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从“粉墨之星”的评选想到沪剧的今天和明天

热度 18已有 641 次阅读2010-9-21 16:13 谈戏说曲

第三届“粉墨之星”评选活动结果已于日前揭晓,7名上海优秀青年艺术家当选,他们是:青年演奏家段皑皑、陈妤颖,青年京剧演员金喜全,青年舞蹈家吴晓娜,青年越剧演员吴群、杨婷娜,青年话剧导演何念。7颗“粉墨之星”中怎么没有沪剧演员呢?这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

“粉墨之星”的评选是从2007年开始的,是年当选“粉墨之星”的共16位青年演员,他们是:上海京剧院赵群、傅希如,上海昆剧团沈籦丽、袁国良,上海沪剧院朱俭程臻,上海淮剧团邢娜,上海评弹团高博文,人民滑稽剧团陈靓,上海歌剧院熊郁菲,上海民族乐团罗小慈、钱军,上海交响乐团黄北星,上海芭蕾舞团孙慎逸、范晓枫。

2009年,第二届“粉墨之星”评选活动于这年的7月揭晓,共有9位青年表演艺术家脱颖而出,他们是:上海京剧院王珮瑜,上海芭蕾舞团季萍萍、吴虎生,上海越剧院徐标新、陈湜,上海昆剧团余彬,上海歌舞团朱洁静,上海滑稽剧团舒悦和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钱懿。

综合先后3届“粉墨之星”来看,音乐界如不分声乐、器乐、指挥,则占数最多,共6人当选:熊郁菲、罗小慈、钱军、黄北星、段皑皑、陈妤颖;

舞蹈界居其次,共5人当选:孙慎逸、范晓枫、季萍萍、吴虎生、吴晓娜;

京剧界和越剧界旗鼓相当,京剧界共4人:赵群、傅希如、王珮瑜、金喜全;越剧界也是4人:徐标新、陈湜、吴群、杨婷娜;

昆剧界和滑稽界不分轩轾,昆剧界共3人:沈籦丽、袁国良、余彬;滑稽界也是3人:陈靓、舒悦(由沪剧改行为滑稽)、钱懿;

沪剧界是2人:朱俭、程臻;

淮剧界、评弹界、话剧界各1人,淮剧:邢娜;评弹:高博文;话剧导演:何念。

沪剧没有空白,让人欣慰,从绝对人数来看,沪剧界似乎并不难看;但第二、第三两届,沪剧界竟无一人当选,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粉墨之星”的评选是为了打造上海青年文化领军人物,推出一批扎根上海、影响全国的拔尖文艺人才,为本土优秀青年艺术家展现新思想、新理念、新艺术提供更好的舞台。

京昆越沪淮,是上海滩影响相对较大的戏曲剧种;其中最能体现本土特色的应当是“土生土长”的沪剧。但从剧种的发展现状来看,沪剧似乎并不占优。尽管“中国沪剧网”上集聚了一批忠心赤胆的“铁杆”沪剧戏迷,但覆盖面、辐射面毕竟不宽。从年龄结构而言,沪剧的拥趸大都是中老年观众。

沪剧一段时间来的式微,应该毋庸讳言。这和整个文化大环境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传媒日新月异,受众接受文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尤其是青年受众,他们更青睐于趣味性、娱乐性、多元性并重的文化传媒,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上海本来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际化大都市,外国艺术的融入,世界文化的渗透,给居住在这个大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多元化、多层面的文化选择。因此,对沪剧一段时间来的式微,我们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自怨自艾。

关键是,“沪剧人”必须从自身找原因。“粉墨之星”的评选活动和结果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沪剧要保护,要传承,那是必然的,她是我们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感情上讲,她承载着我们这个城市美好的集体文化记忆,她维系着几代热爱沪剧的观众们热爱本土文化、本土艺术的情愫或情结。沪剧的拥趸们,从沪剧中找到了快乐,求得了安慰,寻得了寄托,得到了享受。没有沪剧相伴,我们会感到怅然。

自省、自察之后,“沪剧人”要完成自我“救赎”。沪剧界人才青黄不接,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怎样打造一支生气勃勃的沪剧“青年近卫军”,让沪剧青年才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展示平台,是当今沪剧界领导们应该研究的战略性问题。而沪剧青年演员的自我学习、自我锤炼、自我提升,也是立志成才的青年“沪剧人”必须重视的课题。走向舞台,走近观众,走进名剧,是青年演员们不可忽视的成才途径。

笔者比较熟悉今年光荣当选为“粉墨之星”的越剧新秀杨婷娜。杨婷娜工小生,学“徐(玉兰)派”,除了她的天赋条件以外,她的后天努力也是让人十分赞佩的。杨婷娜来自于浙江新昌,被戏迷称为“山里来的孩子”,她来到上海以后,对演艺刻苦钻研,练就了一副类似于她太老师徐玉兰、师傅钱惠丽似的金嗓子。在越剧演艺界,她的刻苦勤奋、她的潇洒台风、她的演艺水准常常被人称道。

杨婷娜现在是一对双胞胎的母亲,为了演艺的日臻完善,她虚心好学,放弃了许多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段时间为演戏排戏,因为过于投入,过于忙碌,偶尔回家,竟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妈妈了。做母亲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想天天抚摸着孩子可爱的小脸蛋,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杨婷娜谈起孩子,母亲的天性也使她常常感到愧对孩子,心里酸涩。但既然成为一名演员,就要有当优秀演员的追求,就要有勇于担当的准备和付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因此她成功了,在竞争激烈,接近“残酷”的“越女争锋”中勇夺金奖。

上海越剧院为青年演员的成长也动足了脑筋,创设了优越的成才环境。演员,只有在不断的演出中才能不断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今年316日至19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特别举行杨婷娜演出季,一连4个晚上,杨婷娜在天蟾逸夫舞台先后上演了《西厢记》《追鱼》《玉簪记》《红楼梦》等4出“徐派”大戏。我曾多次观看婷娜的演出,深为她的敬业精神感佩,并为徐玉兰老师有这样优秀的再传弟子欣慰。77,她又和李旭丹合作,献演了《皇帝与村姑》。上面我所提到的剧目只限于我到现场观赏过的,其他我没有到现场观看过的剧目就数不胜数了。舞台上的锤打,是最能锻炼出一名好演员的。假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抑或如上海人所说的“三日卖六条黄瓜”,演员的演艺日进,谈何容易。

3月份的杨婷娜演出季,连续4天上演的都是大戏,杨婷娜演的都是男一号;女一号每晚都在更换,相继都能得到休息调整——而她却不能。人不是铁打的,但是,为了钟爱的艺术,为了可亲的戏迷,杨婷娜坚持以高质量演完了4出唱做俱佳的绝对大戏。

上海越剧院还给青年演员提供了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譬如,杨婷娜主演大戏,其他优秀青年演员如盛舒扬、李旭丹、忻雅琴、樊婷婷等全身心地为她配戏,甚至在戏里跑龙套。反之,杨婷娜也会非常认真地为她们配戏,有时也跑跑龙套。不放过任何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深信“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的真谛。所以,她进步就快,成长就快。

杨婷娜也十分珍重她的戏迷,善待她的粉丝(杨柳丝)。在我眼里,她不摆明星架子,很阳光,爱笑,淳朴,刻苦,颇像隔壁的邻家小妹。在她当选为“粉墨之星”之后,我发了一条短消息给她,向她表示祝贺,她立即就发来了回复:“谢谢您的关心!好久不见,一切可好?中秋节即将来到,提前祝您中秋快乐!合家幸福!” 为此,她很有观众缘,深受戏迷喜爱。

杨婷娜在《西厢记》中饰张生(楼主摄)

杨婷娜在《追鱼》中饰张珍(楼主摄)

杨婷娜在《玉簪记》中饰潘必正(楼主摄)

杨婷娜在《红楼梦》中饰贾宝玉(楼主摄)

杨婷娜在《皇帝与村姑》中饰康王赵构(楼主摄)

杨婷娜在熊爱娟沪剧演唱会上祝贺演出(楼主摄)

诚然,越剧和沪剧,自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演艺要求、不同的观众人群,譬如越剧多演“才子佳人”戏,沪剧多演“西装旗袍”戏,各有胜场,两者不能作机械类比。但创设优越环境,提升个人素养,良好的客观和主观的条件,是任何一名优秀青年演员的成长、成才、成名、成家所不可或缺的。

在沪剧网上,我却谈起了越剧演员,还要请广大沪剧迷们理解和谅解。从兄弟剧种、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充实自我,完善沪剧,这其实也是上海精神“海纳百川”的一种体现。

看到“粉墨之星”当选者中沪剧青年才俊较少,于是就生发了一些忧思。当然,沪剧界“粉墨之星”较少不仅仅是上述的原因,沪剧戏迷们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畅所欲言,献计献策。让沪剧的明天更美好,是我们沪剧戏迷的共同心愿。

作为一位老上海,我像“中国沪剧网”众多的沪剧爱好者一样,多希望最能代表本土文化的沪剧界的新秀像雨后春笋一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扬我沪剧昨日之雄风啊!

 

中秋将临,顺祝“中国沪剧网”各位朋友中秋快乐!吉祥安康!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