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姑苏漫笔——画意绵绵拙政园

热度 6已有 533 次阅读2012-3-2 12:13 人在旅途

       不入拙政园,大概有20多个年头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领受了执教市级公开课《苏州园林》的任务,在备课过程中曾对“苏州园林”做过一次浅层次的探究。那时,物质条件并不好,没有电脑设备,教学辅助用的声光设施也很低档,但为了讲清楚苏州园林的“画意”,我特意买了一些苏州园林的明信片,随后又亲自动手画了十多幅关于苏州园林的幻灯片。如今,这些早期“多媒体”平面“软件”大都已经散佚,但那堂市级公开课的教案应该还在。

       记得那次课前,最“伟大”的工程便是一个人自费专程去了一次苏州,重新参观了狮子林、网师园、留园、西园,自然也少不了拙政园。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追求的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简言之,苏州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凸显两个字:画意。

       叶老又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如果冒昧地来一个仿句,那就是:“我觉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标本。”

       “中国四大园林”指的是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北京的颐和园;而“苏州四大名园”则包含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狮子林。这些园林或名园,可以庆幸的是,我都到过了。但我不知道它们建造年月的先后,潜意识中总以为北方的两座名园,都是拙政园等苏州园林的翻版;不过呢,从建筑面积而言,北方的两座名园都远远大过苏州园林,这是因为它们要体现出满清时候的所谓泱泱皇家风范。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都不大,拙政园自然亦如是。在苏州名园之中,拙政园的占地面积算是较大的,但不知是不是“最大”,说不好,不敢说。

       小有小的好处。在最小的空间里造园,就要讲究精致,但视野要尽可能地大,因此,苏州园林的小中见大、视微知著,那就是她们的归宿。所以,步入苏州园林,我们一般不会觉得园子的空间显得过于局促和逼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小园林,大世界,苏州的前贤在设计这些园林的时候,都是巧用心思、精心构建的。

       苏州城古老,但不大。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水多,临水而建的民居也就多,水巷小桥也很多。这当然是会反映到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来的。

       拙政园的布局就是因地制宜,以水池为中心而设计安排的。平桥低栏,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古木新篁,就围绕着水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偃仰生姿。“上善若水”,在拙政园也可得到“公证”。园中的水面虽然不大,但一年四季,氤氲着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左邻右舍”。

       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评点真是深中肯綮,老先生认为,为了追求“画意”,设计者和匠师们有四个“讲究”,即: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换言之,苏州园林的设计,包括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花草树木的栽种、梁柱门窗的敷色、景深层次的设置等等,都是“艺术”,而非“技术”,他们苦心经营的就是富含“自然之趣”的图画之美,艺术之美。

       这次重游拙政园,正是寒风瑟瑟、寒雨淅沥的早春二月的肇始。虽然寒意逼人,但拙政园中有几个镜头却使我怦然心动:

       一是墙边的腊梅开得正旺,在花格窗的映衬下,特别具有诗情画意,叫人油然思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吟哦。两个姑娘站在腊梅树下,正仰头为雨中的腊梅定格。今晚,她们回到家里,把这些照片拷入电脑,隔上一二十年再把它们打开,一定还会记得在拙政园为梅花写意的这个早春二月的吧。她们不会知道,当她们正在欣赏腊梅这道风景的时候,旁边有一位老人却把她们和腊梅也当作了一道风景,并且摄入了镜头。

       二是在园中的“与谁同坐轩”前,我问徒弟:“与谁同坐?”徒弟莞尔一笑,答曰:“师父!”与谁同坐?答案当然是开放式的,绝然没有统一标准。师徒同坐、兄弟同坐、姊妹同坐、朋友同坐、夫妻同坐、母子同坐、父女同坐……都是一种缘分。倘我有机会对考生进行面试,今后这个“与谁同坐”的开放式问题也是可以提提看的。这至少要比“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帮谁”、“如来佛和玉皇大帝谁大”此类雷人话题要雅致得多。诚然,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对“与谁同坐”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十分简约的三个词:明月,清风,我。倘若用这个问题提问我们的李太白,他的回答一定会是:明月、美酒、我。

       三是拙政园中的水廊,据说她是中国著名的廊道之一。杜牧之《阿房宫赋》咏阿房宫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拙政园中的水廊绝然没有这么宏大的规模和气势,但小有小的妙处,它临水而建,贴水而行,紧临着一池春水而迤逦“缦回”,叫人想见她时时刻刻得到了水的润泽,显得十分秀气而妩媚。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到了园林,却又难述其妙。对拙政园,我只能谈谈这些感受。苏州的园林,内涵太过丰富,再谈下去,就要“理屈词穷”并出乖露拙了。就此打住,君请看叶圣老的《苏州园林》吧。

浏览苏州拙政园图片请点击:http://jbds6251401.blog.hexun.com/73231052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