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最新的沪剧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沪剧现在长腔中板不撑市面了

来源: 爱沪剧 2009-6-3 00:00:4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在不少沪剧演员唱老调也不收板了。
沪剧现在反阴阳,簧调,小调,多了。长腔中板少了。
《女看灯》凌爱珍唱中板的,沪剧院改唱主要唱绣腔,吴江歌等小调了。中板只有一点点。
沪剧基本调既难学又难唱。诚然,较之“小调”与簧腔类的“第二基本调”,确实有相当难度,其之所以难学难唱,我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到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板式变化多,有“中板”、“慢中板”、“慢板”以及“快板”、“赋子板”等。起腔时有“挥头起”、“叫头或哭头起”、“短过门起”和“清板起”等。起腔句以后的伴奏过门也还有长短之分。另外,还有许多缀腔,如“凤凰头”、“三送”、“迂回”、“懒画眉”、“四四调”、“病落腔”等等,真可谓“花头蛮透格”。
    二,清板即“念板头”,从前根本没有音乐伴奏,因此若演唱稍有瑕疵,台下便听得一清二楚,无法遮掩。现在,有些唱段的清板里加上了伴奏,一则烘托了气氛,二则为了便于爱好者“卡拉OK”,有利于在学唱时掌握节奏。
    三,最让业余演员“吃酸”的是,唱“长腔长板”有个“死规矩”叫“板浪起,板浪收”,就是起腔的最后一个字,与落腔这句的末一字都必须“吃勒板浪厢”,而非专业人士唱起来往往“凿勒腰眼里”,外加自己不仅“木而觉之”,还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如果拿到唱词,要想用基本调来展示自己的演唱功力和风采,决不能“唱到哪里是哪里”,一定要预先试几遍,看看“板眼吃准伐”,免得“豁边”出洋相。

    今年东视“百姓戏台”请徐伯涛做主打明星的那一次,就出过此类毛病:徐唱“三国开篇”前两句,“板浪起,板浪收”做得很规范;接着“阿木林”陈国庆请上来一个退休滑稽演员用山东话演唱,表面上听跟唱片里筱文滨的唱“一式一样”,但是他错了!错就错在没有“收在板浪”,因为唱片里筱文滨的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眼上出口”,唱一板半,到“枉逞凶”的凶字正好吃在板上,而那位滑稽演员唱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在“板上出口”的,同样松松的也唱一板半,到了最后一个凶字就只能“凿勒腰眼里”了。徐伯涛呢,他第二句第一个字也是在“板上出口”的,但他将七个字“拍拍紧”,在一板里唱完,听上去与唱片里筱文滨的唱“不一样”,但却反而是对的。
    请看,唱沪剧基本调就是这样的奥妙!故而,过去老艺人学戏,总是“先敲板,后学唱;男三国,女西厢”,以此开蒙。已故著名演员丁国斌先生,在“文滨剧团”时期,就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敲板师傅”,顾月珍学艺时也坐在乐师边上敲过板。道理倒确实是有的,试想:假使连“一板三眼”都还没弄清爽,哪能唱得好“长腔长板”呢?更不必谈“一板七眼”的“基本调慢板”了!不知现在戏曲学校教学沪剧是否依然如此?
参与人数 2 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天意 + 5 有道理!
辛勤耕耘 + 5 希望能在沪剧网上,经常看到关于沪剧的研讨.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威望 +10

大神点评41

春申 2009-6-3 00:23:37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团现在要靠淮剧团来手把手的教戏了,滑稽乎?可悲乎,不忍说了。但徒弟不好,师傅是有责任的,试想已然成名的师傅,自己都根本没有学过几出完整的骨子老戏,以盲引盲,师徒俱毁,是一代青年“表演艺术家”的悲哀,更是一个剧种的悲哀,说实话,当今沪剧远没有申曲动听,错在题材,错在急功近利要获奖。
明月清风夜夜游
blogfeiyunpu 2009-6-3 02:26:57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除掉传统功底之外,还有一个时代变迁问题。

现代人特别是新世纪, 要求快节奏。所以不知所云的饶舌歌风行。

假定在一出戏里出现王盘声的拿手基本调长腔刘智远敲更,那么慢速度地唱完五更,年轻观众肯定要打瞌睡的。

所以,解放后王盘声的新戏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唱段。
博客飞云浦
blogfeiyunpu 2009-6-3 02:29:21 显示全部楼层
沪剧团现在要靠淮剧团来手把手的教戏了,滑稽乎?可悲乎,不忍说了。但徒弟不好,师傅是有责任的,试想已然成名的师傅,自己都根本没有学过几出完整的骨子老戏,以盲引盲,师徒俱毁,是一代青年“表演艺术家”的悲哀 ...
春申 发表于 2009-6-3 00:23


春申的观点完全赞同。

沪剧现在是最不讲究传统骨子老戏的剧种。

去年京剧大奖赛,一律要求报送骨子老戏,道理就是最容易判别高下。
博客飞云浦
滩簧 2009-6-3 07:22:23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调是沪剧的灵魂,没了基本调也就不象沪剧了。
frankwyj 2009-6-3 16:00:26 显示全部楼层
王盘声老师说要得以成流派,一定要基础扎实,在传统的优秀剧目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发挥,突破.他又说"咏是有声调的白话,唱是为按音律发声的口语,运用技巧将'咏''唱"完美结合,达到"似唱非唱,非唱是唱"的效果".
我认为基本调其实是最有回味,最好听的一种曲调,基本调就是沪剧.
chen9001 2009-6-4 08:51: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9001 于 2009-6-4 08:55 编辑

看了楼主文章,不禁大惊.从第四行开始的文字,都是我的一个帖子,曾在"马莉莉论坛"\上海滑稽网\沪剧吧等处发表过.至少也该注上一笔吧.
至于长腔长板是否就如楼主标题所述已经"不撑市面",也不能光凭他所举的一个例子就能下结论的.以<女看灯>来说,核心部分"赋子板"就是长腔类的特色曲调,没有动,那前面姑嫂对唱等改用小调与第二基本调的"绣腔",使演出载歌载舞更加闹猛又为啥不可以呢?
下面是我作于2005年的一个帖子,大家不妨与楼主的帖对照一下.
chen9001 2009-6-4 08:53:42 显示全部楼层
学唱“长腔长板”,究竟“难”在何处?                                       
    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沪剧界就逐渐涌现出众多流派。我认为,男女流派的不同特色,就在于唱“长腔长板”即基本调时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不少朋友都认为,沪剧基本调既难学又难唱。诚然,较之“小调”与簧腔类的“第二基本调”,确实有相当难度,其之所以难学难唱,我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到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板式变化多,有“中板”、“慢中板”、“慢板”以及“快板”、“赋子板”等。起腔时有“挥头起”、“叫头或哭头起”、“短过门起”和“清板起”等。起腔句以后的伴奏过门也还有长短之分。另外,还有许多缀腔,如“凤凰头”、“三送”、“迂回”、“懒画眉”、“四四调”、“病落腔”等等,真可谓“花头蛮透格”。
    二,清板即“念板头”,从前根本没有音乐伴奏,因此若演唱稍有瑕疵,台下便听得一清二楚,无法遮掩。现在,有些唱段的清板里加上了伴奏,一则烘托了气氛,二则为了便于爱好者“卡拉OK”,有利于在学唱时掌握节奏。
    三,最让业余演员“吃酸”的是,唱“长腔长板”有个“死规矩”叫“板浪起,板浪收”,就是起腔的最后一个字,与落腔这句的末一字都必须“吃勒板浪厢”,而非专业人士唱起来往往“凿勒腰眼里”,外加自己不仅“木而觉之”,还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所以如果拿到唱词,要想用基本调来展示自己的演唱功力和风采,决不能“唱到哪里是哪里”,一定要预先试几遍,看看“板眼吃准伐”,免得“豁边”出洋相。

    今年东视“百姓戏台”请徐伯涛做主打明星的那一次,就出过此类毛病:徐唱“三国开篇”前两句,“板浪起,板浪收”做得很规范;接着“阿木林”陈国庆请上来一个退休滑稽演员用山东话演唱,表面上听跟唱片里筱文滨的唱“一式一样”,但是他错了!错就错在没有“收在板浪”,因为唱片里筱文滨的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眼上出口”,唱一板半,到“枉逞凶”的凶字正好吃在板上,而那位滑稽演员唱第二句的第一个字是在“板上出口”的,同样松松的也唱一板半,到了最后一个凶字就只能“凿勒腰眼里”了。徐伯涛呢,他第二句第一个字也是在“板上出口”的,但他将七个字“拍拍紧”,在一板里唱完,听上去与唱片里筱文滨的唱“不一样”,但却反而是对的。
    请看,唱沪剧基本调就是这样的奥妙!故而,过去老艺人学戏,总是“先敲板,后学唱;男三国,女西厢”,以此开蒙。已故著名演员丁国斌先生,在“文滨剧团”时期,就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敲板师傅”,顾月珍学艺时也坐在乐师边上敲过板。道理倒确实是有的,试想:假使连“一板三眼”都还没弄清爽,哪能唱得好“长腔长板”呢?更不必谈“一板七眼”的“基本调慢板”了!不知现在戏曲学校教学沪剧是否依然如此?
    听了我刚刚一番议论,朋友们也大可不必将学唱“长腔长板”视作畏途,沪剧基本调我们肯定学得会、唱得好,但学习方法要得当,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首先,可多听一些定腔定谱的热门唱段,特别注意哪些字是“吃勒板上”的,边听边轻轻地在桌、椅上练习拍板,还要听清楚“气口”,即演唱者是在哪个节骨眼上“抢呼吸”的;当对“板眼”与“气口”有了一点“感觉”时,再进行跟唱,逐渐从“轻轻哼”过渡到“放开唱”;最后可利用碟片或磁带的“卡拉OK”功能,独立演唱。当然,有条件者最好能几个人一起学习同一个唱段,这样可以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无师自通,进步就更快了。等唱到自己比较满意以后,就要敢于在大庭广众前“亮相”,说不定就此一鸣惊人,令大家刮目相看哩!
雁声 2009-6-4 09:37:01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这篇文章确实早就发在各个论坛.
雁过留声
申灏 2009-6-4 19:46: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风不可长。
chen9001 2009-6-5 07:45:11 显示全部楼层
被我帖子里"批评"的那位退休演员,如今常在天平滑稽沙龙里碰头并为他伴奏.
至于沪剧基本调"板浪起,板浪收"的要求,并不是一二句话就讲得明白的,以后有机会时,想请同样是沙龙常客的王明道先生与他说说比较稳妥.
滩簧 2009-6-5 12:09:45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许多专业演员也习惯了定腔定谱的演唱,不懂板眼了。
白水 2009-6-5 14:53:27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存在一种现象,没有曲谱不会唱,没有曲谱不会拉(伴奏),板眼根本弄不清,实在是很急人的。要是基本调全盘照谱唱、照谱拉(伴奏),就不会有一点韵味,如果再加“板朝腰上敲”,那就更乱套,真要急得双脚跳!
滩簧 2009-6-5 17:49:41 显示全部楼层
是 啊,没办法了
爱沪剧 2009-6-6 00:22:25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姑嫂对唱等改用小调与第二基本调的"绣腔",
不行,长腔中板是沪剧的精华,不好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爱沪剧

13
粉丝数
16
帖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