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新媒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手机版
 找回密码
 注册
吴淞烟雨 +好友
少年时代看沪剧,青年时代演沪剧,中年时代评沪剧。并非沪剧知音,只是沪剧友人。

我们是沪剧绿洲上的“小白菜”

热度 33已有 985 次阅读2010-10-13 11:57 岁月留香

李恩来老师的介绍,使我知道了“中国沪剧网”;

我的两篇关于沪剧的博文被转帖,引我“闯”入了“中国沪剧网”。

从今年719日上网注册之后,我就和“中国沪剧网”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至今日,不知不觉,我竟然在“中国沪剧网”的个人空间上发了46篇“日志”、21个“相册”,结交了65位“好友”。

我的65位好友,在网上或用真名,或用化名,有的曾经相见,有的素未谋面。但在“中国沪剧网”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我们都深爱着黄浦江水滋润着的甜糯的沪剧,我们拥有的共同名字就是“沪剧爱好者”。

作为一个喝着黄浦江水,听着乡韵乡曲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人来说,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沪剧的浸润,所以在我们心灵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朵名叫“沪剧”的鲜艳的奇葩。她使我们珍爱着这片土地,她使我们的心态保持着年轻。

对沪剧,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特别是在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岁月里,她伴随着我度过了青春岁月,滋润着我物质贫瘠的精神生活,使我发现了我竟然还有一丁点儿艺术细胞。

对沪剧的情愫,产生了“晕轮效应”,使我关心起兄弟剧种,姊妹艺术,乃至民间一切美好的“草根”艺术,让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益充实丰富。

然而,回到红尘滚滚的现代大都市,沪剧虽非“阳春白雪”,但我对沪剧的热爱似乎又有了“曲高和寡”的感觉,身边太少沪剧的同好和知音。“拔剑四顾心茫然”是一种寂寥,“荷戟独彷徨”是一种无奈。但是,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我发现了“中国沪剧网”这片绿洲。

哦!我恍然,原来我并不孤独。“中国沪剧网”上,竟然集结了这么多沪剧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不求索取,不求回报,就是为了对沪剧的一片热情或一片痴情。他们是沪剧这片绿洲的“小白菜”!

我的“中国沪剧网”上的好友中有专业演员沈伟老师,有专业剧团的演奏员陆敬文先生(他最近有一本《沪剧演唱艺术浅说》问世,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有老艺术家王盘声的高足,有一些我们只知他/她的网名、不知他/她的真名的可能是专业沪剧演员的人们。但我相信,“中国沪剧网”上更多的是民间热爱沪剧的“草根”。

就因为我们是草根,所以在我们谈沪剧的时候,就不必拘泥于太专业的术语,就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可以把对沪剧点点滴滴的记忆和感情公之于众,就可以把自己学唱、翻唱的沪剧唱段与同好共享。所以,我们要感恩创造“中国沪剧网”这个平台的版主!

通过“中国沪剧网”,我们又可以发现,一大批网民的“网名”之后,跳动着的是一颗颗对沪剧的灼热的心。譬如,李振民先生所收藏的沪剧档案之丰,足以让人咋舌;一张与沪剧有关的或许已经泛黄的照片挂到网上,他都能如数家珍,道出所以。我想,没有对沪剧的挚爱,是绝然难以为继的。又如,拙作《想念<雪夜春风>》发布后,众多的网友一一跟帖,对材料予以补充,帮助我一起回忆沪剧小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为我们带来的愉悦。

“中国沪剧网”的网友是那么的渊博,那么的友善。我的一片拙文,抑或一幅图片挂上网去,总会有一批网友进行正面的评价,予以热情的鼓励。虽然这其中有不少朋友素未谋面,但我总觉得在一个个跟帖后面,有一双双善意的眼睛;你面对的是一群心地善良、为人纯真的可以信赖的朋友。沪剧让我们如此和谐!

毋庸讳言,我的职业是教师。我知道,优秀的教师最善于勉励、激励他们的学生;即使这位学生有众多的不是,但优秀的教师总能发现他的闪光点,予以褒奖,给予扶持。在“中国沪剧网”上,我可敬可亲的网友们就是这样一群“优秀的教师”。

“中国沪剧网”的朋友们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精神,即使是我在网上挂出与沪剧并无直接关系的图文,朋友们也从不吝惜他们的褒奖和激励,纷纷作出正面的评价。所以,“中国沪剧网”的朋友们理应得到我的尊重。

我同时打理着几个博客,如新浪网上的“海天旭日”,和讯网上的“吴淞烟雨”,上海教育网上的某个校长博客。但我总觉得“中国沪剧网”上的网友最有人情,最可引为知音。沪剧并不式微,有这样一群沪剧的知音与之同行,坚守着沪剧这个共同的心灵家园,沪剧会更加精彩。

我喜欢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但最能给我亲近之感的是沪剧;

我在网上打理的博客有几个,但最使我感到亲近的是“中国沪剧网”的朋友。

在沪剧这片绿洲上,我们都是善良、热情、和蔼、可亲、可信、坚守岗位的“小白菜”!