多地方赶过来,买了你的票,你说我们取消了,让他们回去会觉得对他们是很多伤害,他们可能从金山赶来,从奉贤赶来,从南汇赶来,我想尽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也想到完成得不好的话也是对不起他们,因为他们是出了钱来看的,他们想看到的是完美的一个艺术作品,那时候我很犹豫,采取的方法就是去医院打针打激素。

  骆新:一针激素管一天?

  茅善玉:激素只能管一阵子,几个小时里面让你感觉声音有了,但是那次演出我在台上整个的状态观众说我们没发现你(嗓子)出了问题,但我自己知道唱得很累很累,完全要靠一些技巧才能完成。

  骆新:会不会得到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说茅善玉当了院长之后所有好戏都让您自个儿演了?

  茅善玉:我从一开始上任的时候,我有很多戏已经是由一些年轻演员来担任,有些戏虽然是我在演,但是我很快就把年轻演员推上了,我们排AB组,我内心还是希望自己两不误,能够做好演员也能做好院长,如果光做好院长了我这个演员也废掉了,我始终认为自己还是演员,是一个终身的职业院长是阶段性的。

  茅善玉天性倔强、好强,2006年沪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度前途迷茫的青年演员也对沪剧未来信心倍增。

  吉燕萍(上海沪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前两年,我们演出了一出戏《生死对话》,茅老师是主演,我在里面是演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女共产党员,但是是配角戏份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革命的戏,有时候拿一把枪一句台词都不是怎么自信,茅老师其实自己也非常忙,因为演主角,但是她在业余时间空下来,她还是一句一句地教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

  赵隽晴(上海沪剧院演员):像我们这些80年后娇生惯养的(孩子),当然不能体会到当初那种艰辛,这个角色叫黄英,已经有十几岁的女儿了,但是像我都还没有结婚,根本无法体验母性的母爱,对丈夫的柔情和体贴对革命的热情,她也会经常来跟我说,小赵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现场实况):不论是唱还是表演都必须要投入带着感情色彩,太单薄了,不要光想着做这些动作,两个人的对唱内心里给人看出欲言又止再来一遍好吗?

  杨飞飞(著名沪剧演员):有一天,我们搞了一台戏叫我来看,我想她这个人怎么不看见,我一看(年轻演员),上场,她在幕布背后看每一个小青年出场,她要鼓掌,唱到要紧她要鼓掌,结束也要鼓掌,带动下面的观众一起鼓掌,做到这点真不容易。小茅现在怎么会想得那么周到,她现在是一门心思拼命地要把青年拉上去推上去。

  骆新:这几年越剧不断地在推新人出来,一提到沪剧你觉得沪剧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

  茅善玉:很多人这样比较越剧,通过《越女争锋》以后,越剧真的是出来一批新人,个个都漂亮靓丽,真的是很让我们羡慕的。沪剧本来的区域就没有越剧广,我们必须承认确实是我们有很多的局限性。

  骆新:最后我想问问您唱了这么多戏演了,这么多角色如果给您一个机会,让您挑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或者最喜欢的唱段?

  茅善玉:这大概没办法挑每个戏每个角色,其实我都倾注了很大的工作量,从剧本开始到音乐到最后人物,到舞台我每个环节都非常努力非常尽心。

  骆新:都像您的孩子不能说我最爱哪个?

  茅善玉:虽然每部戏都不完美都存在很大问题,但我仍然喜欢。

    (原载于《东方网》2008年3月19日)

参与人数 3 威望 +15 收起 理由
spring + 5 不容易
xiangsheng1947 + 5 感动!
婉君 + 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5

大神点评17

小苏州 2011-11-16 19:51:46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有些人把大环境造成的沪剧不景气一并归就于茅院长,甚至用某个剧团演了一出好戏来贬低上海沪剧院,那是片面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要知道,沪剧院除了演戏还肩负着沪剧发展的方向和培养接班人等等重任。茅院长——艰难历程的领路人,我们理解你、相信你、支持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zxhanmimi 2011-1-8 14:57:46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好!祝你健康快乐
小荷花 2011-1-8 18:32:5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传!辛苦了!
谢谢上传,辛苦了!
这个年龄真好,没有辜负阳光,没有辜负父母,没给孩子添累,活出自己的骄傲!
娄江沙子 2011-1-8 21:48:02 显示全部楼层
旧闻新读
申音 2011-1-9 13:50:4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上传给众友!
老顽童 2011-1-9 17:51:49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我名阿蔡 2011-1-9 22:17:01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一个好院长,演戏、管理、效益、培养沪剧接班人面面俱到,真不容易!向茅善玉院长致敬了!
kakaka 2011-11-17 07:47:57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有些人把大环境造成的沪剧不景气一并归就于茅院长,甚至用某个剧团演了一出好戏来贬低上海沪剧院,那是片面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要知道,沪剧院除了演戏还肩负着沪剧发展的方向和培养接班人等等重任。茅院长是艰难历程的领路人,我们理解你、相信你!顶顶顶!
婉君 2011-11-17 14:33:25 显示全部楼层
Even  in  death , our  love  goes  on ...
薄薄 2011-12-27 14:11:27 显示全部楼层
ABCDFG 2012-3-16 16:14:43 显示全部楼层
因帐户等级限制,无法添加超过10人好友,望各位谅解。
blogfeiyunpu 2012-3-21 00:46:25 显示全部楼层
码几个字。

这篇文字,是几年前,现在读来还是很亲切,就像在眼前。

说几个看法。

1,讲“我记不得了”,有点矫情。因为,那么大的事情,不可能一个竞争对手都记不住。比如大家可以猜想到有某某某也参与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既然是竞聘上岗。
如果不愿意提到竞争对手是谁谁谁,面对那么刁钻的发问,可以坦然地说不方便由我来回答,你们可以去采访当时的决策人或者评选班子。
用记不得了来回答,至少不妥善。这能说明记性比较差劲——因为毕竟是大事情,不是急就章的几句唱词。
2, ——我们很多的一些传统戏,《杨乃武小白菜》《大雷雨》《雷雨》这些都是老前辈的结晶,一代一代传给到今天,他们没有传给我们钱,他们传下了他们的作品,但是作品是无价之宝。
以上一段话说得很好,很感动人。尤其是最后一句。
3,股份制推出一部力挽狂澜的戏,有魄力。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
虽然成功了,不清楚为何原因不能继续呢。
——当然,千万别有一些能在字里行间看出别有用心的人误解。
就是关心,一个好办法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舍弃。——为了有更多的可能的石榴裙下。
4,楼上有人讲用别的剧团一部好戏来贬低上海沪剧院——这样的说法是一种诬蔑。
本来,比较事实本身就是客观存在。
曹操与杨修,原先是花鼓戏搬上舞台,虽是第一次出现全新的舞台形象,但是和后来精品不可同日而语。这个事实借用来回应是说明差距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
都是希望沪剧迎头赶上去。
乱用贬低字眼甚至于说贬低的是一个院,那太有点棍子棒子帽子的味道。
还是 那句老话,如果你自己有姚明那么高,还怕别人贬低你。
5,希望院长能多听听不一定入耳的良言。也希望一些吉言能够降低一些调门——比如有媒体提出沪剧皇后那样的桂冠。
博客飞云浦
陈树伟 2012-3-26 21:53:1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苏州 的帖子

小苏州说得好!!!客观,支持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小百灵

24
粉丝数
630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