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朱妙其 +好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旧曲新韵唱乡音

热度 15已有 655 次阅读2013-9-11 07:15

<漫说上海话>之三

 

                 

 

 

山歌不唱忘记多,

唱唱是有十万八千九淘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欣起乡土文学热。文化馆要求全县业余作者深入最基层,挖崛.搜集各类民间文学。如今,我想起当年下乡釆风的往事,至今心有余澜······

那天,我和一位文学同好早早来到郭阿婆家。阿婆年青时是四乡八村有名的民歌手,肚里的山歌三日三夜唱不完。如今,她年过七旬,背也有点弯了。听到我们请求,她先是感到惊奇,接着连连摇手,笑着说:“老了,记不得了······”但经不住我们再三央求,加上她儿子也在一旁劝说,老人最终拗不过,就轻轻唱起来:

    姐在园里鎝落苏,

    郎在隔浜唱山歌。

    郎啊郎啊侬不要再唱山歌,

    害的我三十棵落苏鎝脱仔廿九棵。

这是一首过去留传于上海郊区的《隔浜唱山歌》。这首民歌把一位男青年向心仪的姑娘以歌传情,和姑娘听到这火辣辣情歌后既羞赧,又沉醉的神态描摹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我们一边忙着录音、做记录,一边也为阿婆糯软委婉的歌声和歌声里传递的那种意境陶醉了!

这时,阿婆的兴致明显高多了——大概,这歌声也同时唤醒她对逝去了的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吧,她即兴又为我们唱起几支山歌:

梅花开来早逢春,贤惠媳妇敬大人,孝敬公婆为第一,门前大树好遮荫。

桃花开来是清明,夫妻恩爱两相印,你敬我让同到老,恩爱好比东海深。

······

告别郭阿婆,我们马不停蹄,又赶去杏桃河边的蒋家村,寻找一位姓蒋的老阿公。阿公当年也是位声名远播的好歌手呢。

这时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我们找到蒋阿公时,他和老伴布衫裤子穿得簇崭新,一副正要出门的样子。一问果然是,他老伴的娘家侄子新添了大胖孙子,就在今天要请满月酒。按辈分,他们老两口也是外曾祖父母呢,现在正要去赴酒席。蒋阿公是个直性人。他知道了我们来意,出人意料地对老伴说:“你先去吧,我唱好山歌再去!”老伴一听急了,我们也赶紧劝他。阿公却怎么也不听,说:“山歌憋在心里几十年了。今天不唱出来,我喝酒没味道!”老伴知道他耿脾气,笑着嗔骂一声,一个人先去了。

蒋阿公殷勤地给我们倒过茶,就高声唱起来:

正月短,二月长,一过清明落稻秧。四月里厢种黄秧,五月里早早板

耥梗。六月里厢热澎澎,七月到来七秋凉。八月里黄金遍地生,九月

初九是重阳。十月稻上场,十一月牵磨做米纳官粮。十二月粳米烧饭

吃,糯米做酒酿。

       他一口气唱了《十二月山歌》、《十劝郎》、《上梁歌》等好多支山歌。

上海地区的民歌是吴歌一部分,她源远流长,是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从釆集的民歌中挑选了两首上送文化馆,其余都精心地保仔着,也为传承原生态的上海文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

 

朱妙其

 

笔者另几篇系列短文发在新浪博客内。有兴趣的朋友只要输入"荷锄归来",即可进入浏览。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